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打包機的液壓系統油缸在工退的時候,不能同步進行;必須等側壓油缸工退結束后,主缸才能工退,這樣生產效率低下,耗能轉換做工也極其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其實現方式靈活,既可通過液壓方式實現,也可通過機械方式實現,且僅工退同時,工進時不會同時。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包括設置在主缸和/或側缸處的同時工退機構,所述同時工退機構為增設在主缸或側缸的無桿腔的油管上的分支油管或設置在主缸和側缸下的齒輪組裝置;分支油管連接側缸或主缸的有桿腔,分支油管上設有節能閥。本實用新型選擇靈活,既可通過液壓方式實現,也可通過機械方式實現,且僅工退同時,工進時不會同時。
作為本實用新型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的進一步改進,同時工退機構為增設在側缸的無桿腔的油管上的分支油管,分支油管連接主缸的有桿腔,分支油管上設有節能閥。節能閥為常規閥門,起到在需要時打開分支油路的作用;分支油路這樣的設置使得側壓油缸工退的時候,把前腔的油,提供主壓油缸的前腔,使之同時工退(當然反向設置應用也可,但目前的情況都是側缸先工退),節省工作時間,節省能源消耗,節省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的進一步改進,同時工退機構為設置在主缸和側缸下的齒輪組裝置,所述齒輪組裝置包括一對嚙合的錐齒輪,兩個錐齒輪的齒輪軸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與齒條嚙合的齒輪,兩個與齒輪嚙合的齒條分別設置在主缸的活塞桿下方和側缸的活塞桿下方,主缸的活塞桿和側缸的活塞桿呈“L”形,“L”形活塞桿的豎直部分超出打包機機箱體的底壁,“L”形活塞桿的豎直部分的下部的頂端固定連接著呈水平方向的齒條。所有涉及到的所謂“固定連接”均為常規的如通過螺栓連接或通過膠黏劑固粘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的進一步改進,兩個錐齒輪的齒輪軸一個穿過齒輪的輪心后延伸至打包機機箱體底壁的下方轉動連接在帶有圓孔的第一座板上,所述第一座板與打包機機箱體底壁一體成型、從打包機機箱體底壁下延伸至齒輪軸所在的水平面高度處;另一個齒輪軸穿過齒輪的輪心后延伸至帶有圓孔的第二座板上轉動連接在第二座板上,第二座板固定連接在延伸桿上,延伸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打包機機箱體的側壁外表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的進一步改進,齒輪軸的靠近錐齒輪的外表面開有凹槽,凹槽內設有轉動連接在槽壁的擋塊,所述擋塊的根部呈圓柱狀,圓柱狀外表上設有凸起,凹槽的頂端設有與凸起匹配的與限位部,所述擋塊的一個面上固定連接彈簧的一端,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凹槽的內壁上,所述擋塊的另一面呈曲面。錐齒輪與齒輪軸不固定連接,錐齒輪只是套在齒輪軸上;這樣的設置使得在主缸先工進時,雖然錐齒輪組嚙合轉動,但設置在側缸下的齒輪并不旋轉(設置在側缸下的錐齒輪空轉,將齒輪軸上的擋塊克服彈簧彈力轉進凹槽內),因此并未帶動側缸一同工進,而反向過程則不一樣,側缸工退時錐齒輪被擋塊(擋塊雖有旋轉的趨勢,但由于擋塊根部的凸起和凹槽的限位部的配合)所阻擋,由此帶動錐齒輪旋轉,主缸下的錐齒輪由于嚙合也轉動,由此主缸下的齒輪轉動,齒條平移帶動主缸工退,實現了主缸和側缸一同工退。
