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鎂合金物理純化方法及其純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鎂合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鎂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加工焊接和阻尼性能良好及尺寸穩定、價格低廉、可以回收利用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國際上受到了高度重視,被視為“21世紀的綠色工程材料”。但是普通鎂合金的缺點是耐腐蝕性差(Qiuming Peng et. al,Biomaterials, 2010),在潮濕或者鹽霧環境中,在較短的期間內會因雜質點腐蝕而造成零件失效。而且如果在鎂合金中夾雜有雜質,在擠壓和軋制的過程中,會明顯影響鎂合金的力學性能(李華倫,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3),這對鎂合金的應用是很不利的,相反,如果對鎂合金熔劑夾雜和形成微電池的雜質元素Fe,Ni, Cu, Si等嚴格限制含量,使鎂合金純度提高,便能夠很好的改善鎂合金的耐蝕性和變形性。因此,制備出高純鎂合金已成為了鎂合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鎂合金主要純化方法有溶劑法(Lorentz Petter Lossius et. al, ActaMaterials, 1996),蒸懼法(Zofia Kowalewska et. al, Acta Materials, 1999)和半連續法(張志強 et. al,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10)。溶劑法通常是在續合金熔煉過程中通過添加氯化物和氟化物鹽,使之與氧化物雜質生成多元絡合物沉淀除去。主要的缺點就是引入了鹵離子,帶入二次雜質,導致合金的耐蝕性急劇下降。和溶劑法相比,蒸餾法溫度高,同時由于各個元素的熔點不同,因此很難得到組織一致的合金材料。目前通用的半連續鑄錠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合金的純度,但是這種方法通常是直接將流動的水澆注到鑄錠表面,條件十分苛刻,安全隱患大,而且凝固場通常是外側向內部凝固,導致中心夾雜,或者是底部向上部凝固形成大量的柱狀晶,組織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成品率高,適合大規模生產的鎂合金物理純化方法及其純化裝置。本發明主要是通過特制的純化裝置,控制凝固溫度場,在合金凝固自凈化的作用下把雜質排向外部,最終獲得組織均勻,熔體干凈、致密的鎂合金。本發明的純化方法如下將鎂合金原料鎂、鋁、鋅等在300-400 °C預熱30-60min,在750 °C、混合氣體-1%SF6+氬氣保護下,采用普通石墨坩堝熔煉,依次添加完全后攪拌30 min,將上述混合均勻的熔體,澆注到在620-700°C預熱60-120 min的純化裝置的鉭坩堝中,蓋好坩堝的密封蓋,同時通過保護通氣管向鉭坩堝中通入混合氣體-1%SF6+氬氣,澆注后升溫至720 °C,靜置60-120分鐘,以10-100 mm/s的速度將坩堝放入已注水的水槽中。本發明的純化裝置主要包括水槽、進出水口、鉭擋板、鉭坩堝、熱電偶、保護氣通氣管和密封蓋。其中,在水槽的上部設有進水口,在其下部設有出水口,鉭坩堝設在上述水槽上面,上述鉭坩堝的底部為錐形,其角度為120-175° ;在上述鉭坩堝底部的外圍設有內外2層擋板,該擋板與鉭坩堝之間的角度為45-90°,內擋板與鉭坩堝的高度比為1:1-2,外擋板與內擋板的高度比是1:2-3,內層擋板和坩堝壁之間的距離是400-500 mm,內外層擋板之間的距離是200-300 mm。在上述鉭坩堝鍋口設有密封蓋,該密封蓋上設有插入鉭坩堝內的熱電偶和保護通氣管,上述熱電偶下端不能接觸鉭坩堝邊,以便觀察鉭坩堝內熔融態合金的溫度。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成品率高,適合規模化生產。2、能防止坩堝內有過多的殘渣,由內至外,形成內部雜質少、組織均勻、性能穩定的合金。3、利用溫度場控制雜質凝固方法,避免了二次雜質。
圖1是本發明純化裝置示意簡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獲得的AZ31與未經純化處理的AZ31中雜質含量柱狀比較圖。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獲得的Mg-6Zn與未經純化處理的Mg_6Zn在3. 5%NaCl溶液中的腐蝕性能柱狀比較圖。
