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緩沖器移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緩沖器移出裝置,特別是一種占用空間小,運轉靈活并且本
身不承受沖擊力的緩沖器移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工藝技術中,為了保障生產安全,均要設置緩沖器,緩沖器的作用是在發生事故時緩沖掉落的氧槍以及氧槍小車的沖擊力,保證氧槍能夠停留在轉爐鋼水液面以上,從而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由于氧槍以及氧槍小車具有一定的重量,所以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抗沖擊能力,緩沖器一般要設置的比較大型,不僅笨重,還占用相當的生產空間。更重要的問題是,隨著轉爐煉鋼工藝技術的發展,為了延長煉鋼爐的使用壽命,適應提高爐齡的要求,而逐步發展出濺渣護爐技術。濺渣護爐技術的出現標志著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工藝的一個突破,利用該技術能夠使氧氣頂吹轉爐冶煉工藝的生產效率顯著提高,以其速度快、質量好、適應性強、效率高的特點快速發展成為當今較為先進的煉鋼工藝,但進行這種工藝操作,要求氧槍要進一步下降,而設置于轉爐上的緩沖器將會阻擋氧槍的移動,因此,要下降氧槍,必須先將緩沖器移開,因此,需要有緩沖器移出裝置。由上述可知,氧槍以
及氧槍小車較重,沖擊力較大,因此緩沖器移出裝置結構也必須足夠結實,其結構體積必然龐大,但由于車間的工作空間有限,轉爐上此部位的空間更加的有限,尤其是舊廠改造等一些實際情況中,這種現象更加的突出,因此,緩沖器移出裝置要小巧靈活,堅固耐用,且其移動的活動范圍占用的空間要比較小,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致力研究的技術問題。若能解決此問題,對實際的生產將十分的有意義,因此如何設計此種緩沖器移出裝置的結構,使其在滿足上述的運轉靈活、占用空間小的前提下,還能夠擁有較強的抗沖擊能力,確實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研究課題。 綜上所述,在現有的技術中,非常需要一種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以滿足現場生產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并且運轉靈活,能有效的抗沖擊并能移出緩沖器裝置,解決了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緩沖器移出裝置,固設于轉爐裝置的土建鋼結構梁上,緩沖器移出裝置包括底座部,固設于所述土建鋼結構梁的側壁;回轉軸,能轉動的穿設于所述底座部,所述回轉軸豎直設置并且所述回轉軸的至少上部伸出于所述底座部之外;能驅動所述回轉軸轉動的驅動部,其連接于所述回轉軸;緩沖器支座部,所述回轉軸上部穿設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且所述回轉軸上端伸出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方,所述緩沖器支座部能上下移動的固接于所述回轉軸,所述緩沖器支座部凸設有一能轉動至所述土建鋼結構梁上方的緩沖器承載部,緩沖器設置于所述緩沖器承載部上,所述緩沖器承載部底面與所述土建鋼結構梁受力板面平行且它門之間具有間隙;彈性支撐所述緩沖器支座部的彈性部,所述回轉軸穿設所述彈性部,所述彈性部位于所述底座部和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之間。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底座部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一側固設于所述
土建鋼結構梁的側壁,所述底座開設有一貫穿的軸孔,所述回轉軸穿設所述底座軸孔,所述
底座軸孔的上下兩開口端處分別設有軸承,所述軸承夾設于所述底座與所述回轉軸之間,
所述底座軸孔上下兩開口端還分別設置有一透蓋,所述透蓋設于所述軸承的外部。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驅動部包括氣缸;連桿,其一端與所述氣缸
的活塞桿相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回轉軸相固接,所述連桿水平設置。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緩沖器支座部包括一緩沖器支座,所述緩沖器
支座一側凸設有所述緩沖器承載部,所述緩沖器支座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在所述容置空
間內抵靠所述回轉軸設有穩固及導向所述緩沖器支座上下移動的導輪裝置。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導輪裝置包括盤形導輪,所述盤形導輪的導輪
軸與所述回轉軸正交設置,所述盤形導輪的輪面上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兩側壁為
