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房,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產品表面鈍化且避免產品表面產生流痕的噴房。
技術背景目前,對于產品的表面鈍化處理,是通過將需要鈍化的產品放到鈍化池里,在鈍化池里裝有鈍化液,然后將產品放到鈍化液中,浸透一段時間后,取出產品,在取出的時候鈍化液容易沿產品邊緣滑落,這樣,會在產品的表面留下流痕,且,一池的鈍化液在多次鈍化處理后,內部會產生雜質,容易導致產品鈍化面不整潔。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克服上述缺陷并易于人工操作保證產品表面鈍化質量的噴房。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產品鈍化封閉的噴房,包括噴房本體,該噴房本體的前面和底面是敞開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閉的;在噴房本體的底面上設有橫桿,所述橫桿為兩根,該兩根橫桿擺放成“十”字形進行固定,在所述兩根橫桿交匯處的上方通過轉軸連接有一轉盤架,所述轉盤架內設有固定架。進一步的,為了能將在噴涂過程中產生的氣霧排除,并能保證員工夜間操作,所述噴房本體的后面上開設有風扇,在該噴房本體內設有一開關,在噴房本體的內側的兩邊設有日光燈,所述風扇、日光燈與開關電性連接,通過開關控制風扇的動作,也由開關控制日光燈的正常工作。進一步的,為了保證產品在轉動過程中的穩定性,所述轉盤架上設有至少三根的輪輻。更進一步的,所述輪輻的數量為六根。為了將產品固定在固定架內,所述固定架是內開設有凹槽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結構用于產品表面的鈍化,采用噴涂的方式進行產品表面鈍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產品表面產生流痕的現象,也保證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噴房本體2、風扇 3、日光燈4、開關 5、固定架6、轉盤架7、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I所示一種用于產品鈍化封閉的噴房,包括噴房本體1,該噴房本體I的前面和底面是敞開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閉的;在噴房本體I的底面上設有橫桿7,所述橫桿7為兩根,該兩根橫桿7擺放成“十”字形進行固定,在所述兩根橫桿交匯處的上方通過轉軸連接有一轉盤架6,所述轉盤架6內設有固定架5。進一步的,為了能將在噴涂過程中產生的氣霧排除,并能保證員工夜間操作,所述噴房本體I的后面上開設有風扇2,在該噴房本體I內設有一開關,在噴房本體I的內側的兩邊設有日光燈3,所述風扇2、日光燈3與開關4電性連接,通過開關控制風扇的動作,將噴涂過程中產生的鈍化液氣霧抽出噴房內,保證內部的清晰度,同時,鈍化液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也避免了鈍化液被操作人員吸入口腔內,也由開關控制日光燈的正常工作。進一步的,為了保證產品在轉動過程中的穩定性,所述轉盤架6上設有至少三根的輪輻。更進一步的,所述輪輻的數量為六根,在轉動過程中保證轉動架6轉動的平穩性。 為了將產品固定在固定架5內,所述固定架是內開設有凹槽的,產品被扣合在凹槽內,防止由于噴涂的作用力將產品擠射出。本結構用于產品表面的鈍化,采用噴涂的方式進行產品表面鈍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產品表面產生流痕的現象,也保證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列而已,并非對此實用新型在外觀上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產品鈍化封閉的噴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噴房本體(I),該噴房本體(I)的前面和底面是敞開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閉的;在噴房本體的底面上設有橫桿(7),所述橫桿(7)為兩根,該兩根橫桿擺放成“十”字形進行固定,在所述兩根橫桿(7)交匯處的上方通過轉軸連接有一轉盤架出),所述轉盤架出)內設有固定架(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噴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房本體(I)的后面上開設有風扇(2),在該噴房本體內設有一開關(4),在噴房本體的內側的兩邊設有日光燈(3),所述風扇(2)、日光燈(3)與開關⑷電性連接,通過開關控制風扇的動作,也由開關控制日光燈的正常工作。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噴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架(6)上設有至少三根的輪輻。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噴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輻的數量為六根。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噴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是內開設有凹槽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產品鈍化封閉的噴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噴房本體,該噴房本體的前面和底面是敞開的,其他各面均是封閉的;在噴房本體的底面上設有橫桿,所述橫桿為兩根,該兩根橫桿擺放成“十”字形進行固定,在所述兩根橫桿交匯處的上方通過轉軸連接有一轉盤架,所述轉盤架內設有固定架。所述噴房本體的后面上開設有風扇,在該噴房本體內設有一開關,在噴房本體的內側的兩邊設有日光燈,所述風扇、日光燈與開關電性連接。本結構用于產品表面的鈍化,采用噴涂的方式進行產品表面鈍化,代替原有浸透的方式,避免產品表面產生流痕的現象,也保證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文檔編號C23C22/76GK202595276SQ20122022177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李華生, 易桃明 申請人:蘇州夢利達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