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成型機。
背景技術:
成型機涉及上下模具的安裝、成型原材料的上料、成型后物件的下料、原材料的加熱、成型后的冷卻、成型機上下模具的合模驅動等工藝。對成型機來說,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設計能夠使得上述各種工藝能夠連續一貫是成型機設計的永恒話題。每一種成型機由于其對應產品的不同,其結構也往往非常多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冷卻工位位于上下料工位的正上方時,需要提供一種平移機構,使得上下料時,能夠將模具從成型工位移動至上下料工位,當冷卻時,能夠將模具從成型工位移動至上下料工位正上方的冷卻工位。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種成型機模具臺移出機構,包括模具升降架、移出驅動機構和模具移出臺;模具升降架是能夠進行升降的架臺;模具移出臺通過所述移出驅動機構安裝在模具升降架上,并能夠在所述移出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平移移出或移入模具升降架的臺面;所述移出驅動機構包括移出軌道架、T形梁、移出電機、移出齒輪和移出齒條;移出軌道架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安裝在模具升降架上;T形梁有兩條,分別卡在兩條移出軌道架上;T形梁的腹板朝上,模具移出臺安裝在T形梁的腹板上;移出電機和移出齒輪相連,并安裝在模具升降架上;移出齒條安裝在模具移出臺的下方,位于兩條T形梁之間,并與T形梁相平行;移出齒輪和移出齒條相嚙合;T形梁和移出齒條的長度大于模具移出臺的臺面長度,使得T形梁和移出齒條的一端突出于模具移出臺。
進一步,移出軌道架包括底板和兩塊滾輪架板;底板固定在模具升降架上;兩塊滾輪架板相互平行的安裝在底板上,并形成位于兩塊滾輪架板之間用于擱置T形梁的移動通道;移動通道的寬度與T形梁的翼板的寬度相匹配;滾輪架板上設有兩排滾輪組,分別為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位于移動通道內;兩塊滾輪架板上的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呈對稱布局;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均由密集排列的、位于相同水平線上的、軸心水平的、且規格相同的滾輪所組成;上排滾輪組位于下排滾輪組的上方,并且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之間的上下間距與T形梁的翼板的厚度相匹配,使得上排滾輪組和下排滾輪組分別上下夾持T形梁的翼板。
進一步,滾輪架板上還設有第三滾輪組;第三滾輪組位于移動通道內,由密集排列的、位于相同水平線上的、軸心豎直的、且規格相同的滾輪所組成;第三滾輪組的滾輪安裝在架設于滾輪架板頂部的第三滾輪架塊的底部;第三滾輪組的滾輪間插于上排滾輪組的滾輪之間;兩塊滾輪架板的第三滾輪組的間距與T形梁的腹板的寬度相匹配,使得兩塊滾輪架板的第三滾輪組左右夾持T形梁的腹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為水平懸掛式的平移軌道機構,使得上下料時和冷卻時,模具能夠以水平懸掛的方式移動至其相應的工位。其中移出軌道架和T形梁為這種水平懸掛提供足夠強度的支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去除了模具移出臺和模具翻轉臺后移出驅動機構的放大圖。
圖3是移出軌道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移出軌道架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模具移出臺、移出齒條和T形架的仰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成型機模具臺移出機構,包括模具升降架2、移出驅動機構和模具移出臺4。模具升降架2安裝在升降驅動機構上,并能夠在升降驅動機構的驅動下進行升降的架臺。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升降驅動機構的具體實施方式有很多種,且升降驅動機構不是本實用新型所討論的范疇,本說明書不再對升降驅動機構進行贅述。
