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漲鉚工裝,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鈑金件與鉚接柱進行鉚接的漲鉚工裝,屬于鈑金排制造行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鈑金制造行業中,部分柱套類零件需要漲鉚在鈑金上,一般使用帶有錐度的壓頭在壓鉚機上實現漲鉚。漲鉚初始時鈑金與漲柱之間沒有施加使其緊貼的力,只在漲緊行程最后,上壓頭錐面后段的臺階面對鈑金有下壓的力。這種方法使得鈑金平面與漲柱臺階端面接觸可能存在不良;若錐角過小時,還會造成壓頭與零件不易脫離;漲鉚量不適合時需要重新加工壓頭錐面部分尺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的漲鉚工裝,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漲鉚后柱體端面與板貼合不良的問題,解決漲鉚錐角較小時脫模困難。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漲鉚工裝,其創新點在于:包括上壓頭、彈簧、壓料套和定位柱,所述上壓頭和定位柱分別與機床固定連接,且上壓頭位于定位柱的上方,所述上壓頭和定位柱具有同軸線,所述上壓頭與壓料套滑動配合,所述彈簧設在壓料套內,且彈簧的一端與上壓頭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壓料套的內壁相抵。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壓頭具有互為一體或固定連接且具有同軸線的連接桿、連接盤和導向桿,所述連接桿與機床的上壓塊固定連接,所述壓料套設有相互貫通的彈簧安裝腔室和導向孔,所述彈簧安裝在彈簧安裝腔室內并套裝在導向桿的外周,所述導向桿依次伸入壓料套的彈簧安裝腔室和導向孔內,并與壓料套滑動配合,所述彈簧的一端與連接盤相抵,另一端與壓料套的彈簧安裝腔室的內壁相抵。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壓頭設有軸向布置的導向槽,壓料套具有徑向緊固件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壓料套的緊固件安裝孔并與上壓頭的導向槽滑動配合。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槽為方形槽或者是腰圓形槽,所述緊固件是螺釘或者是端部具有導向銷的螺釘。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桿設有軸向布置的導向槽,所述壓料套具有徑向緊固件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壓料套的緊固件安裝孔并與上壓頭的導向槽滑動配合。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壓頭的連接桿的端部設有連接接頭。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桿的端部設有倒角。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桿的倒角的角度為25°~60°。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柱具有同軸心布置的定位凸塊和連接頭,所述連接頭與機床的工作臺固定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定位柱的定位凸臺具有工件定位凸臺。
本發明所具有的積極效果是:采用本發明的漲鉚工裝后,由于本發明包括上壓頭、彈簧、壓料套和定位柱,所述上壓頭和定位柱分別與機床固定連接,且上壓頭位于定位柱的上方,所述上壓頭和定位柱具有同軸線,所述上壓頭與壓料套滑動配合,所述彈簧設在壓料套內,且彈簧的一端與上壓頭相抵,彈簧的另一端與壓料套的內壁相抵;壓鉚時,將鉚接柱零件放置在定位柱上,并通過定位柱定位,再將鈑金件與鉚接柱鉚壓孔配合,使得鉚接柱與鈑金件同軸心,機床帶動上壓頭下行,使得壓料套先與鈑金件接觸,通過壓縮彈簧使鉚接柱與鈑金件緊貼,上壓頭繼續下行,使得上壓頭的端部漸漸漲開鈑金件的套孔,直至壓料套的上端面與上壓頭接觸完成漲鉚過程。本發明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在壓鉚過程中有預壓力,使得鈑金件與鉚接柱貼合良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漲鉚后柱體端面與板貼合不良的問題,解決漲鉚錐角較小時脫模困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通用漲鉚工裝的優選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通用漲鉚工裝的優選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不包括定位柱);
