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對物料進行夾取、旋轉、卸料的機械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
背景技術:
夾具是工業生產中最常見的裝置,隨著自動化生產要求越來越高,夾具也要求具有多功能。申請號為200910116897.3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分度夾具,其方案采用伺服電機來實現電驅分度,雖然分度更具有柔性,但在很多無需經常更換分度的場合,采用伺服電機則太浪費,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采用機械式分度,成本低、更耐用、更可靠,維護更容易,而且能實現自動卸料與清潔物料夾頭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如下:
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包括第一伸縮缸(9)、導氣棒(27)、拉桿(30)、彈簧(25)、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第二伸縮缸(6)、分度定位塊(16)、分度輪(12)、棘輪(11)、齒輪(17)、導向套(33)、第三伸縮缸(1)和齒條(20);
所述第一伸縮缸(9)、第二伸縮缸(6)和第三伸縮缸(1)三者互相垂直;
所述第一伸縮缸(9)固定連接導氣棒(27),導氣棒(27)通過角接觸軸承對(26)安裝在拉桿(30)頭部的內部,彈簧(25)位于拉桿(30)的軸向孔內,彈料頂芯(35)位于物料夾頭(34)的軸向孔內,拉桿(30)固定連接物料夾頭(34),彈簧(25)頂著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的開口為喇叭開口,喇叭開口開有變形切口;
所述第二伸縮缸(6)連接分度定位塊(16),分度定位塊(16)插入分度輪(12),分度輪(12)和棘輪(11)通過鍵(24)固定套在導向套(33)外,齒輪(17)通過第三軸承(36)套在導向套(33)外,齒輪(17)端面通過銷(23)連接撥齒(21),撥齒(21)推動棘輪(11)定向旋轉;
所述拉桿(30)和物料夾頭(34)位于導向套(33)內部;
所述第三伸縮缸(1)固定連接齒條(20),齒條(20)與齒輪(17)配合;
所述導氣棒(27)設有氣管接頭(28),高壓氣體從氣管接頭(28)進入,依次經過導氣棒(27)、拉桿(30)、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彈料頂芯(35)的噴氣口包括軸向噴氣口和徑向噴氣口。
所述拉桿(30)頭部的外端設有壓著角接觸軸承對(26)的軸承蓋(29)。
所述齒條(20)放置于齒條箱(2)內部,齒條箱(2)的末端置有行程調節螺釘(22)。
所述分度輪(12)、棘輪(11)、齒輪(17)放置于分度箱(3)內部,分度箱(3)的蓋板(5)上安裝第二伸縮缸支架(7),第二伸縮缸(6)安裝在第二伸縮缸支架(7)上。
所述分度箱(3)安裝在底板(10)上,底板(10)設有第一伸縮缸支架(8),第一伸縮缸(9)安裝在第一伸縮缸支架(8)上。
所述拉桿(30)尾端加工有外螺紋,物料夾頭(34)尾端加工有內螺紋,兩者旋合。
所述物料夾頭(34)內開設有定位物料的限位肩。
所述導向套(33)與分度箱(3)之間設置第一軸承(18)與第二軸承(13),分度箱(3)的前端蓋(19)壓著第一軸承(18),分度箱(3)的后端蓋(14)壓著第二軸承(13)的外圈,螺母(15)壓著第二軸承(13)的內圈,第一軸承(18)與齒輪(17)之間設有第一軸承限位環(32),第二軸承(13)與分度輪(12)之間設有第二軸承限位環(31)。
所述第一伸縮缸(9)為液壓油缸,第一軸承(18)與第二軸承(13)為徑向軸承。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1)集夾緊、分度、清潔、卸料于一體,可作為全自動化生產機械或生產流水線的重要部件,配合機械手,即可替代人工裝料、卸料、清潔等操作,解決了大量工廠用工慌的煩惱;(2)本夾具可以實現分度夾緊,大大增加了其加工生產應用的柔性;(3)非常適合需要夾具的全自動化生產線或生產機械,齒輪棘輪傳動機構搭載普通的伸縮缸與分度輪即可實現高精度定位,同時配合PLC等控制器即可實現協同制造與加工,價格低廉,維修方便快捷。(4)與用伺服電機、運功控制卡及驅動器控制的分度夾緊裝置相比,本方案更耐用,更可靠,成本更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圖2的隱藏部分零件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軸部件的局部剖視圖(圖中的箭頭表示氣流走向)。
