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角向磨光機,尤其涉及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角向磨光機是一種由電動機作為動力,通過傳機構驅動工作頭進行作業的手持式機械化工具,具有結構輕巧、攜帶方便的優點。主要用于金屬磨削,更換作合適的工作頭,還可用于對金屬或其它材料進行拋光及除銹等作業,在電動工具產品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可以說是一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電動工具產品。但工作時電機發熱體散熱不暢,停機冷卻時間長等問題的存在,影響其向大功率、高轉速方向發展,如何使角向磨光機快速冷卻,成為了人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解決了工作時電機發熱體散熱不暢,停機冷卻時間長的問題,通過進風道內部風扇加快流動速度,產生對流帶走熱量。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包括進風道1,出風道2,進風口 3,風扇4,導熱棒5和出風口 6,進風道I通過導熱棒5與出風道2連接,進風口 3設置在進風道I上,出風口 6設置在出風道2上,風扇4設置在進風道I內與進風口 3對應。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金屬風道。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鋁風道或銅風道。所述的導熱棒5為上下對應的兩個導熱棒。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進風道內部風扇工作形成負壓,通過進風口進風,將電機工作產生的熱量簡化成熱流密度加在兩個導熱棒面上,再由出風口排出熱量。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通過進風道內部風扇加快流動速度,產生對流帶走熱量,加強其冷卻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進風道,2-出風道,3-進風口,4-風扇,5-導熱棒,6-出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照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的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包括進風道1,出風道2,進風口 3,風扇4,導熱棒5和出風口 6,進風道I通過導熱棒5與出風道2連接,進風口 3設置在進風道I上,出風口 6設置在出風道2上,風扇4設置在進風道I內與進風口 3對應。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金屬風道。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銅風道。所述的導熱棒5為上下對應的兩個導熱棒。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進風道內部風扇工作形成負壓,通過進風口進風,將電機工作產生的熱量簡化成熱流密度加在兩個導熱棒面上,再由出風口排出熱量。本具體實施方式
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通過進風道內部風扇加快流動速度,產生對流帶走熱量,加強其冷卻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相似結構及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進風道(1),出風道(2),進風口(3),風扇(4),導熱棒(5)和出風口(6),進風道⑴通過導熱棒(5)與出風道(2)連接,進風口(3)設置在進風道⑴上,出風口(6)設置在出風道(2)上,風扇⑷設置在進風道⑴內與進風口(3)對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金屬風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風道(I)和出風道(2)為招風道或銅風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棒(5)為上下對應的兩個導熱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角向磨光機散熱裝置,包括進風道,出風道,進風口,風扇,導熱棒和出風口,進風道通過導熱棒與出風道連接,進風口設置在進風道上,出風口設置在出風道上,風扇設置在進風道內與進風口對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通過進風道內部風扇加快流動速度,產生對流帶走熱量,加強其冷卻效果,提高了散熱效率。
文檔編號B24B9/00GK202894914SQ20122059002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
發明者張海峰 申請人:山東鴻順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