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壓縮機閥片是放在壓縮機排氣口位置的,其作用是封閉壓縮機內的冷媒,壓縮機壓縮冷媒,當壓縮的壓力達到一定值時,閥片被頂開,壓縮后的冷媒從排氣口排出。壓縮機的閥片為片體結構,其上設置有許多排氣孔?,F有的壓縮機閥片的外形和排氣孔大多采用沖孔模具進行沖孔成型,即模具上方為凸模,下方設置為帶有沖頭的凹模,沖壓時,凸模下移將原料件壓入凹模內,同時沖頭在沖壓成型的片件上沖孔,沖孔的廢料從凸模的沖孔槽落下掉入凹模內,取件時,需要人為將沖孔廢料和沖壓后產品進行分離,操作麻煩,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包括工作臺、動力機構、第一沖孔執行機構和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其中:
動力機構包括主動齒輪、多個從動齒輪、多個凸輪和第一驅動機構,主動齒輪、多個從動齒輪均安裝在工作臺上,主動齒輪、多個從動齒輪沿工作臺長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多個從動齒輪分布在主動齒輪的兩側,任意相鄰的兩個從動齒輪之間均設有傳動齒輪且該兩個從動齒輪均與該傳動齒輪嚙合,并且距離主動齒輪最近的兩個從動齒輪均與主動齒輪嚙合;凸輪的數量與從動齒輪的數量一致,一個凸輪安裝在一個從動齒輪上并由該從動齒輪帶動轉動,第一驅動機構與主動齒輪連接并驅動主動齒輪轉動;
第一沖孔執行機構、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均安裝在工作臺上并分別設置在動力機構的兩側,第一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數量一致的第一沖孔裝置,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數量一致的第二沖孔裝置,一個第一沖孔裝置、一個第二沖孔裝置分別與一個凸輪對應設置且該第一沖孔裝置與該第二沖孔裝置的連線方向與工作臺寬度方向一致;第一沖孔裝置包括第一沖孔單元、第一固定單元、第一卸料單元和第一復位單元,第一沖孔單元、第一固定單元、第一卸料單元沿工作臺寬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第一沖孔單元、第一固定單元、第一卸料單元從靠近凸輪向遠離凸輪方向依次設置,第一復位單元用于帶動第一沖孔單元復位;第二沖孔裝置包括第二沖孔單元、第二固定單元、第二卸料單元和第二復位單元,第二沖孔單元、第二固定單元、第二卸料單元沿工作臺寬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第二沖孔單元、第二固定單元、第二卸料單元從靠近凸輪向遠離凸輪方向依次設置,第二復位單元用于帶動第二沖孔單元復位;凸輪轉動帶動第一沖孔單元、第二沖孔單元分別向第一固定單元、第二固定單元移動。
優選的,第一沖孔單元包括第一沖孔模、第一移動板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上的第一導軌,第一沖孔??拷谝还潭▎卧粋仍O有第一沖孔頭,第一沖孔模安裝在第一移動板上,第一移動板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導軌配合連接,凸輪轉動帶動第一移動板在第一導軌上向第一固定單元移動;優選的,第一復位單元包括第一復位彈簧和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安裝在工作臺上,第一復位彈簧一端與第一限位板連接,第一復位彈簧另一端與第一移動板連接,第一復位彈簧用于帶動第一移動板復位。
優選的,第一固定單元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第二驅動機構和第一送料組件,第一固定板的長度方向與工作臺長度方向一致,第一固定板上設有第一成型凹槽且第一沖孔模與第一成型凹槽相適配,第一成型凹槽底部設有第一卸料孔以及與第一沖孔頭相適配的第一落料孔,第一固定板的長度方向兩端分別與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轉動連接,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均固定在工作臺上,第二驅動機構與第一固定板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一固定板轉動,第一送料組件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方用于向第一成型凹槽輸送待加工的工件;
第一成型凹槽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一成型凹槽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與第一送料組件相對用于進料;當第一成型凹槽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與第一沖孔單元相對用于沖孔加工。
優選的,第一送料組件包括第一傳送機構、第一壓料頭和第三驅動機構,第一傳送機構用于將待加工工件輸送至第一固定板的第一成型凹槽內,第一壓料頭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上方并與第一成型凹槽相適配且第一壓料頭的外徑從靠近第一固定板一端向遠離第一固定板一端逐漸增加,第三驅動機構與第一壓料頭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一壓料頭在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優選的,第一卸料單元包括第一卸料模、第四驅動機構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上的第二導軌,第一卸料模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導軌配合連接,第一卸料??拷谝还潭▎卧粋仍O有與第一卸料孔相適配的第一卸料桿,第四驅動機構安裝在工作臺上并驅動第一卸料模在第三導軌上沿工作臺寬度方向移動。
