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發熱冒口設備,特別是指一種自動化流程冒口成型設 備。
背景技術:
傳統制作保溫發熱冒口工藝一般是手工用模具通過真空將漿料吸附在模具上,通 過肉眼觀察外觀和通過手觸摸感覺密實度來控制產品的質量,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參 差不齊,人員勞動強度高。而目前還沒有一種可實現自動化生產的冒口成型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保溫發熱冒 口成型設備,其大大提高了制作冒口的效率和冒口質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人員的勞動強度。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 包括鍋體、漿料攪拌裝置、冒口模具、模具翻轉裝置、氣動空心減速機、真空沉降罐、可轉動 的靠輪以及靠輪調節裝置,所述冒口模具的抽氣口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的空心輸出軸密封 固定連接,模具翻轉裝置的翻轉臂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外殼固定,真空沉降罐的進氣口通 過軟管與氣動空心減速機的中心孔連接,從而使真空沉降罐進氣口與冒口模具的抽氣口聯 通,所述模具翻轉裝置具有兩個工作位,處于第一工作位時,冒口模具朝上位于鍋體內漿料 液面外,處于第二工作位時,冒口模具朝下翻入鍋體內漿料液面下,當冒口模具朝上時,靠 輪與冒口模具的中心線平行,靠輪與冒口模具側壁之間的距離通過靠輪調節裝置進行調 節。冒口模具的側壁均勻開設有若干孔徑約為Φ 5mm的小孔,冒口模具外套有60目的 鋼絲網,對冒口模具內進行抽真空操作后,模具外側壁形成負壓,漿料被吸附在鋼絲網上, 漸漸地,漿料在負壓的作用下,不斷向內滲透,最終附著于整個鋼絲網。少量的漿料細顆粒 透過冒口模具的小孔,進入模具內部,從被吸入沉降罐,并最終通過排污口被排出。本實用新型是生產冒口過程如下冒口原料攪拌,在漿料充分攪拌的情況下,模具 自動向下翻轉,通過真空被均勻的吸附在冒口成型機的模具上,模具再自動向上翻轉,靠輪 自動靠上,將外表毛糙的冒口抹平,一定時間后靠輪離開,吸氣停止,放空,冒口成型,最后 脫模。可見利用本設備實現了冒口成型的自動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制作冒口的效率,降 低了人員勞動強度;生產的冒口外形一致,成品率提高,且密度均勻,保溫效果好,因此冒口 的質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采用自動化生產,也降低了生產成本。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中,漿料攪拌裝置包括攪拌電機、由 攪拌電機帶動的攪拌軸,攪拌軸的底端固定有位于鍋體內的攪拌槳葉。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的鍋體為矩形敞口鍋體,鍋內四角及底邊均焊有斜板,所述攪拌槳葉為異性槳葉,由兩種大小尺寸的葉片組成,所述葉片通過軸套固定在 攪拌軸的下端。這種特殊結構的鍋體及槳葉,可實現漿料充分攪勻,沒有死角。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中,氣動空心減速機為由氣動馬達 驅動,所述氣動馬達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外殼固定。該空心減速電機的輸出軸為空心,可保 證在空心減速電機的轉動過程中,軟管不會因電機轉動而受到扭曲,使設備得以順利運行。更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中,所述真空沉降罐設置有抽氣 口和排污口,所述真空沉降罐抽氣口設置有氣動球閥,并與真空設備連接,所述真空沉降罐 的排污口設有排污總成。本真空沉降罐中,以排污總成代替常規的氣動球閥,節省了費用, 且使用方便可靠。此外,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還具有用于控制氣動馬達、模具翻轉裝 置、攪拌電機、靠輪調節裝置、氣動球閥及排污總成的PLC控制裝置。通過PLC控制裝置,可 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漿料吸附時間、放空時間、靠輪時間均可調節,適應不同冒 口的生產需求。可見,本實用新型構思奇巧,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預計推出之后,將受到業 內普遍歡迎,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槳葉部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包括鍋體3、漿料攪拌裝置2、冒 口模具6、模具翻轉裝置4、氣動空心減速機5、真空沉降罐11、可轉動的靠輪7以及靠輪調 節裝置,冒口模具6的抽氣口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5的空心輸出軸密封固定連接,模具翻轉 裝置4的翻轉臂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5的外殼固定,真空沉降罐11的進氣口 9通過軟管8 與氣動空心減速機5的中心孔連接,從而使真空沉降罐11進氣口 9與冒口模具6的抽氣口 聯通,模具翻轉裝置4具有兩個工作位,處于第一工作位時,冒口模具4朝上位于鍋體3內 漿料液面外,處于第二工作位時,冒口模具4朝下翻入鍋體3內漿料液面下,當冒口模具6 朝上時,靠輪7與冒口模具6的中心線平行,靠輪7與冒口模具6側壁之間的距離通過靠輪 調節裝置進行調節。靠輪7外表包裹有天然橡膠層,有利于模具邊的成型。如
