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沖孔裝置,具體是一種氣動側沖孔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鈑金加工行業技術發展水平較快,屬于技術型、資本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目前中國制造業正處在結構調整、產業提升的轉型期,國內的手工鈑金行業將逐步退出市場,而取而代之的沖壓鈑金及數控鈑金行業。隨著全球著名制造業跨國企業紛紛來華發展,我國世界制造中心和消費大國的地位日益突出,技術不斷進步、經濟持續發展;隨著各領域對于鈑金加工結構件的需求將不斷增長,未來五年,鈑金加工行業規模仍將維持10%-15%的增長速度,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隨著空調鈑金行業的高速發展,空調產品件也逐漸多樣化。同時空調產品件也有著大同小異相似性,在以往的加工過程中,即使空調產品件區別較小,也會針對產品件要求單獨制作模具進行加工或對模具進行換型。對換型模具來說,一個模具對應多個產品時,存在著換型復雜、浪費時間、模具壽命低的缺點。針對結構相似,長短不一樣的產品件進行側沖時,需要制作單獨的模具進行側沖孔,增加了模具的成本;而且現有的側沖孔裝置仍存在側沖孔時間長、產品件的加工精度低、工作效率低、經濟效益低、容易造成不良產品件外流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動側沖孔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氣動側沖孔裝置,包括第一氣缸托架、底座、直線導軌組件、大溜板絲杠組件、大溜板、第一模組結構和第二模組結構;所述底座包括一個第一金屬板、二個平行設置的第二金屬板和六條平行設置的方管,所述第一金屬板與第二金屬板垂直,兩個第二金屬板上均安裝有直線導軌組件,大溜板安裝在兩個直線導軌組件上,大溜板上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一模組結構,第一金屬板上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二模組結構;所述第一模組結構包括氣缸托架、模座、小溜板、沖頭滑塊座、導柱、凹模滑塊、凸模定位板、第二沖孔凹模、第三沖孔凹模、小溜板絲杠組件、頂桿、第二氣缸托架和第二氣缸,所述模座上安裝有小溜板,小溜板絲杠組件安裝在大溜板的側面上,小溜板上安裝有第二沖孔凹模和第三沖孔凹模,所述氣缸托架上安裝有兩個第一氣缸,兩個第一氣缸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壓料板與第二沖孔凹模和第三沖孔凹模連接,所述第二沖孔凹模和第三沖孔凹模的一側設有凸模定位板,所述凸模定位板另一側設有沖頭滑塊座,沖頭滑塊座的另一側設有凹模滑塊,凹模滑塊的另一側設有頂桿,頂桿的另一側通過導柱連接至第二氣缸托架,第二氣缸托架上安裝有多個第二氣缸,氣缸托架設置在沖頭滑塊座的上方;所述第二模組結構包括第二氣缸托架、第一沖孔凹模、沖頭滑塊座、頂塊、氣缸座、導柱、凹模滑塊、凸模定位板、第二氣缸托架、第二氣缸和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沖孔凹模安裝在第一金屬板上,所述第二氣缸托架上安裝有一個第一氣缸,第一氣缸的輸出端通過壓料板與第一沖孔凹模連接,所述第一沖孔凹模的一側設有凸模定位板,所述凸模定位板另一側設有沖頭滑塊座,沖頭滑塊座的另一側設有凹模滑塊,凹模滑塊的另一側設有頂塊,頂塊的另一側通過導柱連接至第二氣缸托架,第二氣缸托架上安裝有一個第二氣缸,第二氣缸托架設置在沖頭滑塊座的上方;兩個第二模組結構之間設置有第一氣缸托架,第一氣缸托架上安裝有第一氣缸,第一氣缸的輸出端連接至壓料板,所述大溜板絲杠組件安裝在大溜板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氣缸托架上安裝有兩個第二氣缸。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金屬板、第二金屬板和第三金屬板均采用鐵材質。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大溜板絲杠組件的另一端安裝在底座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方管底部連接有第三金屬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氣動側沖孔裝置將原有的利用沖床加工方式改進為氣動加工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側沖孔的時間、提高產品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減少了人工,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可以避免不良產品件的外流;同時工作效率高,提升了經濟效益;另外,該氣動側沖孔裝置還具有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氣動側沖孔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氣動側沖孔裝置的主視圖。