優選的,第二沖孔單元包括第二沖孔模、第二移動板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上的第三導軌,第二沖孔??拷诙潭▎卧粋仍O有第二沖孔頭,第二沖孔模安裝在第二移動板上,第二移動板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導軌配合連接,凸輪轉動帶動第二移動板在第二導軌上向第二固定單元移動;優選的,第二復位單元包括第二復位彈簧和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安裝在工作臺上,第二復位彈簧一端與第二限位板連接,第二復位彈簧另一端與第二移動板連接,第二復位彈簧用于帶動第二移動板復位。
優選的,第二固定單元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三安裝板、第四安裝板、第五驅動機構和第二送料組件,第二固定板的長度方向與工作臺長度方向一致,第二固定板上設有第二成型凹槽且第二沖孔模與第二成型凹槽相適配,第二成型凹槽底部設有第二卸料孔以及與第二沖孔頭相適配的第二落料孔,第二固定板的長度方向兩端分別與第三安裝板、第四安裝板轉動連接,第三安裝板、第四安裝板均固定在工作臺上,第五驅動機構與第二固定板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二固定板轉動,第二送料組件位于第二固定板上方用于向第二成型凹槽輸送待加工的工件;
第二成型凹槽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二成型凹槽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與第二送料組件相對用于進料;當第二成型凹槽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與第二沖孔單元相對用于沖孔加工。
優選的,第二送料組件包括第二傳送機構、第二壓料頭和第六驅動機構,第二傳送機構用于將待加工工件輸送至第二固定板的第二成型凹槽內,第二壓料頭位于第二固定板的上方并與第二成型凹槽相適配且第二壓料頭的外徑從靠近第二固定板一端相遠離第二固定板一端逐漸增加,第六驅動機構與第二壓料頭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二壓料頭在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優選的,第二卸料單元包括第二卸料模、第七驅動機構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上的第四導軌,第二卸料模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四導軌配合連接,第二卸料模靠近第二固定單元一側設有與第二卸料孔相適配的第二卸料桿,第七驅動機構安裝在工作臺上并驅動第二卸料模在第四導軌上沿工作臺寬度方向移動。
優選的,工作臺上位于第一固定單元與第一沖孔單元之間位置設有第一落料口,工作臺上位于第一固定單元與第一卸料單元之間位置設有第二落料口;優選的,工作臺上位于第二固定單元與第二沖孔單元之間位置設有第三落料口,工作臺上位于第二固定單元與第二卸料單元之間位置設有第四落料口。
本發明中,第一沖孔執行機構、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均安裝在工作臺上并分別設置在動力機構的兩側,第一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數量一致的第一沖孔裝置,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數量一致的第二沖孔裝置,一個第一沖孔裝置、一個第二沖孔裝置分別與一個凸輪對應設置且該第一沖孔裝置與該第二沖孔裝置的連線方向與工作臺寬度方向一致;第一驅動機構驅動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轉動帶動各從動齒輪、傳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轉動帶動各凸輪轉動,各凸輪轉動帶動各第一沖孔單元、個第二沖孔單元分別向各第一固定單元、個第二固定單元移動,第一沖孔單元、第二沖孔單元分別用于對第一固定單元、第二固定單元固定的工件進行沖孔加工,沖孔加工完成之后,第一沖孔單元、第二沖孔單元分別在第一復位單元、第二復位單元的作用下復位,然后第一卸料單元、第二卸料單元分別用于對第一固定單元、第二固定單元固定的成型后的工件進行卸料,重復上述操作,如此往復,通過動力機構、第一沖孔執行機構、第二沖孔執行機構的相互配合,實現一次對多個工件進行沖孔加工,實現產品一次沖孔成型,實現沖孔廢料與產品自動分離落料,第一卸料單元、第二卸料單元將成型后的產品從第一成型凹槽、第二成型凹槽內脫離,便于收集,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中第一固定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中第二固定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3,本發明提出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包括工作臺1、動力機構、第一沖孔執行機構和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其中:
