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
背景技術:
超精研則是一種低溫切削加工,能去除磨削表面的微觀不平,提高表面粗糙度等級,對中高次諧波的波紋度有很強的去除能力,因此能提高滾動表面的圓度,降低波紋度。超精研能將磨削過程產生的變質層去除掉。表面形成壓應力狀態,有利于提高軸承的精度及壽命。目前,針對軸承內滾道超精研機構是一種專用設備的超精研機構,而對于加工高精度化纖連軸無法工作,一般采用手動的超精研機構,體積較大,人工勞動強度很大,加工的產品尺寸不穩,產品精度不能保證,并且這種超精研機構必須固定在一臺車床上,拆卸不便,降低了車床的使用率,浪費了資源。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拆卸方便、體積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包括擺動輪、主軸、凸輪軸、油石夾頭、油石,其中擺動輪固定于主軸的右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軸承座套裝于主軸的中段,軸承 A和軸承B位于軸承座兩端的孔內和主軸的軸承擋上,軸承座的兩端設有右端蓋和左端蓋, 軸承座上設有壓塊,主軸的左端部與油石夾頭相連接,油石夾頭中部設有手柄、通過凸輪軸與油石夾頭相連,油石固定在油石夾頭左端的槽中,主軸和油石夾頭上設有調節機構。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主軸的左端設有定位軸,定位軸固定在主軸左端的孔內。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掛鉤、螺釘掛鉤,彈簧掛鉤位于主軸中部,螺釘掛鉤位于油石夾頭的左端底部,彈簧掛鉤和螺釘掛鉤之間設有彈簧。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鎖緊螺釘軸A、鎖緊螺釘軸B、連桿、主動輪、電動機,該鎖緊螺釘軸A與擺動輪連接、通過螺母A固定;鎖緊螺釘軸B與主動輪連接、通過螺母B固定,主動輪與電動機連接;鎖緊螺釘軸A和鎖緊螺釘軸B 上分別設有桿端關節軸承A和桿端關節軸承B,連桿位于桿端關節軸承A和桿端關節軸承B 之間。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油石夾頭通過銷軸與主軸相連接。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油石通過壓板和螺釘C固定在油石夾頭左端的槽中。[0011]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擺動輪通過平鍵和螺釘A與主軸固定連接。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軸承A和軸承B均為深溝球軸承。上述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中所述軸承座的兩端的右端蓋和左端蓋通過多個螺釘B固定。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 擺動輪固定于主軸的右端與傳動機構連接,傳動機構包括鎖緊螺釘軸A、鎖緊螺釘軸B、連桿、主動輪、電動機,該鎖緊螺釘軸A與擺動輪連接、通過螺母A固定;鎖緊螺釘軸B與主動輪連接、通過螺母B固定,主動輪與電動機連接;鎖緊螺釘軸A和鎖緊螺釘軸B上分別設有桿端關節軸承A和桿端關節軸承B,連桿位于桿端關節軸承A和桿端關節軸承B之間。啟動電動機,主動輪旋轉,將動力傳至連桿,使連桿末端的擺動輪作擺動,通過擺動輪使主軸擺動,裝在主軸左端的油石實現擺動,使油石對連軸軸承內滾道進行超精自動磨削。銷軸將油石與主軸連接并使油石在上旋轉,主軸和油石夾頭上設有調節機構,通過調節機構上的調節螺釘可調節彈簧的拉力,以改變油石對連軸軸承的徑向力進行磨削加工。主軸的左端設有定位軸,定位軸固定在主軸左端的孔內,定位軸的曲率半徑與連軸軸承內滾道的曲率半徑相同,保證油石擺動的中心與連軸軸承內滾道中心重合,從而使油石達到正確的研磨擺動。當磨削結束后,旋轉手柄,使凸輪軸的中間圓弧面與主軸表面接觸,油石夾頭抬起,油石離開連軸軸承工件,此時即可卸下連軸軸承工件。軸承座上的壓板,可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車床的刀架上,方便拆卸。因此,本實用新型安裝方便,體積小,可拆卸,使車床既能用于超精研磨加工又能充分發揮車床車削加工的作用,改善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產品精度,保證了產品質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IK向的使用狀態圖。圖中標記1、擺動輪;2、螺釘A ;3、平鍵;4、右端蓋;5、軸承A ;6、主軸;7、軸承座;8、螺釘B ; 9、彈簧掛鉤;10、彈簧;11、凸輪軸;12、手柄;13、油石夾頭;14、壓板;15、螺釘C; 16、油石; 17、定位軸;18、銷軸;19、螺釘掛鉤;20、左端蓋;21、軸承B ;22、壓塊;23、螺母A ;24、鎖緊螺釘軸A ;25、桿端關節軸承A ;26、連桿;27、桿端關節軸承B ;28、鎖緊螺釘軸B ;29、螺母B ; 30、主動輪;31、電動機;32、連軸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包括擺動輪1、主軸 6、凸輪軸11、油石夾頭13、油石16,其中擺動輪1固定于主軸6的右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軸承座7套裝于主軸6的中段,軸承A5和軸承B21位于軸承座7兩端的孔內和主軸6的軸承擋上,軸承座7的兩端設有右端蓋4和左端蓋20,軸承座7上設有壓塊22,主軸6的左端部與油石夾頭13相連接,油石夾頭13中部設有手柄12、通過凸輪軸11與油石夾頭13相連, 油石16固定在油石夾頭13左端的槽中,主軸6和油石夾頭13上設有調節機構。所述主軸6的左端設有定位軸17,定位軸17固定在主軸6左端的孔內。