斜面,所述回轉軸容置于所述凹陷部內,并且所述回轉軸的外壁與所述凹陷部的兩側壁相
抵靠,所述盤形導輪固定在其導輪軸上,所述導輪軸的兩端能轉動的安裝在所述緩沖器支座上。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導輪裝置設有兩套,分別設置于所述緩沖器支
座內部容置空間沿所述回轉軸的上下兩端,且位于所述回轉軸的相對兩側。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彈性部包括彈性件及調整套,所述回轉軸上還
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凸緣,所述調整套卡置于所述凸緣上,所述彈性件其下端與所述調整套相抵靠,其上端頂抵所述緩沖器支座。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彈性件為碟簧。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緩沖器移出裝置還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設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所述定位部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支座,固定于所述緩沖器支座上;軸,水平安裝在所述支座上;定位導輪,能轉動的套接于所述軸上,其中,所述兩個定位裝置的定位導輪相鄰設置,并且所述兩個定位導輪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導向板,為一豎立設置的板體,其一端與伸出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方的所述回轉軸上端相固接,另一端夾設于所述兩個定位導輪間的間隙中,所述兩定位導輪的輪面靠近所述導向板并與之間隔一 間隙。 上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中,所述導向板與所述回轉軸固接的一端設有一個帶
有鍵槽的軸套,所述帶有鍵槽的軸套套接于所述回轉軸的上端并通過鍵連接與之固定。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具有以下的優點及特點 1、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運轉靈活,能夠適時的移動緩沖器的位置,避免
緩沖器阻擋氧槍的移動,使氧槍能夠進一步下降,從而保證了新型生產工藝的順利進行。 2、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本身結構精簡,占用空間小,有效的節省了生產
現場的寶貴作業空間。 3、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依附土建鋼結構梁而設置,將緩沖器設置于土建鋼結構梁上方,而緩沖器移出裝置本身不直接承受沖擊力,解決了緩沖器移出裝置承重能力以及剛度無論如何設計,仍不容易達到足夠抵抗氧槍以及氧槍小車沖擊力程度的難題,
5保障了生產安全。 4、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動力源為氣缸,結構簡單,動作迅速,維護量小,易于控制和操作,通過控制氣缸的行程就能實現控制緩沖器支座轉過的角度。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俯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主視示意圖(包括圖1中A-A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緩沖器支座局部剖視示意圖(即圖2中B-B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定位裝置局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土建鋼結構梁 2緩沖器 100底座部 200驅動部 300緩沖器支座部 400定位部 500彈性部 10底座 11軸承 12透蓋 20回轉軸 21凸緣 30氣缸 31連桿 40彈性件 41調整套 50緩沖器支座 51緩沖器承載部 52容置空間 60導輪裝置 61壓蓋 62軸承 63導輪軸 64盤形導輪 641凹陷部 642側壁[0052] 70定位裝置 71定位導輪 72軸 73支座 80導向板 81軸套 82鍵槽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適用于氧槍升降裝置當氧槍提升懸掛于轉爐上方時,需要緩沖器進行預防掉落緩沖;當正常工作,氧槍需要進行濺渣護爐操作時,又需要將緩沖器移開,以使氧槍能進一步下降的工作場合。 