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制造五金鑄件的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機械零部件的傳統加工方法:鍛造/車削一熱處理,這種加工方法生產的零部件質量取決于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因此,企業對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很高,這對企業增加了招收員工的難度,也相對員工的工資會很高,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還有這種加工方法的生產效率很低,不能大批量生產,大大影響了企業的效益。因此,現在的企業都在使用注射成型模具,這種生產工藝,操作簡單、對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低,而且可以大批量生產。零部件的質量要取決于填充-保壓-冷卻-脫模四大工藝步驟,但也還要看模具開模型腔的好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高效率、高精度的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型腔,所述型腔連接有注射澆道和澆口,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及第三型腔,所述第一型腔與第三型腔的表面上各開有圓孔,所述第二型腔的深度大于第一型腔與第三型腔的深度;所述第一型腔的側面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裝有導桿且導桿延伸至第二型腔中;所述第二型腔的側壁上開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裝有導塊且導塊延伸至第二型腔中。作為優選,所述上模上設有凸起,所述下模上開有與凸起相配合連接的固定孔。
作為優選,所述下模上設有脫模裝置。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模具裝置,企業可以大批量生產,提高了效率;對操作員工的技術要求低;可以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生產出的產品精度高,廢品率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下模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模的正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2所示,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與下模2組合合并在一起,通過上模I上的凸起9和下模2上的固定孔8連接固定。型腔3包括第一型腔31、第二型腔32及第三型腔33,還有第一型腔31與第三型腔33的表面上各開有圓孔a ;零件各部位的長短不一,因此各型腔的深度開得都一不樣,第二型腔32的深度大于第一型腔31與第三型腔33的深度。型腔31的側面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裝有導桿6且導桿6延伸至第二型腔32中;所述第二型腔32的側壁上開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裝有導塊7且導塊7延伸至第二型腔32中。工作流程:液體通過注射機的噴嘴經注塑澆道4和澆口 5注入模具型腔3,經保壓、冷卻后,通過設置在下 模2的脫模裝置10脫模。
權利要求1.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I)、下模(2 )和型腔(3 ),所述型腔(3 )連接有注射澆道(4)和澆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3)包括第一型腔(31)、第二型腔(32)及第三型腔(33),所述第一型腔(31)與第三型腔(33)的表面上各開有圓孔(a),所述第二型腔(32)的深度大于第一型腔(31)與第三型腔(33)的深度;所述第一型腔(31)的側面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裝有導桿(6)且導桿(6)延伸至第二型腔(32)中;所述第二型腔(32)的側壁上開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裝有導塊(7)且導塊(7)延伸至第二型腔(32)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上設有凸起(9),所述下模(2)上開有與凸起(9)相配合連接的固定孔(8)。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上設有脫模裝置 (1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五金鑄件注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型腔,所述型腔連接有注射澆道和澆口,所述型腔包括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及第三型腔,所述第一型腔與第三型腔的表面上各開有圓孔,所述第二型腔的深度大于第一型腔與第三型腔的深度;所述第一型腔的側面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裝有導桿且導桿延伸至第二型腔中;所述第二型腔的側壁上開有與外界連通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裝有導塊且導塊延伸至第二型腔中。優點企業可以大批量生產,提高了效率;對操作員工的技術要求低;可以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生產出的產品精度高,廢品率低。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3091713SQ20122066227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5日
發明者張正德, 張健 申請人:安吉德康精密鑄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