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圖1所示的一種鎂合金物理純化裝置示意簡圖中,在水槽I的上部設有進水口 2,在其下部設有出水口 8,鉭坩堝4設在上述水槽上面,上述鉭坩堝的底部為錐形,其角度β為120°,鉭坩堝的高度為800 mm,在上述鉭坩堝底部的外圍設有內外2層擋板3,該擋板與鉭坩堝之間的角度α為45°,內擋板的高度為400 mm,外擋板的高度為133 mm,內外層擋板之間的距離是300 mm,內層擋板和坩堝壁之間的距離是400 mm。在上述鉭坩堝鍋口設有密封蓋7,該密封蓋上設有插入鉭坩堝內的熱電偶5和保護通氣管6。取純鋁0.15kg、鋅 O. 05kg、鎂 4. 8kg,在 400 °C預熱 30 min,在 750 °C、混合氣體-1%SF6+氬氣保護下,采用普通石墨坩堝熔煉,依次添加完全后攪拌30 min,將上述混合均勻的熔體,澆注到在620°C預熱60 min的純化裝置的鉭坩堝中,蓋好坩堝的密封蓋,同時通過保護通氣管向鉭坩堝中通入混合氣體_1%SF6+氬氣,澆注后升溫至720 °C,靜置60分鐘,以10 mm/s的速度將坩堝放入已注水的水槽中,便得到組織均勻,熔體干凈的AZ31鎂
么么
I=1-Wl O如圖2所示,經過純化處理的鎂合金與未經過純化處理的鎂合金相比,經過純化處理的鎂合金的雜質含量明顯降低,而且和周圍合金相比,中心部分的雜質含量偏低,證明凝固溫度場成四周發散分布。實施例2
一種鎂合金物理純化裝置,在水槽的上部設有進水口,在其下部設有出水口,鉭坩堝設在上述水槽上面,上述鉭坩堝的底部錐形的角度為150°,鉭坩堝的高度為600 mm,在上述鉭坩堝底部的外圍設有內外2層擋板,該擋板與鉭坩堝之間的角度為90°,內擋板的高度為600 mm,外擋板的高度為300 mm,內外層擋板之間的距離是200 mm,內層擋板和坩堝壁之間的距離是500 mm。在上述鉭坩堝鍋口設有密封蓋,該密封蓋上設有插入鉭坩堝內的熱電偶和保護通氣管。取純鋅O. 3kg、鎂4. 7kg,將鎂合金原料鎂、鋅等在300°C預熱60 min,在750 °C、混合氣體_1%SF6+氬氣保護下,采用普通石墨坩堝熔煉,依次添加完全后攪拌30 min,將上述混合均勻的熔體,澆注到在700°C預熱120 min的純化裝置的鉭坩堝中,蓋好坩堝的密封蓋,同時通過保護通氣管向鉭坩堝中通入混合氣體_1%SF6+氬氣,澆注后升溫至720 °C,靜置120分鐘,以100 mm/s的速度將坩堝放入已注水的水槽中。如圖3所示,將經過純化處理的Mg_6Zn鎂合金和未經處理的Mg_6Zn鎂合金放入3. 5%NaCl溶液中,相比較,經過純化處理后的合金的耐腐蝕性明顯提高,證明凝固溫度場成四周發散分布。
權利要求
1.一種鎂合金物理的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鎂合金原料鎂、鋁、鋅等在300-400 V預熱30-60 min,在750 °C、混合氣體_1%SF6+氬氣保護下,采用普通石墨坩堝熔煉,依次添加完全后攪拌30 min,將上述混合均勻的熔體,澆注到在620-700°C預熱60-120 min的純化裝置的鉭坩堝中,蓋好坩堝的密封蓋,同時通過保護通氣管向鉭坩堝中通入混合氣體-1%SF6+氬氣,澆注后升溫至720 °C,靜置60-120分鐘,以10-100 mm/s的速度將坩堝放入已注水的水槽中。
2.一種上述權利要求1所用的純化裝置,其主要包括水槽、進出水口、鉭擋板、鉭坩堝、熱電偶、保護氣通氣管和密封蓋,其特征在于在水槽的上部設有進水口,在其下部設有出水口,鉭坩堝設在上述水槽上面,上述鉭坩堝的底部為錐形,其角度為120-175° ;在上述鉭坩堝底部的外圍設有內外2層擋板,在上述鉭坩堝鍋口設有密封蓋,該密封蓋上設有插入鉭坩堝內的熱電偶和保護通氣管,上述熱電偶下端不能接觸鉭坩堝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純化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內擋板與鉭坩堝之間的角度為45-90°,內擋板與鉭坩堝的高度比為1:1-2,上述外擋板與內擋板的高度比是1:2-3,內層擋板和坩堝壁之間的距離是400-500 mm,內外層擋板之間的距離是200-300 mm。
全文摘要
一種鎂合金物理純化方法及其純化裝置,純化方法在混合氣體(1%SF6和氬氣)保護下,熔融得到混合均勻鎂合金,然后將混合好的熔體轉澆注到預熱的鉭坩堝中,澆注后升溫,靜置,然后將坩堝直接放入流動的水槽中,得到組織細化、均勻的高純鎂合金;純化裝置主要包括水槽、進出水口、鉭擋板、鉭坩堝、熱電偶、保護氣通氣管和密封蓋。本發明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成品率高,適合規模化生產。
文檔編號B22D21/04GK103042199SQ20121051706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6日
發明者彭秋明, 房大慶, 蔡康樂, 劉麗 申請人: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