如圖1及圖2所示,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俯視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主視示意圖(包括圖1中A-A局部剖視圖),如圖所示,緩沖器移出裝置設置于土建鋼結構梁1上,主要包括底座部100、回轉軸20、驅動部200及緩沖器支座部300,底座部100固設于土建鋼結構梁1的側壁,回轉軸20可轉動的穿設于底座部100中,并且,回轉軸20的至少上部伸出于底座部100的之外,本實施例中回轉軸20的兩端均伸出于底座部100的外部,回轉軸20伸出于底座部100下方的一端(即回轉軸20的下端)連接驅動部200,使回轉軸20能夠受驅動部200的驅動而在底座部100中轉動;回轉軸20伸出于底座部100上方的部分(即回轉軸20的上部)依次穿設彈性部500和緩沖器支座部300,緩沖器支座部300可上下移動的固接于回轉軸20,本實施例中,緩沖器支座部300上固設有定位部400,回轉軸20上端伸出于緩沖器支座部300上方并經一導向板80與定位部400可上下移動的連接,導向板80 —端與回轉軸20上端固接,其另一端可上下移動的夾設于定位部400,從而使得緩沖器支座部300能夠隨著回轉軸20的旋轉而轉動并且能夠相對回轉軸20上下移動,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采用鍵與鍵槽的連接結構來實現緩沖器支座部300可上下移動的固接于回轉軸20,并且能夠隨著回轉軸20的旋轉而轉動,此種情況則不必設置定位部400以及導向板80。緩沖器支座部300凸設有一緩沖器承載部51,用于承載緩沖器2,并能夠攜帶緩沖器2轉動,使緩沖器2能夠位于土建鋼結構梁1上方,緩沖器承載部51其底面與土建鋼結構梁1上的受力板表面平行且間隔有一定的間隙(通過在受力板面下加調整墊片調整),從而使緩沖器2能夠隨緩沖器承載部51自由無障礙的轉動,而彈性部500是用來為緩沖器承載部51提供彈性支持力,使其能夠與土建鋼結構梁1上的受力板表面保持有一定的間距,并且在緩沖器受到沖擊時為緩沖器支座部300提供一個緩沖,使沖擊力不致直接的作用到緩沖器支座部300而是作用到土建鋼結構梁的受力板上,在沖擊力消失后,還能夠使緩沖器支座部300彈性復位。當氧槍懸掛需要安全保障時,將緩沖器旋轉到土建鋼結構梁1上方(圖1中位置D),若發生事故氧槍掉落,緩沖器2將承受氧槍及氧槍小車的沖擊力并隨緩沖器承載部51向下移動與土建鋼結構梁l上的受力板表面接觸,緩沖的同時還可將較大的沖擊力傳遞給土建鋼結構梁1 ;當氧槍正常工作需要下降時,則轉動移開緩沖器2,使得氧槍有下降的空間,如圖1中所示可將緩沖器2移動到位置E。[0061] 請參考圖2,其顯示了組成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具體結構,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底座部100主要包括底座10、兩個軸承11以及兩個透蓋12,底座10開設有一貫穿的軸孔,在較佳實施例中底座IO可為一軸套,底座IO其一側面固設于土建鋼結構梁1的側壁,可采用鉚釘或螺釘等固定方式。回轉軸20穿設底座10的軸孔,底座10的軸孔上下兩開口端分別設有一個軸承11,軸承11夾設于底座10內壁與回轉軸20之間,以便使回轉軸20能夠在底座10中轉動,再于底座軸孔上下兩開口端分別設置一透蓋12,透蓋12設于軸承11的外部,從而使底座10與回轉軸20的樞接結構處于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中。[0062] 回轉軸20的下端伸出于底座10,并與驅動部200連接,本實施例中,驅動部200包括氣缸30及連桿31,氣缸30與爐架鋼結構相固接,氣缸30的活塞桿與連桿31的一端相鉸接,連桿31水平設置,連桿31的另一端與回轉軸20相固接,從而氣缸活塞運動將帶動連桿31擺動,連桿31的擺動將會帶動回轉軸20轉動,如此,通過控制氣缸30活塞桿的行程,就能控制回轉軸20轉過的角度。 回轉軸20的上部伸出于底座10,并依次穿設彈性部500和緩沖器支座部300,該彈性部500包括彈性件40以及調整套41,回轉軸20穿過彈性件40和調整套41,彈性件40優選的可采用碟簧,以向緩沖器支座部300提供良好的彈性支撐力?;剞D軸20還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凸緣21,調整套41卡置于凸緣21上,彈性件40下端與調整套41相抵靠,其上端頂抵于緩沖器支座部300的緩沖器支座50,從而可為緩沖器支座部300提供彈性應力,同時兼具緩沖沖擊力和彈性復位等作用。 緩沖器支座部300主要包括緩沖器支座50,該緩沖器支座50向外凸設有一緩沖器承載部51,用以承載緩沖器2,如圖2所示,當緩沖器2跟隨緩沖器支座50旋轉到土建鋼結構梁1上方的時候,即圖1中所示的位置D,緩沖器承載部51位于土建鋼結構梁1的上方,并且緩沖器承載部51的底面與土建鋼結構梁1上的受力板表面平行且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通過在受力板下加墊片調整),也就是說,在正常狀態,由彈性件40承載的緩沖器支座50,其緩沖器承載部51的下底面高于土建鋼結構梁1上的受力板上表面。[0065] 該緩沖器支座50內部還具有一容置空間52,請結合參考圖3,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緩沖器支座局部剖視示意圖,即圖2中B-B剖視圖,該容置空間52內設有導輪裝置60,在本實施例中,導輪裝置60設有兩套,其分別設置于緩沖器支座50的容置空間52內部沿回轉軸20的上下兩端,且位于回轉軸20的相對兩側并與回轉軸20相抵靠設置,每一組導輪裝置60包括有兩個壓蓋61、兩個軸承62、導輪軸63和盤形導輪64,盤形導輪64的導輪軸63和回轉軸20正交設置,該盤形導輪64的輪面上具有一凹陷部641,凹陷部的兩側壁642為斜面,回轉軸20容置于該凹陷部641內并且回轉軸20的外壁與兩側壁642相互抵靠。