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除銹機領域,尤其是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原有的除銹施工主要有手動機械除銹、噴砂除銹和酸洗除銹等。手動機械除銹通常都是由單人手持手柄式電動磨光機對其金屬表面進行除銹,手柄式電動磨光機體積小,使用方便,可以去除構件或材料上一些死角部位的銹蝕,這些都是它的優點,但是對于一些大型構件及材料來說,它的效率和能力不能滿足除銹要求,如果構件或材料表面銹蝕嚴重,通過人力的按壓進行除銹是很難達到除銹質量要求,即便金屬表面銹蝕不太嚴重,但表面積過大時,它的效率明顯低下。而噴砂除銹就兼顧了手動機械除銹的所有優點,并解決了手動機械除銹的弊端。但是,噴砂除銹設備昂貴,除銹時所選用的砂還必須通過晾曬去處水分等工序才可以使用,而且砂子的投入的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除銹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直接污染到施工現場的環境。對于酸洗設備來說,除銹的質量效果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它也存在著成本過高的問題。酸洗除銹必須事先制作酸洗池用來浸泡構件或材料,而且酸洗液還的經常地補充、更換。酸洗除銹最大的弊端就是,它對于大體積、大面積構件或材料無法投放入酸洗池中進行除銹施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該除銹機結構簡單、設計科學合理、制作簡單,能有效提高大型構件除銹效率,保障除銹質量。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除銹機包括行走小車、電動機以及鋼絲輪組,電動機通過托架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轉動安裝在行走小車上,電動機通過皮帶驅動鋼絲輪組轉動。而且,所述的行走小車后端安裝有推手。而且,所述的推手上固裝有控制器。而且,所述的鋼絲輪組上方設置有防塵罩,該防塵罩固裝在行走小車上。而且,所述的行走小車前端安裝有配重塊。而且,所述的皮帶為三角皮帶。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本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包括行走小車、電動機以及鋼絲輪組,電動機通過托架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轉動安裝在行走小車上,電動機通過皮帶驅動鋼絲輪組轉動,該除銹機操作簡單,易于上手,一人手推設備確定除銹方向,行走小車可以通過除銹過程中與材料表面接觸產生的摩擦力進行行走。除銹效果徹底,完全可以達到噴砂除銹后的效果,投入使用后,使用此設備進行除銹過的材料均可以達到現場質量免檢的標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除銹機包括行走小車2、電動機6以及鋼絲輪組3,行走下車下面安裝有轉動輪8,該轉動輪為膠皮輪,電動機通過托架7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通過軸承11轉動安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上方設置有防塵罩4,該防塵罩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電動機的輸出軸13通過皮帶5驅動鋼絲輪組上的轉動軸12轉動,皮帶為三角皮帶,行走小車前端安裝有配重塊1,行走小車后端安裝有推手10,推手上固裝有控制器9。本實用新型上的電動機產生動力,通過三角皮帶的連接來帶動鋼絲輪組轉動,高速旋轉的鋼絲輪組與金屬表面摩擦來去除金屬表面的銹蝕。在工作中,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設備的自重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通過增加設備前端的配重的數量來增加設備的自重,增加鋼絲輪組的組數來增加設備與金屬表面的接觸面積來提高摩擦力,使其達到我們預期的除銹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該除銹機包括行走小車、電動機以及鋼絲輪組,電動機通過托架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轉動安裝在行走小車上,電動機通過皮帶驅動鋼絲輪組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小車后端安裝有推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上固裝有控制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絲輪組上方設置有防塵罩,該防塵罩固裝在行走小車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小車前端安裝有配重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帶為三角皮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推式大型構件除銹機,包括行走小車、電動機以及鋼絲輪組,電動機通過托架固裝在行走小車上,鋼絲輪組轉動安裝在行走小車上,電動機通過皮帶驅動鋼絲輪組轉動。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易于上手,一人手推設備確定除銹方向,行走小車可以通過除銹過程中與材料表面接觸產生的摩擦力進行行走。除銹效果徹底,完全可以達到噴砂除銹后的效果,投入使用后,使用此設備進行除銹過的材料均可以達到現場質量免檢的標準。
文檔編號B24B55/06GK203003654SQ20122069832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傅喜貴, 馬長春, 賀毅 申請人: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