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進澆口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牛角進澆口加工中常采用在模仁上開一個鑲件槽,將做兩個牛角鑲件單獨加工成牛角狀澆口,再將兩個牛角鑲件合起來后鑲進模仁上的鑲件槽內進而形成牛角澆注口,然而,在加工過程中模仁需要開鑲件槽,加工出兩個牛角鑲件合起來后使用,容易給生產出來的產品造成夾線,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而且在有些模仁內部分布著眾多的運水系統,不適合開鑲件槽做鑲件,并且模仁進澆口位置與頂針孔位置或者鑲件位置距離相對比較接近,內部空間小,會導致在鑲鑲件時會與頂針或者鑲件相干涉,破壞模仁的內部結構,造成模具的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精度高和范圍廣的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
一種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安裝在火花機的C軸上,所述牛角狀進澆口電火花加工裝置包括設置在火花機C軸上的3R夾具,所述3R治具上設有豎直向下的電極基準座,所述電極基準座上設有豎直向下的電極桿,所述電極桿的底端設有水平方向的牛角狀電極,所述3R治具中心、電極基準座中心和電極中心均與所述火花機C軸的中心軸重合。
具體的,所述電極桿上設有凹型弧面。
具體的,所述3R治具與電極基準座的連接面上設有滑槽,所述電極基準座滑動嵌入在所述滑槽上內。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不但可以加工單獨的牛角鑲件,而且還可以加工設置在模仁內任意位置的牛角進澆口,并在水平方向的寬度小,通過火花機C軸旋轉以及電 極放電加工出相應的牛角狀進澆口,在旋轉時空間的占比率小,防止在旋轉的過程中接觸或者碰撞到模仁的任何位置,具有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并且3R治具中心、電極基準座中心和電極中心均與火花機C軸的中心軸重合和使用3R夾具保證了加工的精確度,在火花機加工全程中無需校表電極,無需分中,無需采用輔助夾具,加工過程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牛角狀進澆口火花機加工裝置,該加工裝置安裝在火花機的C軸上,所述加工裝置包括設置在火花機C軸上的3R夾具1,所述3R治具1上設有豎直向下的電極基準座2,所述電極基準座2上設有豎直向下的電極桿3,所述電極桿3的底端設有水平方向的牛角狀電極4,所述3R治具1中心、電極基準座2中心和電極4中心均與所述火花機C軸的中心軸重合。通過火花機C軸的旋轉從而帶動電極4進行旋轉,電極4與模仁上的進澆口處相接觸,通過電極4放電從而加工出相應的牛角狀進澆口,并且所采用的3R夾具,具有高效率、高柔軟性、高精度和低耗能等特征。
具體的,所述電極桿3上設有凹型弧面301。通過設置凹型弧面301保證電極桿3在旋轉過程中防止模具內部的零件接觸發生碰撞,起到避空讓位的作用,保證加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具體的,所述3R治具1與電極基準座3的連接面上設有滑槽101,所述電極基準座3滑動嵌入在所述滑槽101上內。通過滑槽101的設計在拆卸或安裝電極基準座2時更加方便快捷,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本實用新型結構無需校驗,直接將3R治具1安裝在火花機C軸上,在將電極基準座2卡入3R治具上的滑槽101內部,完成安裝,將模具放置到火花機C軸下方的工作臺上,調節火花機C軸的高度, 使電極4對準所要加工的位置,啟動火花機,通過火花機C軸的旋轉及電極4的放電,從而加工出牛角狀進澆口。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