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背景技術:
較早的發動機汽缸鑄件毛坯、油泵泵體鑄件毛坯等中部具有異形通路的鋁制鑄件較為普遍,并且大多為澆鑄方法所生產的,然后進行機加工并組裝成用于機動車或其它動力設備的往復式活塞、內燃機、泵體等等。為了與其它的部件配合,例如氣缸蓋或油泵等在工作中與其它部件高速往復式接觸并且精確配合;然而,目前的技術只能夠通過先期加工出外形輪廓“鑄件毛坯”,然后再通過鉆孔設備鉆出相應的活塞孔和活塞孔聯通的缸孔,不僅加工工藝復雜,而且加工成本非常之高。目前的發動機汽缸鑄件毛坯、油泵泵體鑄件毛坯等鋁合金零件的壓鑄成型方法是將熔融的液態鋁合金澆入壓鑄機的壓室中,通過壓射沖頭的運動,在高壓作用下,以較高的速度填充入壓鑄模型腔內,并使鋁合金在壓力下凝固成型為鋁合金壓鑄件的;獲取的壓鑄件尺寸精度相對較高、表面光潔、輪廓清晰;尤其是鋁合金壓鑄最大的市場是汽車工業和各種汽缸、泵體,在工業生產中應用的壓鑄零件,一般形狀都比較復雜,而且大多為殼體類壓鑄件。由于金屬液在模具內流動時,往往出現流動的不平穩,充型過程中金屬液有嚴重的卷氣現象,尤其是在最后充型和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了較多的氣孔,氣孔率達到了 8%以上。 由于這些疏松、氣孔等缺陷,鑄件在承受氣壓、液壓時將會發生滲漏現象,致使零件達不到使用要求而報廢。由此產生的工時、材料、能源的浪費是非常大的。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一側型模、另一側型模和砂芯的特殊配合結構,使得壓鑄時空氣由一側型模、 另一側型模之間的縫隙以及排氣槽流出,使得澆注前原始鋁液的含氣量很難在壓鑄時留在鋁鑄件腔體內,有效的減少了澆注前原始鋁液的含氣量影響成品鑄件,有助于減少鑄件氣孔,提高鑄件致密度。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包括一側型模、砂芯和另一側型模,在一側型模的對接面上設有型腔,另一側型模對接面上設置的型腔與一側型模上的型腔腔體的外緣輪廓相對應,其中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砂芯的型模砂芯卡接位,所述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的型模砂芯卡接位外側分別設有排氣槽;在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上設有相互對應的澆道;在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除了型模砂芯卡接位與砂芯接觸固定外,所述砂芯的其它部位與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的型腔為間隔設置,由砂芯與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之間的間隔形成鑄件的壓鑄成型腔。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在砂芯上設有至少一個向上或其它任意方向的凸出延伸柱體或方形凸出延伸或凸塊。[0008]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上端與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上設置的澆道口底部位置持平且與澆道留有間距,所述間距為壓鑄通路。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上端還設有柱頭,所述柱頭處于一側型模和另一側型模上設置的澆道內。所述的鋁鑄件的負壓模具,在砂芯的中部為砂芯管,在砂芯管的兩端分別設有擴經卡合頭,在砂芯管和兩端的擴經卡合頭內設有貫通的貫通孔。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在一側型模的型腔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凸起塊或凹陷塊;在另一側型模的型腔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對應一側型模凸起塊的凹陷塊或對應一側型模凹陷塊的凸起塊。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發動機汽缸鑄件毛坯、油泵泵體鑄件毛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對于鋁鑄件殼體壓鑄件由于零件較為復雜的特性,采用壓鑄充型,尤其是復雜零件的充型,鋁液流動充型過程中容易吸氣,增加了鑄件產生氣孔的可能性。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金屬材質的一側型模、另一側型模和砂芯的特殊配合結構,使得壓鑄時空氣由一側型模、另一側型模之間的縫隙以及排氣槽流出,實現了壓鑄充型對于殼體類壓鑄件一次成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由于是壓鑄成型,使得澆注前原始鋁液的含氣量很難留在鑄件毛坯內,有效的減少了澆注前原始鋁液的含氣量影響成品鑄件,有助于減少鑄件氣孔,提高鑄件致密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鑄件復雜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側型模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側型模與芯模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芯模結構示意圖;圖6是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側型模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鑄件簡單面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側型模與芯模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芯模另一面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砂芯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獲取的鑄件毛坯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澆道;2、一側型模;3、型腔;4、柱頭;5、柱體;6、擴經卡合頭;7、另一側型模;8、排氣槽;9、凸起;10、鑄件;11、凸出塊;12、型模砂芯卡接位;13、工藝凹陷;14、砂芯管;15、缸孔;16、型模對接痕跡線;17、穿孔;18、活塞孔;19、造型面;20、貫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結合附圖1 11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包括一側型模( 、砂芯和另一側型模(7),在一側型模( 的對接面上設有型腔(3),另一側型模(7)對接面上設置的型腔(3)與一側型模( 上的型腔C3)腔體的外緣輪廓相對應,其中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 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砂芯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2),所述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 外側分別設有排氣槽(8);在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有相互對應的澆道(1);在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除了型模砂芯卡接位(1 與砂芯接觸固定外,所述砂芯的其它部位與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的型腔C3)為間隔設置, 由砂芯與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之間的間隔形成鑄件(10)的壓鑄成型腔。