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胎圈鋼絲回火裝置及回火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胎圈鋼絲的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胎圈鋼絲連續式回火裝置及回火方法。
背景技術:
在胎圈鋼絲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粗拉、熱處理、細拉及回火鍍銅四道工序。在拉拔時鋼絲隨著變形量的增加,晶粒破碎會產生加工硬化現象,伴隨著鋼絲內部的殘余應力也將出現,所以需要使用回火裝置對胎圈鋼絲進行回火處理,即是組織再結晶或回復,在原有加工硬化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塑性指標。在傳統的生產過程中,使用人工對回火裝置溫度進行調控,不但勞動強度大,且控制精度差,影響產品通條性能。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目前急需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胎圈鋼絲連續式回火裝置及回火方法,其結構簡潔、高效,能解決現有采用胎圈鋼絲連續式回火裝置存在的多種缺陷和不足。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措施—種胎圈鋼絲回火裝置,包括一梯形內中空槽體,其中,所述槽體為雙層結構的不銹鋼,所述槽體內兩端對稱設置一壓輥,所述槽體內設置鉛液。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雙層結構中間設置隔熱保溫石棉。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壓輥為一固定或活動連接的軸體。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槽體內在三個區域內分別設置溫度測量的熱電偶。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熱電偶連接接收溫度信號的可編程控制器。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連接設置于所述槽體內中部的加溫電熱管。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所述壓輥及所述電熱管為不銹鋼材料。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熱電偶為鉬銠熱電偶。所述的回火裝置,其中,在所述槽體內兩側分別設置電熱管接線的凸起。本發明提供一種胎圈鋼絲回火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A :梯形內中空槽體內放置鉛液;B :熱電偶檢測溫度,將采集的溫度信號傳送到可編程控制器;C: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電熱管完成對回火介質的加溫;D :鋼絲經過槽體內兩端設置的壓輥下方完成回火。所述的方法,其中,執行所述步驟B之后還執行步驟BI :當熱電偶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設定溫度值時,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加熱驅動信號,當檢測溫度達到設定值時,則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停止加熱驅動信號。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所述熱電偶為三個分別獨立設置于所述槽體內的三個區域。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個區域的溫度根據鋼絲進入方向依次將溫度控制在435±5°C、445±5°C、445±5°C。溫度根據所需得到鋼絲強度和塑性指標進行調整。在一定范圍內,回火溫度越高,塑性指標越高,強度越低。在435 ± 5 °C、445 ± 5 °C、445 ± 5 °C內鋼絲回火效果最好。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溫度自動控制,而且控制精度高,有效提高鋼絲整體通條性能等有益效果,經本回火裝置處理后,鋼絲的強度散差小于20 mpa,鋼絲屈強比散差可控制在1%以內。
圖I為本發明回火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本專利是這樣實現的鋼絲2進入淬火槽體I內的鉛液,并通過一組壓輥3,然后完成對胎圈鋼絲的回火作業。該回火裝置分為三區,每區有獨立的熱電偶4進行溫度測量,通過將采集的溫度信號傳送到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根據設定參數驅動電熱管5完成對回火介質的加溫。鋼絲2在經本回火裝置處理后,鋼絲的強度散差小于20 mpa,鋼絲屈強比散差可控制在1%以內。實施例二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如圖I所示,一種胎圈鋼絲回火裝置,包括一梯形內中空槽體1,其中,所述槽體I為雙層結構中間設置隔熱保溫石棉的不銹鋼,即材料為不銹鋼,中間層為隔熱保溫石棉,外層亦為不銹鋼,采用梯形設計,可減少20%的鉛液,節約成本。此夕卜,完成回火處理后,鋼絲離開本槽體I時,采用梯形結構設計,可以使鋼絲表面殘留的鉛液自然滑落,不至于粘附在鋼絲表面,影響產品質量。所述槽體I內兩端對稱設置一壓輥3,所述槽體I內設置鉛液。優選的,所述壓輥3為一固定或活動連接的軸體。優選的,所述槽體I內在三個區域內分別設置溫度測量的熱電偶4。優選的,所述熱電偶4連接接收溫度信號的可編程控制器。優選的,所述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連接設置于所述槽體內中部的加溫電熱管5。在槽體I內兩側分別設置一凸起,其為電熱管5接線處,此設置便于日后維修。優選的,所述壓輥3及所述電熱管5為不銹鋼材料,熱電偶4為鉬銠熱電偶,耐高溫。實施例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發明提供一種胎圈鋼絲回火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A :梯形內中空槽體內放置鉛液;B :熱電偶檢測溫度,將采集的溫度信號傳送到可編程控制器;
