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砂輪,具體是涉及一種磨鋼管砂輪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小到人們的日常用具、家具、供排水、供氣、通風和采暖設施,大到各種農機用具的制造、地下資源的開發、國防和航天所用的槍炮、子彈、導彈、火箭等都離不開鋼管。鋼管與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密不可分,因此磨鋼管的砂輪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國內采用的磨鋼管砂輪大都為普通樹脂棕剛玉砂輪,其抗壓強度、耐熱性能等較差,因而磨削使用時只能采用不帶負荷磨削,單位時間內削鐵量小,磨削效率低;同時磨削時產生的磨削熱量大,容易導致砂輪爆炸,使用安全系數小。少數廠家用重負荷砂輪或鋯剛玉砂輪,雖然使用效果較好,但由于重負荷砂輪或鋯剛玉砂輪價格昂貴,磨削成本很高,廠家不能承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磨削鋼管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制作簡便、原料成本低、切削效率高、耐熱性能好、抗壓能力強、安全系數大的磨鋼管砂輪的制作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包括配料、混料、成型、硬化工序,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配料工序中采用原料及重量配比份數為磨料100份,其中鋯剛玉30 50份、棕剛玉50 70份,以磨料為100份計算,加入酚醛樹脂17 25份、黃鐵礦4 8份、長石廣3份、冰晶石f 3份、碳黑f 3份、石膏3飛份;所述成型工序分三次投料第一次投成型料1/3,攪料后用帶有凸起的專用刮板刮平,在非磨削區內形成一個與模圈、芯棒同心的凹槽,在凹槽內放置鋼圈,再投第二次料,料重為成型料1/3,重復上述操作,放置同樣大小的鋼圈,再投第三次料,攪料后用平刮板刮平,蓋上模板后壓制到所需厚度;所述硬化工序進行分段加溫或保溫,即分為4飛個時間段逐步加溫或保溫,由常溫逐步加溫至160°C,累計硬化時間為14 16小時。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配料工序中采用原料及重量配比份數為磨料100份,其中鋯剛玉35份、棕剛玉65份,以磨料為100份計算,加入酚醛樹脂20份、黃鐵礦5份、長石I份、冰晶石3份、碳黑I份、石膏4份;所述鋯剛玉的粒度為F1(TF16 ;所述棕剛玉的粒度比鋯剛玉細一個粒度號。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制作簡便,對混料的設備、成型壓機、硬化爐沒有特殊要求,達到了工藝簡便的目的。利用鋯剛玉和棕剛玉不同粒度的混合磨料,既有效地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起到了提高砂輪切削能力和強度的效果。該方法將物料混合均勻后,按三批次投入砂輪成型模具中,在非磨削區內放入兩個鋼圈,既有效地提高了砂輪的抗壓強度,能通過16(Tl80kg加壓的測試,從而實現了帶負荷磨削,單位時間內削鐵量增大,同時又提高了砂輪的抗拉強度,線速度高,可以到達65m/s以上,從而提高了磨削效率。該方法對硬化的溫度和時間進行了優化,硬化工藝作了改進,效果更為理想。本發明采用的磨料的粒度較粗,加大了砂輪的氣孔率,散熱性能好,不易爆炸,安全系數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選用F12鋯剛玉和F14棕剛玉作為磨料,各原料重量份數比為F12鋯剛玉35份,F14棕剛玉65份,酚醛樹脂20份,、黃鐵礦5份、長石I份、冰晶石3份、碳黑I份、石膏4份;準確稱量上述各種原料,倒入S型混料機中混合半小時后出料、過篩后備用。在油壓機上壓制成型砂輪規格為1-400 X 50 X 127,每片砂輪成型單重為14. 4kg,第一次投上述混合后備用的成型料重量為4. 8 kg到模具中,攪料后用帶有凸起的專用刮板刮平,在非磨削區內形成一個與模圈、芯棒同心的凹槽,凹槽中心距為240mm,在凹槽內放置0 240mm鋼圈;第二次投重量為4. 8 kg的成型料,重復上述操作,放置同樣大小的鋼圈;第三次投重量為4. 8 kg的成型料,攪料后用平刮板刮平,蓋上模板后壓制,厚度為50mm ;成型后的坯件常規硬化爐中進行硬化,硬化工藝見表1,當溫度降低到40°C后出爐,不加工,對砂輪進行檢查后包裝入庫及發運。·表I :
