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領域,尤其涉及光伏組件匯流條領域,具體是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各家光伏企業所使用的匯流條在穿背板時,其折彎均為隨意折彎,折彎后范圍不一致,有引起組件隱裂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它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底面,以及與底面呈直角相接的第一側面、第二側面、第三側面、第四側面,基座的頂面與第二側面呈直角相接;第一側面與頂面通過折彎面相接,折彎面的兩側分別同地三側面和第四側面相接;所述折彎面為內凹面,且折彎面的縱切面一致。
優選的,所述折彎面包括相切的第一折彎面和第二折彎面:第一折彎面的縱切面為半徑25mm,弧度49°的圓弧;第二折彎面的縱切面為半徑229mm,弧度為15°的圓弧。
優選的,所述基座的長為80mm,寬為20mm,高為25mm;所述第一側面的高為5mm;所述頂面的長為5mm。
優選的,所述基座的材質為透明橡膠。
進一步的,折彎面上開設有至少一個縱向凹槽。
優選的,所述凹槽的寬度為5.5-6.5mm,深度為1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使用本工裝折彎匯流條,通過第一折彎面和第二個折彎面的配合,員工操作簡單,背板敷設方便,且碎片風險降低。
通過縱向凹槽的設置,匯流條折彎過程在凹槽內進行不易移位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結合圖1,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它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具有底面,以及與底面呈直角相接的第一側面1-1、第二側面1-2、第三側面、第四側面,基座1的頂面1-5與第二側面1-2呈直角相接;第一側面1-1與頂面1-5通過折彎面2相接,折彎面2的兩側分別同地三側面和第四側面相接;所述折彎面2為內凹面,且折彎面2的縱切面一致。
使用方法:將未經折彎的引出線匯流條短腳放置于折彎工裝的折彎面2上,來回擠壓引出線匯流條短腳,使其與折彎面2的圓弧面緊密貼合,最終成型。使用本工裝折彎匯流條,基于標準的折彎面2,員工操作簡單,背板敷設方便,且碎片風險降低。
實施例2:如實施例1所述的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所述折彎面2包括相切的第一折彎面2-1和第二折彎面2-2:第一折彎面2-1的縱切面為半徑25mm,弧度49°的圓弧;第二折彎面2-2的縱切面為半徑229mm,弧度為15°的圓弧。
在改進實施例中,通過不同弧度的第一折彎面2-1和第二折彎面2-2相配合形成上陡下緩形狀,主要為使焊帶最終成型狀態為頭部翹曲明顯,尾端翹曲舒緩,從而使焊帶成型過程中,受到應力最小。
實施例3:如實施例2所述的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所述基座1的長為80mm,寬為20mm,高為25mm;所述第一側面1-1的高為5mm;所述頂面1-5的長為5mm。
實施例4:如實施例1所述的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所述基座1的材質為透明橡膠,該材質能起到絕緣作用,隔絕操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靜電。
實施例5:結合圖2,如實施例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折彎面2上開設有一個縱向凹槽2-3。通過縱向凹槽2-3的設置,匯流條在凹槽內進行折彎過程而不易移位脫落。
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縱向凹槽2-3的數量為多組。
實施例6:如實施例5所述的一種引出線短腳處自動折彎工裝,所述凹槽2-3的寬度為5.5-6.5mm,深度為1mm。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做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