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砂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砂光機,尤其是砂光機的減振裝置,屬于電動工具領域。
背景技術:
在電動工具領域,砂光機是一種常用的電動工具,通常用于將木工制品表面打磨光滑。 砂光機主要包含電機、動力傳遞裝置和打磨板,其中,動力傳遞裝置包含偏心裝置。在工作 狀態下,動力傳遞裝置將電機的旋轉運動傳遞為打磨板的偏心運動。打磨板的下表面上安裝 有砂紙或者其他打磨件,打磨件將隨著打磨板一起運動,從而對被加工表面實施打磨。
目前,現有的砂光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打磨板的偏心運動使得砂光機處于不平衡狀態, 從而引起整個砂光機的振動,使用者在長時間操作時,很容易感到手部疲勞,且不能很好的 控制住砂光機。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人們通常通過改善砂光機的平衡系統來提高 機器的平衡,減小振動;或者在握持部分表面覆蓋軟膠或者硅膠材質以提高握持的舒適感, 緩解振動所造成的疲勞感。但這些解決方法對于有效地減小砂光機振動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 限。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了的、具有較好減振效 果的砂光機。
本實用新型的砂光機,包含一個機殼以及一個安裝在機殼內的電機,機殼由第一機殼和第 二機殼組成,第一機殼至少部分地覆蓋第二機殼, 一個握持部分形成于第一機殼上,第一機 殼與第二機殼之間通過減振裝置相互連接,該減振裝置包含至少一個減振元件,至少有一個
減振元件位于第一機殼內部、且位于第二機殼的周向外圍。
根據上述的結構安排,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之間通過減振裝置連接,不僅使得第一、第 二機殼之間的連接更加簡單方便,而且有效地減小了機器的振動。進一步地,減振元件位于 第二機殼的周向外圍,更加有效地緩解了機器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振動,降低了使用 者的操作疲勞感。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為了結構清晰,部分機殼已被拆去。 圖2是優選實施例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案
如
圖1所示,砂光機10包含機殼1以及安裝在機殼1內的電機2。通常情況下,砂光機 還包含一個偏心裝置,打磨底板連接于偏心裝置上,電機通過動力傳遞裝置以及偏心裝置將 旋轉運動傳遞為打磨板的偏心運動,繼而借助于固定在打磨底板下表面上的砂紙對被加工表 面實施打磨。
結合
圖1和圖2,機殼1由上機殼11和下機殼12組成,上機殼11部分地覆蓋住下機殼 12,兩者部分重疊。上機殼11的頂部形成一個握持部分3,并覆蓋軟膠層或者其他彈性材料, 用以增加握持的舒適感。下機殼12的后端連接一個出塵裝置4。上下機殼ll、 12又可分為 左半機殼111、 121和右半機殼112、 122。在裝配時,上下機殼通過減振裝置連接,左右機 殼通過螺釘連接。
如圖所示,上下機殼ll、 12之間的減振裝置包含一個頂部減振元件5,其大致為圓柱形, 并且由橡膠或者其他彈性材料制成。減振元件5的下表面上有一個圓形槽50,其內徑與下機 殼12上的頂部圓形凸臺6的外徑相一致,使得減振元件5可套在凸臺6上。相應地,上機殼 11頂部的內表面上有開口向下的圓形限位槽7,其內徑與減振元件5的外徑相一致,使得減 振元件5可與限位槽7相配合。減振元件5的結構安排可以直接減小機器在垂直方向上的振 動。
上下機殼ll、 12之間的減振裝置還包含四個大致為長方體的減震元件8,其分布在上機 殼11的內部、下機殼12的周向外圍,即上下機殼的重疊部分之間。各個減振元件8在面向 下機殼12的側面上分別有一個狹長的槽80。下機殼12的四個面上分別有向外突出的連接塊 9,連接塊9的外形尺寸與減振元件8上的槽80的尺寸大致相等,使得連接塊9可插入槽80 中。相應地,上機殼ll的內表面上有四個限位機構,分別由從內表面上伸出的脛所形成,分 別是兩個限位槽13和兩個卡槽14,該限位機構的分布位置分別與下機殼12上的連接塊9相 對應。其中,限位槽13是封閉的矩形框槽,分別位于上機殼ll的左半機殼lll和右半機殼 112上,且位置相對,卡槽14為不封閉的槽,其在水平方向上沒有限制,卡槽14位于上機 殼ll的前端和后端,且位置相對,這種結構安排允許砂光機在振動時,上下機殼之間可以有較小的相對位移,從而減輕振動的傳遞。限位機構的尺寸與減振元件8的外形尺寸相一致, 使得減振元件8可插入限位機構中。
圖1顯示了上下機殼的裝配狀態,如圖示,減震元件5、 8通過槽50、 80與凸臺6、連接塊9的配合而連接于下機殼12上,上機殼11通過限位機構 7、 13、 14與減振元件5、 8的配合而與減振元件5、 8連接,因此上機殼11通過減振裝置與 下機殼12連接。
本實用新型揭示的砂光機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內容以及附圖所示的結構。例如,減振元 件的形狀并不局限于長方體和圓柱體,其可以采用其他形狀。另外,減振元件的數量及分布 位置也可以有所不同??傊?,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對其他構件的形狀及位置做了顯而易見 地改變、替代或者修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砂光機,包含一個機殼以及一個安裝在機殼內的電機,所述機殼由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組成,第一機殼至少部分地覆蓋第二機殼,一個握持部分形成于第一機殼上,其特征在于,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之間通過減振裝置相互連接,所述減振裝置包含至少一個減振元件,至少有一個減振元件位于第一機殼內部、且位于第二機殼的周向外圍。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光機,所述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之間通過減振裝置以插接的方式相 互連接。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砂光機,所述減振元件在面向第二機殼的側面上設有槽。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砂光機,所述第一機殼內表面上設有限位機構,第二機殼的外表面上 設有連接機構,減振元件可分別與限位機構、連接機構相配合。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砂光機,所述限位機構包含限位槽和卡槽,限位槽為封閉槽,卡槽為 不封閉槽,所述連接機構為從第二機殼上向外突出的連接塊。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光機,所述減振裝置包含頂部減振元件和側面減振元件,頂部減振 元件位于第一機殼頂部的內表面和第二機殼頂端之間,側面減振元件位于第一機殼內和第二 機殼的周向外圍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砂光機,包含一個機殼以及一個安裝在機殼內的電機,機殼由第一機殼和第二機殼組成,第一機殼至少部分地覆蓋第二機殼,一個握持部分形成于第一機殼上,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之間通過減振裝置相互連接,該減振裝置包含至少一個減振元件,至少有一個減振元件位于第一機殼內部、且位于第二機殼的周向外圍。本實用新型中減振裝置的結構以及布局安排,不僅使得第一機殼與第二機殼之間的連接更加地簡單,而且有效地減小了機器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的振動。
文檔編號B24B23/00GK201271828SQ200820160320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7日
發明者毅 盧, 吳書明, 張紀愚, 邱訓裝 申請人: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