盤形導輪64固定在導輪軸63上,導輪軸63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62和壓蓋61安裝在緩沖器支座50上,使導輪軸63能繞其自身的軸線在緩沖器支座50內進行旋轉。本實施例中如此設置的兩組導輪裝置60能確保緩沖器支座50可沿回轉軸20上下移動且不會在其自重和受沖擊力作用下產生傾翻的情況,另外,通過盤形導輪64和回轉軸20之間的滾動接觸,在緩沖器支座50沿回轉軸20上下移動時可有效的減小阻力,使其移動更加的順暢靈活。 回轉軸20的上端伸出于緩沖器支座50上方,并通過一導向板80與緩沖器支座50上方固設的定位部400可上下移動的連接。請結合參考圖4,為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定位裝置局部示意圖,如圖所示,定位部400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定位裝置70,定位裝置70固設于緩沖器支座50上部,每一個定位裝置70進一步包括定位導輪71、軸72和支座73,支座73固定于緩沖器支座50上,軸72安裝在支座73上,為水平設置,定位導輪71套接于軸72上并能繞其旋轉,兩個定位裝置70的定位導輪71相鄰設置,并且兩定位導輪71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 導向板80為豎立設置的板體,其一端夾設于兩定位導輪71之間的間隙中,兩定位導輪71的輪面靠近導向板80并與之間隔一間隙,該間隙為一微量的距離,這樣既能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又不致于使夾緊力或者摩擦力太大而影響導向板80的上下移動;導向板80的另一端固設有一個帶有鍵槽82的軸套81 (結合參考圖2),軸套81套接在回轉軸20的上端,并通過鍵和壓蓋等常見結構使軸套81和回轉軸20上端固定。通過以上的結構設計,使得緩沖器支座50即可以相對回轉軸20上下移動,當回轉軸20轉動時,緩沖器支座50又能隨回轉軸20進行轉動。并且定位裝置70的設置保證了緩沖器支座50只能沿著導向板80的板面方向移動。 下面請結合參考圖l至圖4,簡單說明一下本實用新型緩沖器移出裝置的實施應用及工作原理。將緩沖器2固定在緩沖器支座50的緩沖器承載部51上。當氧槍懸掛于轉爐上需要安全保障時,將緩沖器旋轉到土建鋼結構梁1上方(圖1中位置D),若發生事故氧槍掉落,緩沖器2在位置D將承受氧槍及氧槍小車的自上而下的沖擊力,緩沖器支座50壓縮彈性件40并下降,使緩沖器承載部51的底面與土建鋼結構梁上的受力板表面之間的間隙消失,將沖擊力傳遞給土建鋼結構梁1的受力板(也即傳到土建鋼結構梁1)。[0069] 此時彈性件40受壓縮,緩沖器支座50相對回轉軸20向下移動,緩沖器支座50內的導輪裝置60起到導向作用,使緩沖器支座50沿著回轉軸20的方向豎直向下移動,回轉軸20上端將更加凸出于緩沖器支座50,由于定位裝置70固設于緩沖器支座50上方,其將跟隨緩沖器支座50下降,由于固定在回轉軸20上端的導向板80夾置在兩個定位導輪71之間,所以定位導輪71將在導向板80的導向作用下相對導向板80向下移動,但優選的,導向板80不要脫離兩個定位導輪71的夾置范圍,以免造成緩沖器支座50與導向板80相脫離,出現轉動角度不受控制的情形,并且不能實現彈性復位,這就要求,緩沖器支座50下降的距離,即緩沖器承載部51的底面與土建鋼結構梁上表面之間的間隙長度,不應大于夾設于兩個定位裝置之間的導向板80的縱向長度。 當進行濺渣護爐操作,需要氧槍正常下降時,則需要轉動移開緩沖器2,使得氧槍有下降的空間,如圖1中所示可將緩沖器2移動到位置E。此時由于緩沖器2并不受到向下的沖擊力,彈性件40對緩沖器支座50提供一個彈性的支撐力,使得緩沖器承載部51的底面與土建鋼結構梁上表面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在旋轉緩沖器2的時候就不會有任何的阻礙或者阻力。氣缸30提供驅動力,通過連桿31使回轉軸20產生轉動,在底座10的兩端均有軸承設計,保證了回轉軸20的轉動順利進行,而在回轉軸20頂端,豎直設置的導向板80的一端與回轉軸20固接,另一端夾設于緩沖器支座50上固設的兩個定位裝置間,所以回轉軸20的轉動將通過導向板80對定位裝置70施力,從而帶動整個緩沖器支座50轉動,進而實現將緩沖器2移開,以便使氧槍有下降的空間。整個過程只需通過調整氣缸的行程就能控制緩沖器轉開的角度,操作十分便捷。 —般來說,在實際應用中,因為一般設置緩沖器都是在轉爐裝置的兩側對稱設置,
9以便能夠平衡的承受掉落的氧槍及氧槍小車的沖擊力,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緩沖器移出裝置通常也為成對設置(結合參考圖l),對應緩沖器應設置的位置,兩個緩沖器移出裝置對稱的設于轉爐裝置的兩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10
