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移動叉是汽車上的關鍵零件,由于其形狀的特殊性及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性,因而增加了其鍛造成型的困難,在料的分配及工藝的選擇上都需要慎重考慮。為此,開發該類鍛件的合理鍛造方法也頗受國內外關注。
目前,國內的移動叉鍛件常規的工藝流程為加熱、預鍛、終鍛、切邊、精整。該方案的缺點為需要大噸位壓力機,能耗大、材料利用率低,造成鍛件成本高。以該方案的工藝流程所產生的鍛件容易出現夾污、充不滿等,缺陷廢品率達5%,而且原料利用率只有20-30%, 由于飛邊過大等原因,模具的壽命也只有在5000-6000件左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使其利于大批量的工業化的生產,并減少了鍛造過程中出現夾污、充不滿的現象,產品的力學性能進一步改善,節約了產品用料, 提聞了廣品的1旲具壽命。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澆注圓柱形坯料步驟圓柱形坯料中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O. 18-0. 27%, Mn1. 1-2. 0%, Si O. 6-1. 2%, V O. 08-0. 15%, Ti O. 11-0. 2%, Cr O. 8-2. 0%, Ni O. 5-1. 5%, Mo O. 15 O. 40%, W O. 1-0. 8%, Nb O. 05-0. 07%, Al O. 15 O. 23%,Cu O. 15 O. 50%,P 彡 O. 030%、S 彡 O. 030%,余量為 Fe 及不可避免的夾雜質;澆注成型后的圓柱形坯料沒有冷卻至300°C前,直接加到600-670°C, 保溫5-6小時,再加熱900-950°C,保溫2_3小時,空冷或爐冷;b、鍛造步驟1)、選用直徑為32mm圓鋼,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80mm ;2)、將步驟I)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20-1180°C,保持加熱時間 2. 8-4. 2min ;3)、將步驟2)得到工件,利用空氣錘對上述工件的中間部位進行拔長,拔錘次數為 8-14 次;4)、將拔長后的工件放入沖床進行整體壓扁;5)、將壓扁后的工件放入電動螺旋壓機中的成型模具上,利用成型模具熱鍛工件;溫度 900。。,壓力 400T ;6)、將熱鍛后的工件,放入沖床中進行切邊處理;C、熱處理步驟(1)、正火,將經過切邊處理后的工件加熱到865-875°C下,保溫I小時左右; (2)、淬火經過正火后的工件升溫至675-685°C下保溫30分鐘左右,繼續升溫至905-915 °C保溫2小時左右;(3)回火經過淬火后的工件升溫到570-620°C,下保溫5小時左右;d、將熱處理后的工件拋丸處理;e、將拋丸后的工件進行冷校處理;f、將冷校處理的零件包裝。
所述的將鍛造步驟中步驟I)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50°C,保持加熱時間4. Omin0
所述的步驟a中,澆注成型后的圓柱形坯料沒有冷卻至300°C前,直接加到640°C, 保溫5. 5小時,再加熱930°C,保溫2. 5小時,空冷或爐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方法通過鍛造前熱處理、鍛造后熱處理兩次工序,抗拉強度 ob (MPa):彡 780 (110),屈服強度 σ s (MPa):彡 630 (95),伸長率 δ 5 (%):彡 14, 斷面收縮率Ψ (%) 35,使坯料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從而減少了飛邊的大小,使得材料利用率從原先的30%左右提高到了 70%,提高了 40%,由于坯料減少,設備打擊力也相應的減少,致使模具的壽命從原先的5000件提高到9000件,提高近一倍左右。坯料合理分配后, 由于飛邊的減少,金屬回流造成夾污以及鍛件部分充足而部分未充分等現象得到改善。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澆注圓柱形坯料步驟圓柱形坯料中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O. 18-0. 27%, Mn1. 1-2. 0%, Si O. 6-1. 2%, V O. 08-0. 15%, Ti O. 11-0. 2%, Cr O. 8-2. 0%, Ni O. 5-1. 5%, Mo O. 15 O. 40%, W O. 1-0. 8%, Nb O. 05-0. 07%, Al O. 15 O. 23%, Cu O. 15 O. 50%, P 彡 O. 030%、S 彡 O. 030%,余量為 Fe 及不可避免的夾雜質;澆注成型后的圓柱形坯料沒有冷卻至300°C前,直接加到640°C,保溫5. 