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制造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磨床自動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磨床對工件的磨削過程中,工件通常需要通過人工夾持處理后放入磨床對應的機械加工位置對工件進行加工磨削,這種加工方法其生產效率低,不能滿足批量生產中自動化生產的要求,而且由于采用人工夾持和放置處理,容易造成對人身的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磨床自動上料機構,可以實現工件磨削中自動送料的要求,滿足了磨削過程的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采用機械送料,有效避免了磨削加工過程中對人身的傷害。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磨床自動上料機構,其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儲料槽,對應所述儲料槽一端設置有待料槽,所述待料槽連接推動機構,對應所述待料槽設置有夾緊氣缸,所述夾緊氣缸連接轉臂,所述轉臂連接旋轉裝置,所述夾緊氣缸連同轉臂通過旋轉裝置旋轉。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待料槽通過連桿連接氣缸活塞桿;所述連桿和所述待料槽與托板滑動連接,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氣缸活塞桿與所述連桿通過T形接頭連接;所述旋轉裝置包括齒輪,所述齒輪連接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機架滑動連接,所述齒條連接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活塞桿通過T形接頭連接所述齒條。本發明的上述結構中,機架上設置有儲料槽,對應儲料槽一端設置有待料槽,待料槽連接推動機構,對應待料槽設置有夾緊氣缸,夾緊氣缸連接轉臂,轉臂連接旋轉裝置,夾緊氣缸連同轉臂通過旋轉裝置旋轉,待料槽上的工件通過推動機構送至夾緊氣缸對應位置,待料槽上的工件落入夾緊氣缸中,夾緊氣缸夾緊工件,夾緊氣缸連同工件通過旋轉裝置隨轉臂旋轉送入磨床中進行磨削加工,實現工件磨削中自動送料的要求,滿足了磨削過程的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采用機械送料,有效避免了磨削加工過程中對人身的傷害。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磨床自動上料機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見圖1,一種磨床自動上料機構,其包括機架1,機架上設置有傾斜的儲料槽2,對應儲料槽2一端設置有待料槽3,待料槽3通過連桿4連接氣缸活塞桿5,氣缸活塞桿5與連桿4通過T形接頭6連接,連桿4和待料槽3與托板7滑動連接,托板7固定在機架1上,氣缸活塞桿5伸縮推動待料槽3在托板7上左右滑動,對應待料槽3設置有夾緊氣缸8,夾緊氣缸8連接轉臂9,轉臂9連接齒輪10,齒輪10連接齒條11,齒條11與機架1滑動連接,齒條11連接第二氣缸活塞桿12,第二氣缸活塞桿12通過第T形接頭6a連接齒條11,夾緊氣缸通過轉臂隨齒輪10旋轉。下面結合圖1來說明本發明磨床自動上料機構的工作原理:工件13放置在傾斜的儲料槽2內,通過工件13的自身的重力把儲料槽2端部的第一件工件落入待料槽3中,氣缸14動作,通過氣缸活塞桿5和連桿4把待料槽3連同工件送入夾緊氣缸8的對應位置,待料槽3中的工件13落入夾緊氣缸8中,夾緊氣缸8動作,實現工件夾緊,此時第二氣缸15動作,第二氣缸活塞桿12推動齒條11運動,齒條11帶動齒輪10旋轉,齒輪10通過轉臂9帶動夾緊氣缸8旋轉,把夾緊氣缸8上夾持的工件穩定地放置到磨床(圖中未畫出)對應的磨削位置,供磨床磨削,實現工件磨削中自動送料的要求,滿足了磨削過程的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采用機械送料,有效避免了磨削加工過程中對人身的傷害。本實施例中,儲料槽為傾斜設置,目的是為了保證工件借助自身的重力滾動落入待料槽中,當然儲料槽也可以設計成水平狀,借助外力實現工件落入待料槽中,只要是實現了工件落入待料槽,待料槽中的工件落入夾緊氣缸,工件通過夾緊氣缸夾持,再通過旋轉裝置把夾緊氣缸上的工件旋轉送入磨床進行磨削,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實施例中,旋轉裝置采用的是齒條帶動齒輪的旋轉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直接帶動夾緊氣缸旋轉的旋轉裝置,只要能保證夾緊氣缸旋轉把夾緊氣缸上的工件送入磨床進行磨削,都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