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推式砂帶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手推式砂帶機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推式砂帶機。
背景技術:
:目前,鋼板表面打磨大部分采用手持電動打磨機,由于電動打磨機不能將鋼板的拼接處、鋼板的邊緣處打磨好,導致打磨不均勻,而且打磨的效率低。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打磨質量高、節省人力、提高打磨效率的手推式砂帶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手推式砂帶機,包括一個前輪和兩個后輪,兩個后輪之間設有傳動軸,后輪的后方設有電機底座,電機底座上設有電機,傳動軸的前側面上連有橫管,橫管的外側面上連有方管,方管的外端設有鋁芯橡膠輪,鋁芯橡膠輪與電機中的傳動輪通過砂帶相連,橫管前端下方活動連接有前輪,橫管上表面設有支撐裝置,支撐裝置與前輪之間設有氣壓缸,支撐裝置的頂端設有扶手。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橫管與方管之間設有加強管。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采用小車方式,人只要推行小車即可以實現鋼板的表面打磨,可實現鋼板拼接焊縫打磨,鋼板表面及邊緣位置的高質量打磨,且節省人力,提高了打磨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向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_前輪、2-后輪、3-傳動軸、4-電機底座、5-電機、6-橫管、7-方管、8-鋁芯橡膠輪、9-傳動輪、10-砂帶、11-支撐裝置、12-氣壓缸、13-扶手、14-加強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如圖1和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手推式砂帶機的一種實施方式,包括一個前輪I和兩個后輪2,兩個后輪2之間設有傳動軸3,后輪2的后方設有電機底座4,電機底座4上設有電機5,傳動軸3的前側面上連有橫管6,橫管6的外側面上連有方管7,橫管6與方管7之間設有加強管14,方管7的外端設有鋁芯橡膠輪8,鋁芯橡膠輪8與電機5中的傳動輪9通過砂帶10相連,橫管6前端下方活動連接有前輪1,橫管6上表面設有支撐裝置11,支撐裝置11與前輪I之間設有氣壓缸12,支撐裝置11的頂端設有扶手13。電機驅動砂帶做高速運轉,當用手壓下支撐裝置時,支撐裝置帶動橫管及鋁芯橡膠輪向下,此時鋁芯橡膠輪側的砂帶貼近鋼板,從而打磨鋼板表面或焊縫,而由于前輪與橫管之間是活動連接的,且支撐裝置與前輪之間設有氣壓缸,所以支撐裝置向下時不會影響到前輪,砂帶機的三個輪子置于鋼板上形似小車,打磨時只要推動砂帶機即可。本實用新型采用小車方式,人只要推行小車即可以實現鋼板的表面打磨,可實現鋼板拼接焊縫打磨,鋼板表面及邊緣位置的高質量打磨,且節省人力,提高了打磨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手推式砂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帶機包括一個前輪(I)和兩個后輪(2),兩個所述后輪(2)之間設有傳動軸(3),所述后輪(2)的后方設有電機底座(4),所述電機底座(4)上設有電機(5),所述傳動軸(3)的前側面上連有橫管(6),所述橫管(6)的外側面上連有方管(7),所述方管(7)的外端設有鋁芯橡膠輪(8),所述鋁芯橡膠輪(8)與所述電機(5)中的傳動輪(9)通過砂帶(10)相連,所述橫管(6)前端下方活動連接有所述前輪(I),所述橫管(6)上表面設有支撐裝置(11),所述支撐裝置(11)與所述前輪(I)之間設有氣壓缸(12),所述支撐裝置(11)的頂端設有扶手(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手推式砂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橫管(6)與所述方管(7)之間設有加強管(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推式砂帶機,包括一個前輪和兩個后輪,兩個后輪之間設有傳動軸,后輪的后方設有電機底座,電機底座上設有電機,傳動軸的前側面上連有橫管,橫管的外側面上連有方管,方管的外端設有鋁芯橡膠輪,鋁芯橡膠輪與電機中的傳動輪通過砂帶相連,橫管前端下方活動連接有前輪,橫管上表面設有支撐裝置,支撐裝置與前輪之間設有氣壓缸,支撐裝置的頂端設有扶手。本實用新型具有打磨質量高、節省人力、提高打磨效率的優點。
文檔編號B24B23/06GK202964358SQ2012207054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趙久新, 倪萬明, 陳曉東, 李強, 郭潤平 申請人:江蘇潤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