動力機構包括主動齒輪2、多個從動齒輪3、多個凸輪4和第一驅動機構,主動齒輪2、多個從動齒輪3均安裝在工作臺1上,主動齒輪2、多個從動齒輪3沿工作臺1長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多個從動齒輪3分布在主動齒輪2的兩側,任意相鄰的兩個從動齒輪3之間均設有傳動齒輪13且該兩個從動齒輪3均與該傳動齒輪13嚙合,并且距離主動齒輪2最近的兩個從動齒輪3均與主動齒輪2嚙合;凸輪4的數量與從動齒輪3的數量一致,一個凸輪4安裝在一個從動齒輪3上并由該從動齒輪3帶動轉動,第一驅動機構與主動齒輪2連接并驅動主動齒輪2轉動。
第一沖孔執行機構、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均安裝在工作臺1上并分別設置在動力機構的兩側,第一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4數量一致的第一沖孔裝置,第二沖孔執行機構包括數量與凸輪4數量一致的第二沖孔裝置,一個第一沖孔裝置、一個第二沖孔裝置分別與一個凸輪4對應設置且該第一沖孔裝置與該第二沖孔裝置的連線方向與工作臺1寬度方向一致。
第一沖孔裝置包括第一沖孔單元5、第一固定單元6、第一卸料單元7和第一復位單元8,第一沖孔單元5、第一固定單元6、第一卸料單元7沿工作臺1寬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第一沖孔單元5、第一固定單元6、第一卸料單元7從靠近凸輪4向遠離凸輪4方向依次設置,第一復位單元8用于帶動第一沖孔單元5復位;工作臺1上位于第一固定單元6與第一沖孔單元5之間位置設有第一落料口101,工作臺1上位于第一固定單元6與第一卸料單元7之間位置設有第二落料口102。第二沖孔裝置包括第二沖孔單元9、第二固定單元10、第二卸料單元11和第二復位單元12,第二沖孔單元9、第二固定單元10、第二卸料單元11沿工作臺1寬度方向呈直線分布且第二沖孔單元9、第二固定單元10、第二卸料單元11從靠近凸輪4向遠離凸輪4方向依次設置,第二復位單元12用于帶動第二沖孔單元9復位;工作臺1上位于第二固定單元10與第二沖孔單元9之間位置設有第三落料口103,工作臺1上位于第二固定單元10與第二卸料單元11之間位置設有第四落料口104。凸輪4轉動帶動第一沖孔單元5、第二沖孔單元9分別向第一固定單元6、第二固定單元10移動。
第一沖孔單元5包括第一沖孔模501、第一移動板502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1上的第一導軌503,第一沖孔模501靠近第一固定單元6一側設有第一沖孔頭504,第一沖孔模501安裝在第一移動板502上,第一移動板502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導軌503配合連接,凸輪4轉動帶動第一移動板502在第一導軌503上向第一固定單元6移動。
第一復位單元8包括第一復位彈簧801和第一限位板802,第一限位板802安裝在工作臺1上,第一復位彈簧801一端與第一限位板802連接,第一復位彈簧801另一端與第一移動板502連接,第一復位彈簧801用于帶動第一移動板502復位。
第一固定單元6包括第一固定板601、第一安裝板602、第二安裝板603、第二驅動機構604和第一送料組件605,第一固定板601的長度方向與工作臺1長度方向一致,第一固定板601上設有第一成型凹槽6011且第一沖孔模501與第一成型凹槽6011相適配,第一成型凹槽6011底部設有第一卸料孔6012以及與第一沖孔頭504相適配的第一落料孔6013,第一固定板601的長度方向兩端分別與第一安裝板602、第二安裝板603轉動連接,第一安裝板602、第二安裝板603均固定在工作臺1上,第二驅動機構604與第一固定板601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一固定板601轉動,第一送料組件605位于第一固定板601上方用于向第一成型凹槽6011輸送待加工的工件;第一成型凹槽6011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一成型凹槽6011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6011與第一送料組件605相對用于進料;當第一成型凹槽6011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6011與第一沖孔單元5相對用于沖孔加工。
參照圖2,本實施例中,第一送料組件605包括第一傳送機構6051、第一壓料頭6052和第三驅動機構6053,第一傳送機構6051用于將待加工工件輸送至第一固定板601的第一成型凹槽6011內,第一壓料頭6052位于第一固定板601的上方并與第一成型凹槽6011相適配且第一壓料頭6052的外徑從靠近第一固定板601一端向遠離第一固定板601一端逐漸增加,第三驅動機構6053與第一壓料頭6052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一壓料頭6052在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第一卸料單元7包括第一卸料模701、第四驅動機構702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1上的第二導軌703,第一卸料模701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導軌703配合連接,第一卸料模701靠近第一固定單元6一側設有與第一卸料孔6012相適配的第一卸料桿704,第四驅動機構702安裝在工作臺1上并驅動第一卸料模701在第三導軌903上沿工作臺1寬度方向移動。
第二沖孔單元9包括第二沖孔模901、第二移動板902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1上的第三導軌903,第二沖孔模901靠近第二固定單元10一側設有第二沖孔頭904,第二沖孔模901安裝在第二移動板902上,第二移動板902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導軌703配合連接,凸輪4轉動帶動第二移動板902在第二導軌703上向第二固定單元10移動。
