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扁匙開牙機。
背景技術:
為了給扁匙加工鎖齒,一般采用扁匙開牙機對扁匙進行開牙。現有的扁匙開牙機一般包括底座、進料機構以及開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及所述開牙機構均安裝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進料機構將扁匙輸送進來,而所述開牙機構用于對扁匙進行開牙。然而,由于扁匙的兩面都具有牙紋,一臺扁匙開牙機僅能加工扁匙的一面,而不能同時加工扁匙的兩面。另外,當扁匙的一面加工完畢后,需要將扁匙定位于另一臺扁匙加工機上進行另一面的加工,使得扁匙的加工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同時加工扁匙的兩面牙紋且加工效率較高的多功能扁匙開牙機。
一種多功能扁匙開牙機,包括上料組件、切換機構以及開牙機構;所述上料組件包括上料氣缸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料氣缸上的承料架;所述切換機構包括移動組件與切換組件,所述移動組件包括橫向移動氣缸、安裝板以及縱向移動氣缸,所述橫向移動氣缸鄰近所述承料架,所述安裝板安裝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上,所述縱向移動氣缸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切換組件包括上料夾爪、卸料夾爪、旋轉氣缸以及切換爪,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相互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旋轉氣缸連接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切換爪連接于所述旋轉氣缸上并位于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之間;所述開牙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開牙組件,每個開牙組件包括定位夾具、驅動件以及開牙件,所述定位夾具鄰近所述安裝板設置,所述驅動件安裝于所述定位夾具上,所述開牙件安裝于所述驅動件上并對準所述定位夾具。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與所述第二支撐架相對設置,所述切換機構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上料機構及所述開牙機構均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架包括兩個支腳以及橫擋板,所述橫擋板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支腳上,所述橫向移動氣缸安裝于所述橫擋板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所述安裝板上滑動設置有聯動梁,所述聯動梁固定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均安裝于所述聯動梁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聯動梁上還開設有安裝槽,所述旋轉氣缸安裝于所述安裝槽中。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旋轉氣缸上設置有旋轉環,所述切換爪安裝于所述旋轉環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旋轉環凸設于所述旋轉氣缸遠離所述安裝板的一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夾具包括相對設置的定位塊與壓持塊,所述驅動件安裝于所述定位塊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壓持塊與所述定位塊之間形成有定位間隙。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壓持塊為L形。
由于所述開牙機構具有兩個開牙組件,因此能夠利用所述兩個開牙組件同時對兩柄扁匙進行加工,提高了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開牙效率。另外,由于所述切換爪安裝于旋轉氣缸上,因此可以利用所述旋轉氣缸旋轉所述切換爪,進而旋轉所述扁匙,從而能夠實現所述開牙組件對扁匙的兩面進行開牙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圖1中II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IV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扁匙開牙機。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包括上料組件、切換機構以及開牙機構。例如,所述上料組件包括上料氣缸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料氣缸上的承料架。例如,所述切換機構包括移動組件與切換組件,所述移動組件包括橫向移動氣缸、安裝板以及縱向移動氣缸,所述橫向移動氣缸鄰近所述承料架,所述安裝板安裝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上,所述縱向移動氣缸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例如,所述切換組件包括上料夾爪、卸料夾爪、旋轉氣缸以及切換爪,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相互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旋轉氣缸連接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切換爪連接于所述旋轉氣缸上并位于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之間。例如,所述開牙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開牙組件,每個開牙組件包括定位夾具、驅動件以及開牙件,所述定位夾具鄰近所述安裝板設置,所述驅動件安裝于所述定位夾具上,所述開牙件安裝于所述驅動件上并對準所述定位夾具。由于所述扁匙開牙機既能夠對鑰匙進行開牙,又能夠旋轉所述鑰匙,因此具有較多的功能。