5小時,再加熱930°C,保溫2. 5小時,空冷或爐冷;b、鍛造步驟1)、選用直徑為32mm圓鋼,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80mm ;2)、將步驟I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50°C,保持加熱時間4.Omin ;3)、將步驟2)得到工件,利用空氣錘對上述工件的中間部位進行拔長,拔錘次數為 8-14 次;4)、將拔長后的工件放入沖床進行整體壓扁;5)、將壓扁后的工件放入電動螺旋壓機中的成型模具上,利用成型模具熱鍛工件;溫度 900。。,壓力 400T ;6)、將熱鍛后的工件,放入沖床中進行切邊處理;C、熱處理步驟(1)、正火,將經過切邊處理后的工件加熱到865-875°C下,保溫I小時左右;(2)、淬火經過正火后的工件升溫至675-685°C下保溫30分鐘左右,繼續升溫至 905-915 °C保溫2小時左右;(3)回火經過淬火后的工件升溫到570-620°C,下保溫5小時左右;d、將熱處理后的工件拋丸處理;e、將拋丸后的工件進行冷校處理; f、將冷校處理的零件包裝。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澆注圓柱形坯料步驟 圓柱形坯料中化學成分重量百分比為C 0. 18-0. 27%, Mn I. 1-2. 0%, Si 0. 6-1. 2%, V0.08-0. 15%, Ti 0. 11-0. 2%, Cr 0. 8-2. 0%, Ni 0. 5-1. 5%, Mo 0. 15 0. 40%, W 0. 1-0. 8%,Nb 0. 05-0. 07%, Al 0. 15 0. 23%,Cu 0. 15 0. 50%,P 彡 0. 030%、S 彡 0. 030%,余量為 Fe 及不可避免的夾雜質;澆注成型后的圓柱形坯料沒有冷卻至300°C前,直接加到600-670°C,保溫5-6小時,再加熱900-950°C,保溫2_3小時,空冷或爐冷; b、鍛造步驟 1)、選用直徑為32mm圓鋼,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80mm ; 2)、將步驟I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20-1180°C,保持加熱時間2. 8-4. 2min ; 3)、將步驟2)得到工件,利用空氣錘對上述工件的中間部位進行拔長,拔錘次數為8-14 次; 4)、將拔長后的工件放入沖床進行整體壓扁; 5)、將壓扁后的工件放入電動螺旋壓機中的成型模具上,利用成型模具熱鍛工件;溫度900。。,壓力 400T ; 6)、將熱鍛后的工件,放入沖床中進行切邊處理; C、熱處理步驟 (1)、正火,將經過切邊處理后的工件加熱到865-875°C下,保溫I小時左右; (2)、淬火經過正火后的工件升溫至675-685°C下保溫30分鐘左右,繼續升溫至905-915 °C保溫2小時左右; (3)回火經過淬火后的工件升溫到570-620°C,下保溫5小時左右; d、將熱處理后的工件拋丸處理; e、將拋丸后的工件進行冷校處理; f、將冷校處理的零件包裝。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將鍛造步驟中步驟I)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50°C,保持加熱時間4. Omin。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a中,澆注成型后的圓柱形坯料沒有冷卻至300°C前,直接加到640°C,保溫5. 5小時,再加熱930°C,保溫2. 5小時,空冷或爐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澆注圓柱形坯料步驟;b、鍛造步驟,1)、選用直徑為32mm圓鋼,利用剪切機進行下料,剪切后毛坯件長度為80mm;2)、將步驟1的毛坯件放入中頻加熱爐加熱,加熱溫度1120-1180℃,保持加熱時間2.8-4.2min;3)、將步驟2)得到工件,利用空氣錘對上述工件的中間部位進行拔長,拔錘次數為8-14次;c、熱處理步驟,(1)、正火,將經過切邊處理后的工件加熱到865-875℃下,保溫1小時左右;(2)、淬火經過正火后的工件升溫至675-685℃下保溫30分鐘左右,繼續升溫至905-915℃保溫2小時左右;(3)回火經過淬火后的工件升溫到570-620℃,下保溫5小時左右。本發明使其利于大批量的工業化的生產,并減少了鍛造過程中出現夾污、充不滿的現象,產品的力學性能進一步改善,節約了產品用料,提高了產品的模具壽命。
文檔編號C22C38/58GK102974742SQ201210299538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楊奎琦, 陳正義, 張斌 申請人:昌利鍛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