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掛鉤9、螺釘掛鉤19,彈簧掛鉤9位于主軸6中部,螺釘掛鉤19位于油石夾頭13的左端底部,彈簧掛鉤9和螺釘掛鉤19之間設有彈簧10。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鎖緊螺釘軸A24、鎖緊螺釘軸B28、連桿26、主動輪30、電動機 31,該鎖緊螺釘軸AM與擺動輪1連接、通過螺母A23固定;鎖緊螺釘軸B^與主動輪30連接、通過螺母B29固定,主動輪30與電動機31連接;鎖緊螺釘軸AM和鎖緊螺釘軸B^上分別設有桿端關節軸承A25和桿端關節軸承B27,連桿沈位于桿端關節軸承A25和桿端關節軸承B27之間。所述油石夾頭13通過銷軸18與主軸6相連接。所述油石16通過壓板14和螺釘C15固定在油石夾頭13左端的槽中。所述擺動輪1通過平鍵3和螺釘A2與主軸6固定連接。所述軸承A5和軸承B21均為深溝球軸承。所述軸承座7的兩端的右端蓋4和左端蓋20通過多個螺釘B8固定。使用時,參見圖3,通過軸承座7上的壓板22,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車床的刀架上, 啟動電動機31,主動輪30旋轉,將動力傳至連桿沈,使連桿沈末端的擺動輪1作擺動,通過擺動輪1使主軸6擺動,裝在主軸6左端的油石16實現擺動,使油石16對連軸軸承32 內滾道進行超精磨削。連桿26的長度可通過其兩端的螺紋調節,長度調節好后,擰緊螺母 A23和螺母B^鎖緊固定連桿沈與兩個關節軸承A25和桿端關節軸承B27。銷軸18將油石夾頭13與主軸6連接并使油石夾頭13在銷軸18上旋轉,通過調節螺釘掛鉤19可調節彈簧10的拉力,以改變油石16對連軸軸承32的徑向力進行磨削加工。定位軸17的曲率半徑與連軸軸承32內滾道的曲率半徑相同,這樣才能保證油石16擺動的中心與連軸軸承 32內滾道中心重合,從而使油石16達到正確的研磨擺動。當磨削結束后,旋轉手柄12,使凸輪軸11的中間圓弧面與主軸6表面接觸,油石夾頭13抬起,油石16離開連軸軸承32工件,此時即可卸下連軸軸承32工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包括擺動輪(1)、主軸(6)、凸輪軸(11)、油石夾頭(13)、油石(16),其特征在于擺動輪(1)固定于主軸(6)的右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軸承座(7)套裝于主軸(6)的中段,軸承A (5)和軸承B (21)位于軸承座(7)兩端的孔內和主軸(6)的軸承擋上,軸承座(7)的兩端設有右端蓋(4)和左端蓋(20),軸承座(7)上設有壓塊(22),主軸(6)的左端部與油石夾頭(13)相連接,油石夾頭(13)中部設有手柄(12)、通過凸輪軸(11)與油石夾頭(13)相連,油石(16)固定在油石夾頭(13)左端的槽中,主軸(6)和油石夾頭(13)上設有調節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6)的左端設有定位軸(17),定位軸(17)固定在主軸(6)左端的孔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掛鉤(9 )、螺釘掛鉤(19 ),彈簧掛鉤(9 )位于主軸(6 )中部,螺釘掛鉤(19 )位于油石夾頭(13)的左端底部,彈簧掛鉤(9)和螺釘掛鉤(19)之間設有彈簧(10)。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鎖緊螺釘軸A (24)、鎖緊螺釘軸B ( )、連桿(26)、主動輪(30)、電動機(31),該鎖緊螺釘軸A (24)與擺動輪(1)連接、通過螺母A (23)固定;鎖緊螺釘軸B (28)與主動輪(30)連接、通過螺母B (29)固定,主動輪(30)與電動機(31)連接;鎖緊螺釘軸A (24)和鎖緊螺釘軸B (28)上分別設有桿端關節軸承A (25)和桿端關節軸承B (27),連桿(26)位于桿端關節軸承A (25)和桿端關節軸承B (27)之間。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石夾頭(13)通過銷軸(18)與主軸(6)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石(16)通過壓板(14)和螺釘C (15)固定在油石夾頭(13)左端的槽中。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輪(1)通過平鍵(3)和螺釘A (2)與主軸(6)固定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A(5)和軸承B (21)均為深溝球軸承。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7)的兩端的右端蓋(4)和左端蓋(20)通過多個螺釘B (8)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連軸軸承內滾道超精研磨裝置,包括擺動輪(1)、主軸(6),其特征在于擺動輪(1)固定于主軸(6)的右端與傳動機構連接,軸承座(7)套裝于主軸(6)的中段,軸承A(5)和軸承B(21)位于軸承座(7)兩端的孔內和主軸(6)的軸承擋上,軸承座(7)的兩端設有右端蓋(4)和左端蓋(20),軸承座(7)上設有壓塊(22),主軸(6)的左端部與油石夾頭(13)相連接,油石夾頭(13)中部設有手柄(12)、通過凸輪軸(11)與油石夾頭(13)相連,油石(16)固定在油石夾頭(13)左端的槽中,主軸(6)和油石夾頭(13)上設有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具有拆卸方便、體積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的特點。
文檔編號B24B33/05GK202317956SQ2011204117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倪金夫, 孫有端, 張聲健, 李蜀黔, 陳關武, 陳恒書 申請人:貴州匯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