第二復位單元12包括第二復位彈簧1201和第二限位板1202,第二限位板1202安裝在工作臺1上,第二復位彈簧1201一端與第二限位板1202連接,第二復位彈簧1201另一端與第二移動板902連接,第二復位彈簧1201用于帶動第二移動板902復位。
第二固定單元10包括第二固定板1001、第三安裝板1002、第四安裝板1003、第五驅動機構1004和第二送料組件1005,第二固定板1001的長度方向與工作臺1長度方向一致,第二固定板1001上設有第二成型凹槽10011且第二沖孔模901與第二成型凹槽10011相適配,第二成型凹槽10011底部設有第二卸料孔10012以及與第二沖孔頭904相適配的第二落料孔10013,第二固定板1001的長度方向兩端分別與第三安裝板1002、第四安裝板1003轉動連接,第三安裝板1002、第四安裝板1003均固定在工作臺1上,第五驅動機構1004與第二固定板1001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二固定板1001轉動,第二送料組件1005位于第二固定板1001上方用于向第二成型凹槽10011輸送待加工的工件;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二成型凹槽10011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10011與第二送料組件1005相對用于進料;當第二成型凹槽10011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10011與第二沖孔單元9相對用于沖孔加工。
參照圖3,本實施例中,第二送料組件1005包括第二傳送機構10051、第二壓料頭10052和第六驅動機構10053,第二傳送機構10051用于將待加工工件輸送至第二固定板1001的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內,第二壓料頭10052位于第二固定板1001的上方并與第二成型凹槽10011相適配且第二壓料頭10052的外徑從靠近第二固定板1001一端相遠離第二固定板1001一端逐漸增加,第六驅動機構10053與第二壓料頭10052傳動連接并驅動第二壓料頭10052在豎直方向上下移動。
第二卸料單元11包括第二卸料模1101、第七驅動機構1102和兩個安裝在工作臺1上的第四導軌1103,第二卸料模1101底部兩端分別與兩個第四導軌1103配合連接,第二卸料模1101靠近第二固定單元10一側設有與第二卸料孔10012相適配的第二卸料桿1104,第七驅動機構1102安裝在工作臺1上并驅動第二卸料模1101在第四導軌1103上沿工作臺1寬度方向移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多執行機構壓縮機閥片沖孔加工裝置,第一成型凹槽6011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一成型凹槽6011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6011與第一送料組件605相對用于進料,進料時,第一傳送機構6051向第一成型凹槽6011輸送一個待加工的工件后停止傳送,第三驅動機構6053驅動第一壓料頭6052向下移動進入第一成型凹槽6011,將工件壓入第一成型凹槽6011槽底使其處于平穩狀態,防止第一固定板601轉動時工件脫落;當第一成型凹槽6011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一成型凹槽6011與第一沖孔單元5相對用于沖孔加工;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具有第一位置狀態和第二位置狀態,當第二成型凹槽10011處于第一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10011與第二送料組件1005相對用于進料,進料時,第二傳送機構10051向第二成型凹槽10011輸送一個待加工的工件后停止傳送,第六驅動機構10053驅動第二壓料頭10052向下移動進入第二成型凹槽10011,將工件壓入第二成型凹槽10011槽底使其處于平穩狀態,防止第二固定板1001轉動時工件脫落;當第二成型凹槽10011處于第二位置狀態時,第二成型凹槽10011與第二沖孔單元9相對用于沖孔加工。第一驅動機構驅動主動齒輪2轉動,主動齒輪2轉動帶動各從動齒輪3、傳動齒輪13轉動,從動齒輪3轉動帶動各凸輪4轉動,各凸輪5轉動分別帶動各第一移動板502、各第二移動板902分別向各第一固定板601、個第二固定板1001移動,第一沖孔模501、第二沖孔模901分別進入第一成型凹槽6011、第二成型凹槽10011,從而帶動第一沖孔頭504、第二沖孔頭904分別對第一成型凹槽6011、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內的工件進行沖孔加工,沖孔廢料分別從第二落料口102、第四落料口104排出,所有工件完成沖孔加工之后,第一驅動機構停止工作,第一移動板502、第二移動板902分別在第一復位彈簧801、第二復位彈簧1201的作用下復位,然后第四驅動機構702、第七驅動機構1102分別驅動第一卸料模701、第二卸料模1101向第一固定板601、第二固定板1001移動,從而分別帶動第一卸料桿704、第二卸料桿1104頂出第一成型凹槽6011、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內成型后的工件,成型后的工件分別從第一落料口101、第三落料口103收集,重復上述操作,如此往復,通過動力機構、第一沖孔執行機構、第二沖孔執行機構的相互配合,實現一次對多個工件進行沖孔加工,實現產品一次沖孔成型,實現沖孔廢料與產品自動分離落料,第一卸料單元5、第二卸料單元11將成型后的產品從第一成型凹槽6011、第二成型凹槽10011內脫離,便于收集,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