權利要求一種緩沖器移出裝置,固設于轉爐裝置的土建鋼結構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移出裝置包括底座部,固設于所述土建鋼結構梁的側壁;回轉軸,能轉動的穿設于所述底座部,所述回轉軸豎直設置并且所述回轉軸的至少上部伸出于所述底座部之外;能驅動所述回轉軸轉動的驅動部,其連接于所述回轉軸;緩沖器支座部,所述回轉軸上部穿設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且所述回轉軸上端伸出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方,所述緩沖器支座部能上下移動的固接于所述回轉軸,所述緩沖器支座部凸設有一能轉動至所述土建鋼結構梁上方的緩沖器承載部,緩沖器設置于所述緩沖器承載部上,所述緩沖器承載部底面與所述土建鋼結構梁的受力板平行且它們之間具有間隙;彈性支撐所述緩沖器支座部的彈性部,所述回轉軸穿設所述彈性部,所述彈性部位于所述底座部和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包括一底座,所述 底座一側固設于所述土建鋼結構梁的側壁,所述底座開設有一貫穿的軸孔,所述回轉軸穿 設所述底座軸孔,所述底座軸孔的上下兩開口端處分別設有軸承,所述軸承夾設于所述底 座與所述回轉軸之間,所述底座軸孔上下兩開口端還分別設置有一透蓋,所述透蓋設于所 述軸承的外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包括 氣缸;連桿,其一端與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相鉸接,另一端與所述回轉軸相固接,所述連桿水平 設置。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包括一緩 沖器支座,所述緩沖器支座一側凸設有所述緩沖器承載部,所述緩沖器支座內部具有一容 置空間,在所述容置空間內抵靠所述回轉軸設有穩固及導向所述緩沖器支座上下移動的導 輪裝置。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輪裝置包括盤形導輪, 所述盤形導輪的導輪軸與所述回轉軸正交設置,所述盤形導輪的輪面上具有一凹陷部,所 述凹陷部的兩側壁為斜面,所述回轉軸容置于所述凹陷部內,并且所述回轉軸的外壁與所 述凹陷部的兩側壁相抵靠,所述盤形導輪固定在其導輪軸上,所述導輪軸的兩端能轉動的 安裝在所述緩沖器支座上。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輪裝置設有兩套, 分別設置于所述緩沖器支座內部容置空間沿所述回轉軸的上下兩端,且位于所述回轉軸的 相對兩側。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包括彈性件及調 整套,所述回轉軸上還具有一圈向外凸出的凸緣,所述調整套卡置于所述凸緣上,所述彈性 件其下端與所述調整套相抵靠,其上端頂抵所述緩沖器支座。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碟簧。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器移出裝置還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設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所述定位部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定位 裝置,所述定位裝置進一步包括支座,固定于所述緩沖器支座上;軸,水平安裝在所述支 座上;定位導輪,能轉動的套接于所述軸上,其中,所述兩個定位裝置的定位導輪相鄰設置, 并且所述兩個定位導輪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導向板,為一豎立設置的板體,其一端與伸出于所述緩沖器支座部上方的所述回轉軸 上端相固接,另一端夾設于所述兩個定位導輪間的間隙中,所述兩定位導輪的輪面靠近所 述導向板并與之間隔一 間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緩沖器移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與所述回轉軸固接的一端設有一個帶有鍵槽的軸套,所述帶有鍵槽的軸套套接于所述回轉軸的上端并通過 鍵連接與之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緩沖器移出裝置,固設于土建鋼結構梁上,包括底座部,固設于土建鋼結構梁的側壁;回轉軸,能轉動的穿設于底座部,回轉軸的至少上部伸出于底座部;能驅動回轉軸轉動的驅動部,其連接于回轉軸;緩沖器支座部,回轉軸上部穿設緩沖器支座部,緩沖器支座部能上下移動的固接于回轉軸,緩沖器支座部凸設有一能轉動至土建鋼結構梁上方的緩沖器承載部,緩沖器設置于緩沖器承載部上,緩沖器承載部底面與相應的土建鋼結構梁受力板面平行且它們之間具有間隙;彈性支撐緩沖器支座部的彈性部,回轉軸穿設彈性部,彈性部位于底座部和緩沖器支座部之間,從而能夠實現緩沖器的移動,并且移出裝置占用空間小、運轉靈活、本身不承受沖擊力。
文檔編號C21C5/32GK201506807SQ200920222208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6日
發明者佟立軍 申請人: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