圖5是圖1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5所示的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包括第一伸縮缸9、導氣棒27、拉桿30、彈簧25、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第二伸縮缸6、分度定位塊16、分度輪12、棘輪11、齒輪17、導向套33、第三伸縮缸1和齒條20;
第一伸縮缸9、第二伸縮缸6和第三伸縮缸1三者互相垂直;
第一伸縮缸9固定連接導氣棒27,導氣棒27通過角接觸軸承對26安裝在拉桿30頭部的內部,彈簧25位于拉桿30的軸向孔內,彈料頂芯35位于物料夾頭34的軸向孔內,拉桿30固定連接物料夾頭34,彈簧25頂著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的開口為喇叭開口,喇叭開口開有變形切口;
第二伸縮缸6連接分度定位塊16,分度定位塊16插入分度輪12,分度輪12和棘輪11通過鍵24固定套在導向套33外,齒輪17通過第三軸承36套在導向套33外,齒輪17端面通過銷23連接撥齒21,撥齒21推動棘輪11定向旋轉;
拉桿30和物料夾頭34位于導向套33內部;
第三伸縮缸1固定連接齒條20,齒條20與齒輪17配合;
導氣棒27設有氣管接頭28,高壓氣體從氣管接頭28進入,依次經過導氣棒27、拉桿30、彈料頂芯35、物料夾頭34,彈料頂芯35的噴氣口包括軸向噴氣口和徑向噴氣口。
拉桿30頭部的外端設有壓著角接觸軸承對26的軸承蓋29。
齒條20放置于齒條箱2內部,齒條箱2的末端置有行程調節螺釘22。
分度輪12、棘輪11、齒輪17放置于分度箱3內部,分度箱3的蓋板5上安裝第二伸縮缸支架7,第二伸縮缸6安裝在第二伸縮缸支架7上。
分度箱3安裝在底板10上,底板10設有第一伸縮缸支架8,第一伸縮缸9安裝在第一伸縮缸支架8上。
拉桿30尾端加工有外螺紋,物料夾頭34尾端加工有內螺紋,兩者旋合。
物料夾頭34內開設有定位物料的限位肩。
導向套33與分度箱3之間設置第一軸承18與第二軸承13,分度箱3的前端蓋19壓著第一軸承18,分度箱3的后端蓋14壓著第二軸承13的外圈,螺母15壓著第二軸承13的內圈,第一軸承18與齒輪17之間設有第一軸承限位環32,第二軸承13與分度輪12之間設有第二軸承限位環31。
第一伸縮缸9為液壓油缸,第一軸承18與第二軸承13為徑向軸承。
本自動卸料與清理的分度夾具的工作流程為:
第一步(夾緊):將待加工的物料裝入物料夾頭34,此時物料把彈料頂芯35頂入,彈簧25壓縮;同時第一伸縮缸9縮回,拉桿30與物料夾頭34同時往里拉,物料夾頭34的喇叭開口開有變形切口,往里移動的過程,物料夾頭34開口縮緊,將物料夾緊;
第二步(旋轉):第二伸縮缸6縮回,提起分度定位塊16;預先調節好限位螺釘22的位置,從而限制第三伸縮缸1的行程,第三伸縮缸1推動齒條20移動,齒條20帶動齒輪17旋轉;齒輪17旋轉的同時,齒輪20端面設置的銷23帶動撥齒21,間歇式定向撥動棘輪11旋轉一個角度(第三伸縮缸1回縮時,齒輪20反轉,撥齒21不會反向撥動棘輪11),棘輪11通過鍵24帶動分度輪12和導向套33旋轉一個角度,導向套33通過錐度自鎖功能帶動物料夾頭34同步旋轉,從而使物料旋轉一個角度;
第三步(旋轉到位):當角度旋轉到位時,第三伸縮缸1停止,第二伸縮缸6伸出,分度定位塊16下降并楔入分度盤12,分度盤12與導向套33通過鍵24進行了連接,從而限制了導向套33的旋轉,將物料鎖住;
第四步(卸料):第一伸縮缸9伸出,推動拉桿30伸出,拉桿30將物料夾頭34頂出導向套33的錐面,物料夾頭34的喇叭開口張開,物料失去了夾緊力,在彈簧25的作用下,彈料頂芯35將物料彈出。
第五步(清潔):當加工完一個物料時,氣管接頭28通氣,高壓氣體通過導氣棒27、拉桿30、彈料頂芯35的氣孔將留在物料夾頭34內的污漬或殘屑吹出。
如需調節:當需要更改分度度數時,有2種方法:①、調節限位螺釘22的位置;②、更換棘輪11與分度盤12。
上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內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