序號瀛度范圍 rc) 時W (.小時).......c'/HjT]
122
280—10024
3100-1203
4120-160310
5160515
實施例2
選用FlO鋯剛玉和F12棕剛玉作為磨料,各原料重量份數比為F12鋯剛玉40份,F14棕剛玉60份,酚醛樹脂23份,、黃鐵礦7份、長石2份、冰晶石2份、碳黑3份、石膏3份;準確稱量上述各種原料,倒入錐型混料機中混合半小時后出料、過篩后備用。在油壓機上壓制成型砂輪規格為1-250 X 40 X 32,每片砂輪成型單重為4. 8kg,第一次投上述混合后備用的成型料重量為1.6 kg到模具中,攪料后用帶有凸起的專用刮板刮平,在非磨削區內形成一個與模圈、芯棒同心的凹槽,凹槽中心距為120mm,在凹槽內放置0 120mm鋼圈;第二次投重量為I. 6 kg的成型料,重復上述操作,放置同樣大小的鋼圈;第三次投重量為I. 6 kg的成型料,攪料后用平刮板刮平,蓋上模板后壓制,厚度為40mm ;成型后的坯件常規硬化爐中進行硬化,硬化工藝見表2,當溫度降低到40°C后出爐,不加工,對砂輪進行檢查后包裝入庫及發運。表2
權利要求
1.一種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包括配料、混料、成型、硬化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工序中采用原料及重量配比份數為磨料100份,其中鋯剛玉3(Γ50份、棕剛玉5(Γ70份,以磨料為100份計算,加入酚醛樹脂17 25份、黃鐵礦Γ8份、長石f 3份、冰晶石f 3份、碳黑廣3份、石膏3飛份;所述成型工序分三次投料第一次投成型料1/3,攪料后用帶有凸起的專用刮板刮平,在非磨削區內形成一個與模圈、芯棒同心的凹槽,在凹槽內放置鋼圈,再投第二次料,料重為成型料1/3,重復上述操作,放置同樣大小的鋼圈,再投第三次料,攪料后用平刮板刮平,蓋上模板后壓制到所需厚度;所述硬化工序進行分段加溫或保溫,即分為4飛個時間段逐步加溫或保溫,由常溫逐步加溫至160°C,累計硬化時間為1Γ16小時。
2.按權利要求I所述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工序中采用原料及重量配比份數為磨料100份,其中鋯剛玉35份、棕剛玉65份,以磨料為100份計算,加入酚醛樹脂20份、黃鐵礦5份、長石I份、冰晶石3份、碳黑I份、石膏4份。
3.按權利要求I和權利要求2所述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所述其特征在于鋯剛玉的粒度為F1(TF16 ;所述棕剛玉的粒度比鋯剛玉細一個粒度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磨鋼管砂輪制作方法,其原料及重量配比份數為磨料100份,其中鋯剛玉30~50份、棕剛玉50~70份,酚醛樹脂17~25份、黃鐵礦4~8份、長石1~3份、冰晶石1~3份、碳黑1~3份、石膏3~5份;所述成型工序分三次投料,在非磨削區內放置兩個鋼圈;硬化工序進行分段加溫或保溫,由常溫逐步加溫至160℃,硬化時間為14~16小時。本發明利用鋯剛玉和棕剛玉不同粒度的混合磨料,有效地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砂輪切削能力和強度的效果。放入兩個鋼圈,實現了帶負荷磨削,提高了磨削效率。對硬化的溫度和時間進行了優化、改進,效果更為理想。本發明加大了砂輪的氣孔率,散熱性能好,不易爆炸,安全系數高。
文檔編號B24D18/00GK102941539SQ201210487059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7日
發明者王立新, 韓健, 王衛國, 王訓揚, 黃健 申請人:江蘇蘇北砂輪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