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方式或機械結構的設置,使得在工進時互不影響,但工退卻能同時,設計巧妙、構思精巧;側壓油缸工退的時候,主壓油缸同時工退,節省工作時間,節省能源消耗,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實施例一未示出缸體、座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未示出缸體、座板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主缸、側缸同時工退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4為圖3示出座板、延伸桿但去除活塞桿、壓頭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齒輪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擋塊被錐齒輪旋轉時將其推入凹槽內的狀態示意圖;
圖7為圖5中矩形虛線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1、主缸 2、側缸 3、分支油管 4、節能閥 5、錐齒輪 6、齒輪軸 7、齒條 8、齒輪 9、活塞桿 10、第一座板 11、第二座板 12、延伸桿 13、凹槽 14、擋塊 15、凸起 16、限位部 17、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主缸側缸能同時工退的打包機,包括設置在主缸1和/或側缸2處的同時工退機構,所述同時工退機構為增設在主缸1或側缸2的無桿腔的油管上的分支油管3或設置在主缸1和側缸2下的齒輪組裝置;分支油管3連接側缸2或主缸1的有桿腔,分支油管3上設有節能閥4。本實用新型選擇靈活,既可通過液壓方式實現,也可通過機械方式實現,且僅工退同時,工進時不會同時。同時工退機構為增設在側缸2的無桿腔的油管上的分支油管3,分支油管3連接主缸1的有桿腔,分支油管3上設有節能閥4。節能閥為常規閥門,起到在需要時打開分支油路的作用;分支油路這樣的設置使得側壓油缸工退的時候,把前腔的油,提供主壓油缸的前腔,使之同時工退(當然反向設置應用也可,但目前的情況都是側缸先工退),節省工作時間,節省能源消耗,節省成本。
實施例二:
與實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圖2至圖7所示,同時工退機構為設置在主缸1和側缸2下的齒輪組裝置,所述齒輪組裝置包括一對嚙合的錐齒輪5,兩個錐齒輪5的齒輪軸6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與齒條7嚙合的齒輪8,兩個與齒輪8嚙合的齒條7分別設置在主缸1的活塞桿9下方和側缸2的活塞桿9下方,主缸1的活塞桿9和側缸2的活塞桿9呈“L”形,“L”形活塞桿9的豎直部分超出打包機機箱體的底壁,“L”形活塞桿9的豎直部分的下部的頂端固定連接著呈水平方向的齒條7。兩個錐齒輪5的齒輪軸6一個穿過齒輪8的輪心后延伸至打包機機箱體底壁的下方轉動連接在帶有圓孔的第一座板10上,所述第一座板10與打包機機箱體底壁一體成型、從打包機機箱體底壁下延伸至齒輪軸6所在的水平面高度處;另一個齒輪軸6穿過齒輪8的輪心后延伸至帶有圓孔的第二座板11上轉動連接在第二座板11上,第二底板11固定連接在延伸桿12上,延伸桿1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打包機機箱體的側壁外表面上。齒輪軸6的靠近錐齒輪5的外表面開有凹槽13,凹槽13內設有轉動連接在槽壁的擋塊14,所述擋塊14的根部呈圓柱狀,圓柱狀外表上設有凸起15,凹槽13的頂端設有與凸起15匹配的與限位部16,所述擋塊14的一個面上固定連接彈簧17的一端,彈簧17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凹槽13的內壁上,所述擋塊14的另一面呈曲面。錐齒輪與齒輪軸不固定連接,錐齒輪只是套在齒輪軸上;這樣的設置使得在主缸先工進時,雖然錐齒輪組嚙合轉動,但設置在側缸下的齒輪并不旋轉(設置在側缸下的錐齒輪空轉,將齒輪軸上的擋塊克服彈簧彈力轉進凹槽內),因此并未帶動側缸一同工進,而反向過程則不一樣,側缸工退時錐齒輪被擋塊(擋塊雖有旋轉的趨勢,但由于擋塊根部的凸起和凹槽的限位部的配合)所阻擋,由此帶動錐齒輪旋轉,主缸下的錐齒輪由于嚙合也轉動,由此主缸下的齒輪轉動,齒條平移帶動主缸工退,實現了主缸和側缸一同工退。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