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先復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型腔模具中的金屬壓鑄模和塑料注射模,是一種先復位機構。
背景技術:
在模具的開合模過程中,為了避免某些零件相互發生碰撞而設置的零件,這種零件使其模具某些零件在開合模時先動作,使其模具零件不受損傷,這種零件就叫先復位機構。目前在金屬壓鑄模和塑料注射模中先復位機構有①彈簧式先復位機構,它是利用彈簧的彈力使推出機構在合模之前進行復位。彈簧安裝在推桿固定板和動模支承板之間,一般設置4根彈簧,并盡量均勻分布在推桿固定板的四周,以便讓推桿固定板受到均勻的彈力而使推桿順利復位。這種機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但是彈簧力量較小,而且容易疲勞失效,可靠性差,一般只適用于復位力不大的場合,并需要定期更換彈簧。②楔桿三角滑塊式先復位機構,它是合模時,固定在定模板上的楔桿與三角滑塊的接觸先于斜導柱與側型芯·滑塊的接觸,在楔桿的作用下,三角塊在推管固定板的導滑槽內向下移動的同時迫使推管固定板向左移動,使推管先于側型芯滑塊復位,從而避免兩者發生干涉,這種機構動作牢固可靠、復位力較大,但是滑塊易卡死在導滑槽內,導致不能復位,損壞模具主要工作零件。③楔桿擺桿式先復位機構,它與楔桿三角滑塊式先復位機構相似,所不同的是擺桿代替了三角滑塊。合模時,固定在定模板的楔桿推動擺桿上的滾輪,迫使擺桿繞著固定于動模支承板上的轉軸逆時針方向旋轉,同時它又推動推管固定板向左移動,使推桿先于側型芯滑塊復位,避免側型芯與推桿發生干涉。這種機構滾輪磨損大,為了防止滾輪磨損,因此在設計時必須設置鑲有淬過火的墊板,造成模具結構復雜,安裝、調試、維修極不方便。上述模具結構雖具備了各自的優點,也有較大的不足點,為了克服上述模具缺點,本人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特提供如下一種模具機構來解決這些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提供一種先復位機構,它是這樣實現的,如圖所示連桿以固定在動模板上的圓柱銷為支點,一端用轉銷安裝在側型芯滑塊上,另一端與推桿固定板接觸。合模時,斜導柱驅動側型芯滑塊復位,連桿發生繞圓柱銷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迫使推桿固定板帶動推桿迅速復位,從而避免側型芯與推桿發生干涉。一種先復位機構其特征是推板(I)與推桿固定板⑵緊固連接,推桿⑶固定在推桿固定板⑵中,推桿⑶與動模板(10)成滑動間隙配合,連桿(4)活動連接在轉銷(6)上,圓柱銷(5)與連桿(4)上的槽成間隙配合,側型芯滑塊(7)與動模板(10)上的T形槽成滑動配合,斜導柱(8)緊固在定模板(9)的斜孔中,然后與側型芯滑塊(7)上的斜孔成間隙配合。一種先復位機構,它解決了彈簧式先復位機構彈簧力量較小,容易疲勞失效,可靠性差的問題。解決了楔桿三角滑塊式先復位機構,滑塊易卡死在導滑槽中,導致不能復位,損壞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問題。解決了楔桿擺桿式先復位機構,滾輪磨損大,在設計時必須設置鑲有淬過火的墊板,造成模具結構復雜,安裝、調試、維修不便的問題。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中所示圖I是一種先復位機構合模狀態圖2是一種先復位機構開模狀態 圖中數字編號分別表示I——推板2——推桿固定板 3——推桿4——連桿5——圓柱銷6——轉銷7—側型芯滑塊8—斜導柱9—定模板10——動模板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所示是一種先復位機構。圖中連桿⑷以固定在動模板(10)上的圓柱銷
(5)為支點,一端用轉銷(6)安裝在側型芯滑塊(7)上,另一端與推桿固定板(2)接觸。合模時,斜導柱(8) —旦開始驅動側型芯滑塊(7)復位,則連桿(4)必須發生繞圓柱銷(5)做順時針方向的旋轉。迫使推桿固定板(2)帶動推桿(3)迅速復位,從而避免側型芯滑塊(7)與推桿(3)發生干涉。
權利要求1. 一種先復位機構,其特征是推板⑴與推桿固定板⑵緊固連接,推桿(3)固定在推桿固定板⑵中,推桿⑶與動模板(10)成滑動間隙配合,連桿⑷活動連接在轉銷(6)上,圓柱銷(5)與連桿(4)上的槽成間隙配合,側型芯滑塊(7)與動模板(10)上的T形槽成滑動配合,斜導柱(8)緊固在定模板(9)的斜孔中,然后與側型芯滑塊(7)上的斜孔成間隙配合。
專利摘要一種先復位機構,它由推板、推桿固定板、推桿、連桿、圓柱銷、轉銷、側型芯、滑塊、斜導柱、定模板、動模板組成。推板(1)與推桿固定板(2)緊固連接,推桿(3)固定在推桿固定板(2)中,推桿(3)與動模板(10)滑動間隙配合,連桿(4)活動連接在轉銷(6)上,圓柱銷(5)與連桿(4)上槽成間隙配合,側型芯滑塊(7)與動模板(10)上的T形槽成滑動配合,斜導柱(8)緊固在定模板(9)的斜孔中,然后與側型芯滑塊(7)上的斜孔間隙配合。本機構安全、節能、環保,適合注射模和壓鑄模成型。
文檔編號B22D17/26GK202781736SQ201220387558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牟維軍 申請人:牟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