圖3為氣動側沖孔裝置的側視圖。
圖4為氣動側沖孔裝置的俯視圖。
圖5為氣動側沖孔裝置中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氣動側沖孔裝置中底座的主視圖。
圖7為氣動側沖孔裝置中底座的側視圖。
其中:1-第一氣缸托架;2-第一氣缸;3-壓料板;4-第二氣缸托架;5-第一沖孔凹模;6-沖頭滑塊座;7-頂塊;8-氣缸座;9-導柱;10-凹模滑塊;11-凸模定位板;12-第二沖孔凹模;13-第三沖孔凹模;14-大溜板絲杠組件;15-直線導軌組件;16-小溜板絲杠組件;17-頂桿;18-第二氣缸托架;19-第二氣缸;20-底座;21-氣缸托架;22-大溜板;23-小溜板;24-模座;25-第一金屬板;26-第二金屬板;27-方管;28-第三金屬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7,一種氣動側沖孔裝置,包括第一氣缸托架1、底座20、直線導軌組件15、大溜板絲杠組件14、大溜板22、第一模組結構和第二模組結構;所述底座20包括一個第一金屬板25、二個平行設置的第二金屬板26和六條平行設置的方管27,所述第一金屬板25與第二金屬板26垂直,兩個第二金屬板26上均安裝有直線導軌組件15,大溜板22安裝在兩個直線導軌組件15上,根據產品件大小將大溜板22調整到正確位置,大溜板22上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一模組結構,第一金屬板25上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二模組結構;所述第一模組結構包括氣缸托架21、模座24、小溜板23、沖頭滑塊座6、導柱9、凹模滑塊10、凸模定位板11、第二沖孔凹模12、第三沖孔凹模13、小溜板絲杠組件16、頂桿17、第二氣缸托架18和第二氣缸19,所述模座24上安裝有小溜板23,小溜板絲杠組件16安裝在大溜板22的側面上,小溜板23上安裝有第二沖孔凹模12和第三沖孔凹模13,所述氣缸托架21上安裝有兩個第一氣缸2,兩個第一氣缸2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壓料板3與第二沖孔凹模12和第三沖孔凹模13連接,所述第二沖孔凹模12和第三沖孔凹模13的一側設有凸模定位板11,所述凸模定位板11另一側設有沖頭滑塊座6,沖頭滑塊座6的另一側設有凹模滑塊10,凹模滑塊10的另一側設有頂桿17,頂桿17的另一側通過導柱9連接至第二氣缸托架18,第二氣缸托架18上安裝有多個第二氣缸19,氣缸托架21設置在沖頭滑塊座6的上方;所述第二模組結構包括第二氣缸托架4、第一沖孔凹模5、沖頭滑塊座6、頂塊7、氣缸座8、導柱9、凹模滑塊10、凸模定位板11、第二氣缸托架18、第二氣缸19和第一氣缸2,所述第一沖孔凹模5安裝在第一金屬板25上,所述第二氣缸托架4上安裝有一個第一氣缸2,第一氣缸2的輸出端通過壓料板3與第一沖孔凹模5連接,所述第一沖孔凹模5的一側設有凸模定位板11,所述凸模定位板11另一側設有沖頭滑塊座6,沖頭滑塊座6的另一側設有凹模滑塊10,凹模滑塊10的另一側設有頂塊7,頂塊7的另一側通過導柱9連接至第二氣缸托架18,第二氣缸托架18上安裝有一個第二氣缸19,第二氣缸托架4設置在沖頭滑塊座6的上方;兩個第二模組結構之間設置有第一氣缸托架1,第一氣缸托架1上安裝有第一氣缸2,第一氣缸2的輸出端連接至壓料板3,所述大溜板絲杠組件14安裝在大溜板22上。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氣缸托架18上安裝有兩個第二氣缸19;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金屬板25、第二金屬板26和第三金屬板28均采用鐵材質;作為優選,所述大溜板絲杠組件14的另一端安裝在底座20上;作為優選,所述方管27底部連接有第三金屬板28。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座20起到穩固導向的作用;該裝置可分為定位調節結構、氣缸結構、固定結構和沖孔結構幾個部分;其中定位調節機構由底座20和直線導軌組件15相互配合,根據產品件的大小調整各元件正確位置;氣缸結構是該裝置的動力部分,它傳遞著所需的所有動力;固定結構是用于氣缸結構頂出壓料板3時固定產品件的結構,使產品件在沖孔的過程中避免發生位移,在氣缸結構力的作用下,沖孔結構開始運作,通過各部分的緊密配合完成側沖孔。
該氣動側沖孔裝置將原有的利用沖床加工方式改進為氣動加工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側沖孔的時間、提高產品件的加工精度;而且減少了人工,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可以避免不良產品件的外流;同時工作效率高,提升了經濟效益;另外,該氣動側沖孔裝置還具有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