圖1所示,鍋體3為矩形敞口鍋體,鍋內四角及底邊均焊有45°的斜板15。如 圖2所示攪拌槳葉14由兩種大小尺寸的葉片組成,其中18為大槳葉,19為小槳葉,葉片18、 19通過軸套固定在攪拌軸13的下端,葉片與軸套采用焊接連接。如
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漿料攪拌裝置4包括攪拌電機1、由攪拌電機1帶動的攪 拌軸13,攪拌軸13的底端固定有位于鍋體3內的攪拌槳葉14。本例的氣動空心減速機5 由氣動馬達驅動16,氣動馬達16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5外殼固定。真空沉降罐11設置有抽氣口 10和排污口 12,真空沉降罐抽氣口 10設置有氣動球 閥,并與真空設備17連接,真空沉降罐11的排污口 12設有排污總成。以排污總成代替常規的氣動球閥,節省了費用,且使用方便可靠。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 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鍋體、漿料攪拌裝置、冒口模具、模具翻 轉裝置、氣動空心減速機、真空沉降罐、可轉動的靠輪以及靠輪調節裝置,所述冒口模具的 抽氣口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的空心輸出軸密封固定連接,模具翻轉裝置的翻轉臂與氣動空 心減速電機外殼固定,真空沉降罐的進氣口通過軟管與氣動空心減速機的中心孔連接,從 而使真空沉降罐進氣口與冒口模具的抽氣口聯通,所述模具翻轉裝置具有兩個工作位,處 于第一工作位時,冒口模具朝上位于鍋體內漿料液面外,處于第二工作位時,冒口模具朝下 翻入鍋體內漿料液面下,當冒口模具朝上時,靠輪與冒口模具的中心線平行,靠輪與冒口模 具側壁之間的距離通過靠輪調節裝置進行調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漿料攪拌裝置包 括攪拌電機、由攪拌電機帶動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底端固定有位于鍋體內的攪拌槳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動空心減速機 為由氣動馬達驅動,所述氣動馬達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外殼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沉降罐 設置有抽氣口和排污口,所述真空沉降罐抽氣口設置有氣動球閥,并與真空設備連接,所述 真空沉降罐的排污口設有排污總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是在于還具有用于控制氣 動馬達、模具翻轉裝置、攪拌電機、靠輪調節裝置、氣動球閥及排污總成的PLC控制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是在于所述鍋體為矩形敞 口鍋體,鍋內四角及底邊均焊有斜板,所述攪拌槳葉由兩種大小尺寸的葉片組成,所述葉片 通過軸套固定在攪拌軸的下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其特征是在于所述的靠輪外表包 裹有天然橡膠層。
專利摘要保溫發熱冒口成型設備,包括鍋體、漿料攪拌裝置、冒口模具、模具翻轉裝置、氣動空心減速機、真空沉降罐、可轉動的靠輪以及靠輪調節裝置,冒口模具的抽氣口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的空心輸出軸密封固定連接,模具翻轉裝置的翻轉臂與氣動空心減速電機外殼固定,真空沉降罐的進氣口通過軟管與氣動空心減速機的中心孔連接,從而使真空沉降罐進氣口與冒口模具的抽氣口聯通。可見利用本設備實現了冒口成型的自動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制作冒口的效率,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生產的冒口外形一致,成品率提高,且密度均勻,保溫效果好,因此冒口的質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采用自動化生產,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B22D7/10GK201783631SQ20102050345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5日
發明者張繼銓, 汪賢斌, 章新民 申請人:南京市揚子糧油食品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