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真空吸鑄鑄件出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涉及銅合金及其它低熔點合金真空吸鑄鑄造中的一種鑄件出型方法。
背景技術:
真空吸鑄是一種通過真空系統在鑄型型腔內建立真空,通過壓力差把金屬液由下而上地壓入型腔,在循環水的冷卻下進行凝固成型的鑄造方法。真空吸鑄工藝是解決棒料氣孔、縮孔、縮松及夾渣缺陷的有效辦法。
真空吸鑄設備為真空吸鑄機,由主機、抽真空裝置、冷卻水系統、結晶器、控制柜等幾部分組成。我們所使用的真空吸鑄機為可移動式的。真空吸鑄機的關鍵部分為結晶器,結晶器又可稱為吸鑄模具,鑄件是在結晶器型腔內成型。結晶器由工作套、外套、水管及抽真空喉管等組成。結晶器總圖見圖I。結晶器(即水冷金屬型)的內壁周圍用水冷卻,結晶器下口浸入金屬液中,其上口接真空系統,金屬液在大氣作用下升入結晶器內腔達到一定高度,結晶器內金屬液由外向中心凝固,待凝固后將結晶器升起,移出液面,取出鑄件。通常情況下,鑄件出型,主要依靠人工敲擊結晶器法蘭,通過敲擊產生的震動,在鑄件自身重力的輔助作用下,鑄件從鑄型中脫出,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鑄件出型過程困難,生產效率低。人工反復的敲擊結晶器法蘭,損傷結晶器水冷循環系統的密封性,致使結晶器故障率居高不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工作量,提高鑄造過程生產效率,減少對結晶器(即水冷金屬型)消耗的一種真空吸鑄鑄件出型方法。本發明技術解決方案是,首先在真空吸鑄機結晶器的真空管路上安裝一個三通接頭,三通接頭的一端與結晶器型腔相接,另外兩端一個與真空容器相接,另一個通過壓縮空氣控制開關與壓縮空氣氣源相接;然后,開始吸鑄,吸鑄完成后,關閉真空容器,打開壓縮空氣控制開關,向結晶器型腔中的鑄件進行冷卻及加壓,壓力為O. 3-0. 5MPa,直至鑄件徹底脫離結晶器。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對真空系統的改進,增加O. 3-0. 5MPa的壓縮空氣輔助冷卻及出型,鑄件出型時間由原來的68分鐘,減少到改進后的12分鐘。該工位的操作人員由原來的2人減少到I人。結晶器的返修工作量及報廢率均減少50%。
圖I是真空吸鑄機的結晶器不意圖;圖2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鑄件出型過程第一階段示意圖4是本發明鑄件出型過程第二階段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在原有真空吸鑄機的結晶器2上的真空管路上安裝一個三通接頭1,三通接頭I的一端與結晶器型腔3相接,另外兩端一個通過真空開關7與真空容器5相接,另一個通過壓縮空氣控制開關6與壓縮空氣氣源4相接;壓縮空氣氣源4的工作壓力為O. 3-0. 5MPa。如圖2所示。
發明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示意如圖3,圖4所示。鑄造過程中,鑄件吸鑄完成后,關閉真空開關,鑄件8首先在循環水9的冷卻下,逐漸進行凝固,然后進行緩慢的收縮,收縮后鑄件與水冷結晶器逐步產生微小的分離,此時循環水對鑄件的冷卻效果由于結晶器同鑄件之間產生微小的分離而急劇降低。為了使鑄件的出型過程省時省力,打開O. 3-0. 5MPa的壓縮空氣,壓縮空氣10沿著結晶器同鑄件之間產生微小的間隙進入,在壓縮空氣10的快速冷卻下,加快鑄件進一步產生固態收縮,鑄件在承受自身重力的同時,受到了壓縮空氣對鑄件向下施加的壓力,該壓力的大小可以通過調整壓縮空氣的開關進行控制,保證順利出型,同時防止鑄件飛邊、鑄瘤飛濺傷人。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吸鑄鑄件出型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在真空吸鑄機結晶器的真空管路上安裝一個三通接頭,三通接頭的一端與結晶器型腔相接,另外兩端一個與真空容器相接,另一個通過壓縮空氣控制開關與壓縮空氣氣源相接;然后,開始吸鑄,吸鑄完成后,關閉真空容器,打開壓縮空氣控制開關,向結晶器型腔中的鑄件進行冷卻及加壓,壓力為0. 3-0. 5MPa,直至鑄件徹底脫離結晶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鑄造技術領域,涉及銅合金及其它低熔點合金真空吸鑄鑄造中的一種鑄件出型方法。首先在真空吸鑄機結晶器的真空管路上安裝一個三通接頭,三通接頭的一端與結晶器型腔相接,另外兩端一個與真空容器相接,另一個通過壓縮空氣控制開關與壓縮空氣氣源相接;然后,開始吸鑄,吸鑄完成后,關閉真空容器,打開壓縮空氣控制開關,向結晶器型腔中的鑄件進行冷卻及加壓,壓力為0.3-0.5MPa,直至鑄件徹底脫離結晶器。本發明通過對真空系統的改進,增加0.3-0.5MPa的壓縮空氣輔助冷卻及出型,鑄件出型時間由原來的6—8分鐘,減少到改進后的1—2分鐘。該工位的操作人員由原來的2人減少到1人。結晶器的返修工作量及報廢率均減少50%。
文檔編號B22D18/06GK102847916SQ20121034242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張文軍, 周亞娜, 張文健 申請人: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