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線拉絲機。
背景技術:
鋼線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拉絲工藝,經過拉絲模拉絲后的鋼絲需要用收線架進行收線成卷而后進行包裝,目前現有技術中采用的鋼絲收線架通常水平轉動設置,而且收線架需要通過電機驅動轉動,當收線完成后,更換線架時,由于線架上繞滿鋼絲造成其重量較重,換線架操作及其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鋼線拉絲機,采用倒立無動力式收線架進行收線,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換卷操作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鋼線拉絲機,包括固定設置的機架,所述機架頂部固定設置有減速機,所述減速機的輸出軸上固定設置有卷筒,所述卷筒的中心線與鉛垂線相平行,所述機架上固定設置有拉絲模,所述拉絲模位于所述卷筒一側,所述卷筒上固定連接有兩個垂直設置的導線桿,兩側所述導線桿相對所述卷筒的轉動中心對稱設置,所述導線桿的下方設置有移動式收線架,所述機架的下部設置有移動軌道,所述移動式收線架包括移動底座、轉動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上表面的收線桿組件、轉動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底部與所述移動軌道相配合的移動滾輪,所述收線桿組件包括呈框架結構的支撐框、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撐框上表面的兩個呈U形且交錯設置的收線桿,兩個所述收線桿的交錯處轉動連接中心轉軸的上端部,所述中心轉軸的下端部與所述移動底座相轉動連接,所述導線桿的下端部插設于兩個所述收線桿之間。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中心轉軸的下端部與所述移動底座之間通過轉動軸承相轉動連接。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機架的頂部設置有電氣控制箱。
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拉絲模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
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拉絲機的卷筒通過減速機旋轉將剛線經過拉絲模具拉拔并繞在卷筒上5-8圈,在卷筒底部導線桿的作用下圈線通過重力落在卷筒正下面的收線桿上,而且導線桿驅動收線桿組件相對移動底座轉動,使得落下線材的圈徑均勻,此外當收線完成后需要更換收線架時,則通過移動滾輪與移動軌道配合,將繞滿鋼線的收線架進行更換,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其中:1、機架;2、減速機;3、輸出軸;4、卷筒;5、拉絲模;6、減震彈簧;7、導線桿;8、移動底座;9、移動軌道;10、移動滾輪;11、支撐框;12、收線桿;13、中心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鋼線拉絲機,包括固定設置的機架1,所述機架1頂部固定設置有減速機2,所述減速機2的輸出軸3上固定設置有卷筒4,所述卷筒4的中心線與鉛垂線相平行,所述機架1上固定設置有拉絲模5,所述拉絲模5位于所述卷筒4一側,所述卷筒4上固定連接有兩個垂直設置的導線桿7,兩側所述導線桿7相對所述卷筒4的轉動中心對稱設置,所述導線桿7的下方設置有移動式收線架,所述機架1的下部設置有移動軌道9,所述移動式收線架包括移動底座8、轉動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8上表面的收線桿12組件、轉動設置于所述移動底座8底部與所述移動軌道9相配合的移動滾輪10,所述收線桿12組件包括呈框架結構的支撐框11、固定設置于所述支撐框11上表面的兩個呈U形且交錯設置的收線桿12,兩個所述收線桿12的交錯處轉動連接中心轉軸13的上端部,所述中心轉軸13的下端部與所述移動底座8相轉動連接,所述導線桿7的下端部插設于兩個所述收線桿12之間。
工作過程以及原理:拉絲機的卷筒4通過減速機2旋轉將剛線經過拉絲模5具拉拔并繞在卷筒4上5-8圈,在卷筒4底部導線桿7的作用下圈線通過重力落在卷筒4正下面的收線桿12上,而且導線桿7驅動收線桿12組件相對移動底座8轉動,使得落下線材的圈徑均勻,此外當收線完成后需要更換收線架時,則通過移動滾輪10與移動軌道9配合,將繞滿鋼線的收線架進行更換,操作方便。
為了減少中心轉軸13在轉動過程中的磨損,所述中心轉軸13的下端部與所述移動底座8之間通過轉動軸承相轉動連接,由于收線架上隨著鋼線量的增加,中心轉軸13轉動過程中的摩擦力隨之增大,通過轉動軸承大大降低了摩擦力,從而延長中心轉軸13的使用壽命。
為了方便進行控制,所述機架1的頂部設置有電氣控制箱。
為了防止拉絲模5在拉絲過程中由于振動影響拉絲效果,因此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方案為,所述拉絲模5與所述機架1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6。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