C: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電熱管完成對回火介質的加溫;D :鋼絲經過槽體內兩端設置的壓輥下方完成回火。所述的方法,其中,執行所述步驟B之后還執行步驟BI :當熱電偶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設定溫度值時,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加熱驅動信號,當檢測溫度達到設定值時,則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停止加熱驅動信號。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中,所述熱電偶為三個分別獨立設置于所述槽體內的三個區域。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三個區域的溫度根據鋼絲進入方向依次將溫度控制在435±5°C、445±5°C、445±5°C。溫度根據所需得到鋼絲強度和塑性指標進行調整。在一定范圍內,回火溫度越高,塑性指標越高,強度越低。在435 ± 5 °C、445 ± 5 °C、445 ± 5 °C內鋼絲回火效果最好。優選的,所述壓輥3為一固定或活動連接的軸體。優選的,所述槽體I內在三個區域內分別設置溫度測量的熱電偶4。優選的,所述熱電偶4連接接收溫度信號的可編程控制器。優選的,所述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連接設置于所述槽體內中部的加溫電熱管5。在槽體I內兩側分別設置一凸起,其為電熱管5接線處,此設置便于日后維修。優選的,所述壓輥3及所述電熱管5為不銹鋼材料,熱電偶4為鉬銠熱電偶,耐高溫。以上實施例,只是本發明較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之一,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方案范圍內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胎圈鋼絲回火裝置,包括一梯形內中空槽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為雙層結構的不銹鋼,所述槽體內兩端對稱設置一壓輥,所述槽體內設置鉛液。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回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結構中間設置隔熱保溫石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回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輥為一固定或活動連接的軸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回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內在三個區域內分別設置溫度測量的熱電偶,所述熱電偶連接接收溫度信號的可編程控制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回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連接設置于所述槽體內中部的加溫電熱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回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輥及所述電熱管為不銹鋼材料,所述熱電偶為鉬銠熱電偶。
7.一種胎圈鋼絲回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 :梯形內中空槽體內放置鉛液; B :熱電偶檢測溫度,將采集的溫度信號傳送到可編程控制器; C: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電熱管完成對回火介質的加溫; D :鋼絲經過槽體內兩端設置的壓輥下方完成回火。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執行所述步驟B之后還執行步驟BI:當熱電偶檢測到的溫度值低于設定溫度值時,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加熱驅動信號,當檢測溫度達到設定值時,則可編程控制器給定停止加熱驅動信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所述熱電偶為三個分別獨立設置于所述槽體內的三個區域。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個區域的溫度根據鋼絲進入方向依次將溫度控制在 435 ± 5 °C、445 ± 5 °C、445 ± 5 °C。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胎圈鋼絲回火裝置, 胎圈鋼絲回火裝置,包括一梯形內中空槽體,其中,所述槽體為雙層結構中間設置隔熱保溫石棉的不銹鋼,所述槽體內兩端對稱設置一壓輥,所述槽體內設置鉛液。一種胎圈鋼絲回火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A梯形內中空槽體內放置鉛液;B熱電偶檢測溫度,將采集的溫度信號傳送到可編程控制器;C: 可編程控制器驅動電熱管完成對回火介質的加溫;D鋼絲經過槽體內兩端設置的壓輥下方完成回火。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經回火裝置處理后的鋼絲強度散差小于20mpa,鋼絲屈強比散差可控制在1%以內。
文檔編號C21D1/18GK102936641SQ201210509079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陸海, 徐一銘, 徐丹 申請人:張家港市勝達鋼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