結合附圖1、4、5、8或9中本實用新型可根據需要,在砂芯上設有至少一個向上或其它任意方向的凸出延伸柱體(5)或方形凸出延伸或凸塊;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5)上端與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置的澆道(1) 口底部位置持平且與澆道(1)留有間距,所述間距為壓鑄通路;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 上端還設有柱頭G),所述柱頭(4)處于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置的澆道(1)內。結合附圖10中在砂芯的中部為砂芯管(14),在砂芯管(14)的兩端分別設有擴經卡合頭(6),在砂芯管(14)和兩端的擴經卡合頭(6)內設有貫通的貫通孔(20),所述貫通孔00)方便了壓鑄時空氣由砂芯的顆粒之間外排空氣。為了防止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對接時的錯位,在一側型模O)的型腔 (3)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凸起塊或凹陷塊;在另一側型模(7)的型腔C3)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對應一側型模O)凸起塊的凹陷塊或對應一側型模O)凹陷塊的凸起塊。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結合附圖11以及附圖1 10以油泵泵體鑄件毛坯為例首先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內的型腔3清洗干凈,將芯模的兩個擴經卡合頭6分別放置在一側型模2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2上,砂芯的內貫通孔20對應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排氣槽8,調整柱體5柱頭4的角度,使柱頭4處于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澆道1中,柱頭4四周要與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澆道1至少留有一處間隔,也可四周留有間隙;在多個柱頭4時,多個柱頭4可以制作為一體或分別為獨立的;對于鋁鑄件10外形要求較為復雜的,也就是鋁鑄件10外部設有凸起9、凸出塊11、穿孔 17或造型面19等造型時,一側型模2或另一側型模7便可通過數控加工出所需形狀;結合附圖10對于缸孔15內有變形需求的,可在柱體5上相對應的位置設置工藝凹陷13,鑄件 10內的活塞孔18內的下部需要變形的,在砂芯管14下部設置所需砂型。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壓鑄過程為將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卡住砂芯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2,然后調整柱頭4的角度,將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澆道1朝下,一側型模 2和另一側型模7的下端放入融化的鋁液,通過對鋁液施壓,鋁液便會迅速充型,一側型模2 和另一側型模7內的空氣便會沿著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之間的縫隙以及穿透砂芯管 14由貫通孔20、排氣槽8外排,使得鋁液填滿型腔3 ;此時要保持保溫爐內鋁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一直到鑄件10完全凝固為止;然后解除鋁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使澆道1以下未凝固的鋁液隨重力的作用回流到保溫爐,然后開型并取出鑄件“油泵泵體鑄件毛坯”。取出的鑄件10需要清除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之間型模對接痕跡線16,將芯模清除干凈的油泵泵體鑄件毛坯便可進行下一步的精細加工。本實用新型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但本實用新型不應該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和附圖所公開的內容。所以凡是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包括一側型模O)、砂芯和另一側型模(7),其特征是在一側型模O)的對接面上設有型腔(3),另一側型模(7)對接面上設置的型腔(3)與一側型模( 上的型腔C3)腔體的外緣輪廓相對應,其中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砂芯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2),所述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 外側分別設有排氣槽(8);在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有相互對應的澆道(1);在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除了型模砂芯卡接位(1 與砂芯接觸固定外,所述砂芯的其它部位與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型腔(3)為間隔設置,由砂芯與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之間的間隔形成鑄件(10)的壓鑄成型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其特征是在砂芯上設有至少一個向上或其它任意方向的凸出延伸柱體(5)或方形凸出延伸或凸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其特征是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5)上端與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置的澆道(1) 口底部位置持平且與澆道(1)留有間距,所述間距為壓鑄通路。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其特征是在砂芯上設置的柱體(5) 上端還設有柱頭G),所述柱頭(4)處于一側型模( 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置的澆道(1) 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鑄件的負壓模具,其特征是在砂芯的中部為砂芯管(14), 在砂芯管(14)的兩端分別設有擴經卡合頭(6),在砂芯管(14)和兩端的擴經卡合頭(6)內設有貫通的貫通孔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其特征是在一側型模(2)的型腔(3)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凸起塊或凹陷塊;在另一側型模(7)的型腔C3)外部對接面上設有對應一側型模O)凸起塊的凹陷塊或對應一側型模(2)凹陷塊的凸起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鋁鑄件的壓鑄模具,另一側型模(7)對接面上設置的型腔(3)與一側型模(2)上的型腔(3)腔體的外緣輪廓相對應,其中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分別設有至少兩個砂芯的型模砂芯卡接位(12),在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上設有相互對應的澆道(1);在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除了型模砂芯卡接位(12)與砂芯接觸固定外,所述砂芯的其它部位與一側型模(2)和另一側型模(7)的型腔(3)為間隔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一側型模、另一側型模和砂芯的特殊配合結構,有效的減少了澆注前原始鋁液的含氣量影響成品鑄件,有助于減少鑄件氣孔,提高鑄件致密度。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2162370SQ2011201956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7日
發明者孫建樂 申請人:孫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