圖3是本發明的定位柱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定位柱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上壓頭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側視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上壓頭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一種通用漲鉚工裝的優選實施例1、例2在小錐角漲鉚應用示意圖;
圖中:1.上壓頭;2.彈簧;3.導向銷;4.螺釘;5.壓料套;6.定位柱;7.鈑金件;8.鉚接柱;9.機床上壓塊;10.機床工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3、4、5、6、7、8所示,一種漲鉚工裝,包括上壓頭1、彈簧2、壓料套5和定位柱6,所述上壓頭1和定位柱6分別與機床固定連接,且上壓頭1位于定位柱6的上方,所述上壓頭1和定位柱6具有同軸線,所述上壓頭1與壓料套5滑動配合,所述彈簧2設在壓料套5內,且彈簧2的一端與上壓頭1相抵,彈簧2的另一端與壓料套5的內壁相抵。
如圖1所示,為了使得本發明結構更加合理,以及便于組裝,所述上壓頭1具有互為一體或固定連接且具有同軸線的連接桿1-1、連接盤1-2和導向桿1-3,所述連接桿1-1與機床的上壓塊固定連接,所述壓料套5設有相互貫通的彈簧安裝腔室5-1和導向孔5-2,所述彈簧2安裝在彈簧安裝腔室5-1內并套裝在導向桿1-3的外周,所述導向桿1-3依次伸入壓料套5的彈簧安裝腔室5-1和導向孔5-2內,并與壓料套5滑動配合,所述彈簧2的一端與連接盤1-2相抵,另一端與壓料套5的彈簧安裝腔室5-1的內壁相抵。
如圖1、5、6、7所示,為了便于壓料套5相對上壓頭1作上下運動,且結構合理,所述上壓頭1設有軸向布置的導向槽1-4,壓料套5具有徑向緊固件安裝孔5-3,所述緊固件穿過壓料套5的緊固件安裝孔5-3并與上壓頭1的導向槽1-4滑動配合。
如圖5所示,所述導向槽1-4為腰圓形槽,如圖7所示,所述導向槽1-4為方形槽。
如圖1所示,所述緊固件是端部具有導向銷3的螺釘4,所述導向銷3與螺釘4固定連接,且導向銷3的端部沿著上壓頭1的導向槽1-4上下滑動。
如圖1所示,所述導向桿1-3設有軸向布置的導向槽1-4,所述壓料套5具有徑向緊固件安裝孔5-3,所述緊固件穿過壓料套5的緊固件安裝孔5-3并與上壓頭1的導向槽1-4滑動配合。
如圖1所示,為了便于與機床連接,所述上壓頭1的連接桿1-1的端部設有連接接頭1-1-1。使用時,將上壓頭1的連接接頭1-1-1與機床上壓塊9連接。
如圖1所示,為了便于壓鉚,以及漲開鈑金件,所述導向桿1-3的端部設有倒角1-3-1。
進一步地,本發明所述導向桿1-3的倒角1-3-1的角度為25°~60°。優選角度為30°。
如圖1、3、4所示,為了便于與機床工作臺10裝連,所述定位柱6具有同軸心布置的定位凸塊6-1和連接頭6-2,所述連接頭6-2與機床的工作臺固定連接。
如圖3、4所示,為了便于對鉚接柱8定位放置在定位柱6上,所述定位柱6的定位凸臺6-1具有工件定位凸臺6-1-1。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緊固件為螺釘4。直接使用螺釘4,只需控制螺釘的緊定力,使壓料套5既能夠在上壓頭上滑動又不能滑脫即可。
其余實施原理與動作與實施例1相同。
如圖8所示,是采用本發明在小錐角漲鉚應用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工作時,先將上壓頭1與定位柱6分別固定于機床上壓塊9與機床工作臺10上,暫不裝壓料套5和彈簧2,調整機床使得上壓頭1與定位柱6同軸,然后將壓料套5與彈簧2裝配在上壓頭6上,并將導向銷3對準上壓頭1的導向槽1-4,然后緊定螺釘4,確保壓料套5不會滑脫。
壓鉚時,將鉚接柱8放置在定位柱6上,并通過定位柱6的工件定位凸臺6-1-1定位,再將鈑金件7與鉚接柱8鉚壓孔配合,使得鉚接柱8與鈑金件7同軸心,機床帶動上壓頭9下行,使得壓料套5先與鈑金件7接觸,通過壓縮彈簧2使鉚接柱8與鈑金件7緊貼,上壓頭1繼續下行,使得上壓頭1的端部漸漸漲開鈑金件7的套孔,直至壓料套5的上端面與上壓頭1的連接盤1-2接觸完成漲鉚過程。本發明不僅結構簡單,而且使用方便,在壓鉚過程中有預壓力,使得鈑金件與鉚接柱貼合良好,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漲鉚后柱體端面與板貼合不良的問題,解決漲鉚錐角較小時脫模困難。修磨壓料套的高度可以控制漲鉚量(初期設計時按照最大漲鉚量設計上壓頭的直徑,按照最小漲鉚量設計壓料套,平磨壓料套高度即可增大漲鉚量)。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