請參閱圖1及圖2,一種多功能扁匙開牙機100,包括上料組件10、切換機構20以及開牙機構30。所述上料組件包括上料氣缸11以及連接于所述上料氣缸上的承料架12。所述切換機構包括移動組件40與切換組件50,請一并參閱圖3,所述移動組件包括橫向移動氣缸41、安裝板42以及縱向移動氣缸43,所述橫向移動氣缸鄰近所述承料架,所述安裝板安裝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上,所述縱向移動氣缸安裝于所述安裝板上,所述切換組件包括上料夾爪51、卸料夾爪52、旋轉氣缸53以及切換爪54,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相互間隔地設置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旋轉氣缸連接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切換爪連接于所述旋轉氣缸上并且所述切換爪位于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 爪之間。請一并參閱圖4,所述開牙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開牙組件31,每個開牙組件包括定位夾具311、驅動件312以及開牙件313,所述定位夾具鄰近所述安裝板設置,所述驅動件安裝于所述定位夾具上,所述開牙件安裝于所述驅動件上并且所述開牙件對準所述定位夾具,亦即,所述開牙件朝向所述定位夾具,用于對扁匙進行開牙作業。例如,所述安裝板安裝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上,包括所述安裝板螺接、卡接或者焊接安裝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上,即所述安裝包括螺接、卡接或者焊接安裝,其余相關安裝亦同,不再贅述。
例如,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組裝過程具體如下:
將所述上料氣缸固定于一個機臺上,將所述承料架安裝于所述上料氣缸上,將所述移動組件鄰近所述承料架安裝,將所述切換組件安裝于所述移動組件上。將所述開牙機構的兩個開牙組件并排安裝,并使所述開牙組件對應所述切換組件安裝。
例如,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使用過程具體如下:
所述上料氣缸驅動所述承料架將待開牙的扁匙輸送至鄰近所述上料夾爪處,所述縱向移動氣缸驅動所述上料夾爪前行并抓取住第一柄扁匙,然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驅動所述上料夾爪退回,所述橫向移動氣缸帶動所述上料夾爪移動,并使所述上料夾爪將所述第一柄扁匙放置于其中一個開牙組件上,以進行所述第一柄扁匙的第一面的開牙作業。當所述第一柄扁匙的第一面開牙作業完成之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帶動所述上料夾爪后退,所述橫向移動氣缸帶動所述上料夾爪于所述承料架中再次抓取第二柄扁匙,此時所述切換抓剛好對準所述第一柄扁匙,在所述上料夾爪抓取第二柄扁匙的時候,所述切換爪抓取所述第一柄扁匙柄,所述旋轉氣缸將所述第一柄扁匙旋轉至第二面朝上。然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移動所述上料夾爪至一個開牙組件上,同時所述切換爪將所述第一柄扁匙移動至另一個開牙組件上。此時,其中一個開牙組件對所述第二柄扁匙的第一面進行開牙作業,另一個開牙組件對第一柄扁匙的第二面進行開牙作業。當所述第一柄扁匙的兩面均開牙完畢后,所述橫向移動氣缸驅動所述安裝板移動,以供所述上料夾爪夾取第三柄扁匙,所述切換爪夾取第二柄扁匙,此時所述卸料夾爪對準所述第一柄扁匙,用于將所述第一柄扁匙取下并輸送至 下一工位。
由于所述開牙機構具有兩個開牙組件,因此能夠利用所述兩個開牙組件同時對兩柄扁匙進行加工,提高了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開牙效率。另外,由于所述切換爪安裝于旋轉氣缸上,因此可以利用所述旋轉氣缸旋轉所述切換爪,進而旋轉所述扁匙,從而能夠實現所述開牙組件對扁匙的兩面進行開牙作業。
例如,為了便于支撐所述切換機構與所述上料機構,所述多功能扁匙開牙機還包括第一支撐架60與第二支撐架70,所述第一支撐架與所述第二支撐架相對設置,所述切換機構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上料機構及所述開牙機構均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撐架包括兩個支腳61以及橫擋板63,所述橫擋板的兩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支腳上,即所述橫擋板的一端連接與其中一個支腳上,所述橫擋板的另一端連接至另一個支腳上。所述橫向移動氣缸安裝于所述橫擋板上。通過所述第一支撐架與所述第二支撐架可以實現對所述上料機構、開牙機構以及切換機構的支撐。
例如,為了便于驅動所述上料夾爪、卸料夾爪以及切換爪的縱向移動,所述安裝板上滑動設置有聯動梁64,所述聯動梁固定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上,所述上料夾爪與所述卸料夾爪均安裝于所述聯動梁上。所述聯動梁上還開設有安裝槽,所述旋轉氣缸安裝于所述安裝槽中。通過將所述上料夾爪、卸料夾爪以及所述切換爪安裝于所述聯動梁上。因此,通過所述縱向移動氣缸一并推動所述所述上料夾爪、卸料夾爪以及所述切換爪沿縱向移動,朝向或者遠離所述開牙機構,從而方便了對多功能扁匙開牙機的縱向驅動。
請再次參閱圖3及圖4,例如,為了便于定位所述扁匙,所述旋轉氣缸上設置有旋轉環65,所述切換爪安裝于所述旋轉環上。所述旋轉環凸設于所述旋轉氣缸遠離所述安裝板的一側。所述定位夾具包括相對設置的定位塊3111與壓持塊3112,所述驅動件安裝于所述定位塊上。所述壓持塊與所述定位塊之間形成有定位間隙3113。所述壓持塊為L形。由于所述定位塊與所述壓持塊之間形成有定位間隙,因此可以較為方便地將扁匙夾持于所述定位間隙中。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 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