模具移出臺4通過移出驅動機構安裝在模具升降架2上,并能夠在移出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平移移出或平移移入模具升降架2的臺面。移出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模具移出臺4在模具升降架2上的移出或移入,包括移出軌道架31、T形梁32、移出電機33、移出齒輪34和移出齒條35。移出軌道架31,如圖3、圖4所示,包括底板319和兩塊滾輪架板311。底板319固定在模具升降架2上。兩塊滾輪架板311相互平行的固定在底板319上。兩塊滾輪架板311之間是移動通道312。移動通道312用于擱置T形梁32。如眾所周知的,T形梁32是一種由翼板和腹板組成的、橫截面形式為T型的梁,翼板兩側挑出部分為翼緣。T形梁32的腹板朝上,模具移出臺4安裝在T形梁32的腹板上。T形梁32的翼板在腹板的下方,并位于移動通道312內。移動通道312的寬度與T形梁32的翼板的寬度相匹配,具體來說,移動通道312的寬度與T形梁32的翼板的寬度差不超過2毫米。滾輪架板311上設有兩排滾輪組,分別為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位于移動通道312內。兩塊滾輪架板311上的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呈對稱布局。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均由密集排列的、位于相同水平線上的、軸心水平的、且規格相同的滾輪所組成。上排滾輪組313位于下排滾輪組314的上方,并且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之間的上下間距與T形梁32的翼板的厚度相匹配,使得上排滾輪組313和下排滾輪組314分別上下夾持T形梁32的翼板。具體來說,兩個滾輪架板311上的滾輪組分別夾持T形梁32兩側的翼緣,由此使得 T形梁32能夠在兩個上下兩排滾輪組滾輪的滾動支撐下平移。移出軌道架31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安裝在模具升降架2上。相應地,T形梁32也有兩條,分別卡在兩條移出軌道架31上。移出電機33和移出齒輪34相連,并安裝在模具升降架2上。移出齒條35安裝在模具移出臺4的下方,位于兩條T形梁32之間,并與T形梁32相平行。移出齒輪34和移出齒條35相嚙合。由此,當移出電機33驅動移出齒輪34旋轉時,移出齒條35通過與移出齒輪34的嚙合作用帶動移出齒條35移動,進而帶動模具移出臺4移動,此時模具移出臺4底部的T形梁32在兩個滾輪架板311的上下兩排滾輪組滾輪的滾動支撐下平移。
顯而易見地,T形梁32、移出齒條35和模具移出臺4是固定在一起的整體。為使得模具移出臺4能夠移出模具升降架2的臺面, T形梁32和移出齒條35的長度大于模具移出臺4的臺面長度,使得T形梁32和移出齒條35的一端突出于模具移出臺4。也就是,如圖5所示,T形梁32具有超出模具移出臺4臺面的T形梁延長部321,移出齒條35具有超出模具移出臺4臺面的齒條延長部351。由此,當模具移出臺4移出模具升降架2的臺面時,T形梁延長部321和齒條延長部351還位于模具升降架2上。此時,也就是,模具移出臺4通過T形梁32水平懸掛在模具升降架2上。此時,當模具升降架2在最低點時,模具移出臺4位于上下料工位上;當模具升降架2在最低點時,模具移出臺4位于冷卻工位上。也就是冷卻工位位于上下料工位的正上方。而當模具移出臺4移入模具升降架2的臺面上時,T形梁32和移出齒條35均回縮。此時,由于移出軌道架31并未伸出模具升降架2,因而不會妨礙模具升降架2的升降。本實施例中,移出軌道架31和T形梁32組成平移導向支撐機構。相比于其他普通方式的平移導向支撐機構,本實施例的結構能夠提供更大強度的移出支撐。
T形梁32的翼板兩側分別卡在兩塊滾輪架板311的內側。由于實際加工工藝很難實現T形梁32的翼板寬與兩塊滾輪架板311間距的高精度相同匹配。當兩塊滾輪架板311間距過小時,T形梁32的翼板兩側容易卡在滾輪架板311上,或者T形梁32的翼板與滾輪架板311結合太緊密導致摩擦過大。而當兩塊滾輪架板311間距過大時,T形梁32容易出現側向滑動。特別是對于本實施例中,移出軌道架31和T形梁32需要提供模具移出臺4的移出支撐,更不允許T形梁32出現側向滑動。為此,本實施例中,滾輪架板311上還設有第三滾輪組315。第三滾輪組315位于移動通道312內,由密集排列的、位于相同水平線上的、軸心豎直的、且規格相同的滾輪所組成。第三滾輪組315的滾輪安裝第三滾輪架塊316的底部。第三滾輪架塊316則架設于滾輪架板311頂部,并向內突出。第三滾輪組315的滾輪間插于上排滾輪組313的滾輪之間。兩塊滾輪架板311的第三滾輪組315相互對稱設置,并且兩塊滾輪架板311的第三滾輪組315的間距與T形梁32的腹板的寬度相匹配,從而使得兩塊滾輪架板311的第三滾輪組315左右夾持T形梁32的腹板。第三滾輪組315的滾輪能夠緊緊夾持T形梁32的腹板,由于滾輪本身能夠滾動,即時夾持再緊也不會妨礙滾輪的滾動。從而避免了兩塊滾輪架板311直接夾持T形梁32的翼板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