本實用新型涉及熱軋銅坯生產處理裝置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
背景技術:
在銅坯軋制前進行高壓水除鱗是銅材熱軋前除鱗的最主要手段,現有的除鱗環結構是在除鱗環體內側設置噴嘴,通過噴淋實現去除荒管外表氧化皮。 但其除鱗系統存在以下問題:
一、除鱗系統在高壓噴水作業過程中,由于高壓水的高速大量噴出,系統壓力逐漸降低,使銅坯尾部對應的高壓水的壓力不足,鋼坯尾部的除鱗效果不理想。
二、在鋼坯除鱗過程中,噴水量大,能源消耗大,水源浪費嚴重。
三、除鱗系統中噴嘴系統設置不當,造成除鱗效果不佳。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2013201151300,申請日:2013年 3月 1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改進的除磷環結構,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改進的除磷環結構,可以完整地噴淋荒管的整個外圓周,防止噴淋過程中,在荒管外表面存在噴淋盲區,提高荒管成品外表的除磷質量,其包括除磷環,除磷環體內側設置有噴嘴,除磷環體內側沿所述除磷環體內周設置有多個所述噴嘴,但此噴嘴設置不當,造成除鱗效果不佳。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201967723,申請日:2012年5月4日,發明創造名稱為:一種高壓水除鱗裝置,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高壓水除鱗裝置,包括集水管,該集水管管壁上連通有進水管,該進水管設置有與除鱗泵高壓水管連接的法蘭盤,集水管的內側管壁上安裝有若干個噴水除磷的噴嘴,集水管呈環狀,噴嘴均布在集水管的內側管壁上,且噴嘴都朝向環狀集水管的中央;按照圓周方式布置噴嘴,噴射高度降低,覆蓋重疊量增加,單位面積上的除磷水打擊力提高,除磷效果好;集水管采用圓狀形式,改善了除鱗用水在集管里面的流動情況,減少系統的壓力損失,出水壓力高,進一步提高磷效果,且節能性好;噴嘴的噴射角度都為 26°,但此除鱗裝置需用10 個噴嘴才能完全覆蓋鋼坯表面,噴水量大,能源消耗大,水源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1.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銅坯在除鱗過程中能源消耗大、水源浪費嚴重不足、除鱗效果不佳等問題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采用本技術方案使得銅坯在除鱗過程中能源消耗低、除鱗效果好、且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包括進水管和集水管,還包括噴頭,所述集水管為一側設置有進水管的環狀結構,所述環狀結構的內側均勻布置有4個以上噴頭,所述噴頭傾斜設置在集水管的內側壁上,且所述噴頭與銅坯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0°~80°,所述噴頭的頂部中心處設有噴嘴,所述噴嘴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矩形的長與其所正對的集水管的內徑相平行,所述噴頭的中軸線與噴嘴的中軸線重合。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噴頭與銅坯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5°。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集水管的內側均勻布置有4個噴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噴嘴的噴射夾角為20°~25°。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其中,噴頭傾斜設置在集水管的內側壁上,且噴頭與銅坯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5°,通過此種設置使得從噴嘴中的液體可沿逆著銅坯前進運動的方向呈75°射出,此時在銅坯與高壓力液體的相互作用下可以更加順利的將附著在銅坯表面的氧化皮去除掉,再加上噴嘴的橫截面為矩形,且橫截面矩形的長與其所正對的集水管的內徑相平行,使得從矩形狀噴嘴中噴射出的液體的壓力高達100kg,正因為噴嘴的橫截面為矩形,使得此時噴嘴中噴射出的液體能夠在高壓力的作用下如同刀面一樣,且如同刀面一樣的液體流沿逆著銅坯前進運動的方向呈75°能夠將銅坯的外表面的氧化皮削除掉,此過程除鱗迅速,效果優良。
(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其中,噴嘴的噴射夾角為22°,通過設置4個噴頭就可以將液體完全覆蓋在銅坯表面,不僅噴水量小,能源消耗低,而且環形除鱗裝置投入制造成本低、節約成本。
(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原理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的使用狀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噴頭的正視圖。
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
1、進水管;2、集水管;3、噴頭;31、噴嘴;4、銅坯。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包括進水管1和集水管2,還包括噴頭3,集水管2為一側設置有進水管1的環狀結構,該環狀結構的內側均勻布置有4個以上噴頭3,具體地本實施例的集水管2環狀結構的內側均勻布置有4個噴頭3,噴頭3傾斜設置在集水管2的內側壁上,且噴頭3與銅坯4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0°~80°,具體地本實施例的噴頭3與銅坯4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5°,噴頭3的頂部中心處設有噴嘴31,噴嘴31的橫截面為矩形,矩形的長與其所正對的集水管2的內徑相平行,噴頭3的中軸線與噴嘴31的中軸線重合,噴嘴31的噴射夾角為20°~25°,具體地本實施例的噴嘴31的噴射夾角為22°。
本實施例中噴嘴31的噴射夾角為22°,本實施例通過設置4個噴頭3就可以將液體完全覆蓋在銅坯表面,不僅噴水量小,能源消耗低,而且環形除鱗裝置投入制造成本低、節約成本。
本實施例中噴頭3傾斜設置在集水管2的內側壁上,且噴頭3與銅坯4前進方向的夾角為75°,通過此種設置使得從噴嘴31中的液體可沿逆著銅坯4前進運動的方向呈75°射出,此時在銅坯4與高壓力液體的相互作用下可以更加順利的將附著在銅坯4表面的氧化皮去除掉,再加上噴嘴31的橫截面為矩形,且橫截面矩形的長與其所正對的集水管2的內徑相平行,使得從矩形狀噴嘴31中噴射出的液體的壓力高達100kg,正因為噴嘴31的橫截面為矩形,此矩形的長遠遠大于寬,使得此時噴嘴31中噴射出的液體能夠在高壓力的作用下如同刀面一樣,且如同刀面一樣的液體流沿逆著銅坯4前進運動的方向呈75°能夠將銅坯4的外表面的氧化皮削除掉,此過程除鱗迅速,效果優良。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噴嘴31的噴射夾角為20°,集水管2的內側均勻布置有6個噴頭3。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銅坯的環形除鱗裝置,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噴嘴31的噴射夾角為25°,集水管2的內側均勻布置有6個噴頭3。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