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及應用方法
【專利摘要】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及應用方法是軸承磨床磨削技術,它解決了其它同類技術存在的問題,它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磨超加工及外徑檢測所需設備用龍門式機械手和自動輸送帶進行連線整合,它是由輸送帶、龍門機械手、輸送帶相連,實現一端半成品進入生產線,另一端直接自動出成品的高度智能化加工和在線檢測。
【專利說明】 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及應用方法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軸承磨床磨削技術,尤其是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及應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生產線在國內、外還沒有實際應用。電機軸承磨超加工設備主要由軸承外圈外徑粗磨,軸承外圈溝道粗磨,軸承外圈外徑精磨,軸承外圈溝道精磨,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五臺設備完成。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加工精度不穩定、廢品率高且占用人力成本高,不利于大批量的產出高品質和高穩定性的精密電機軸承內圈。
[0002]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機多用的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及應用方法,它解決了其它同類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磨超加工及外徑檢測所需設備用龍門式機械手和自動輸送帶進行連線整合。實現一端半成品進入生產線,另一端直接自動出成品的高度智能化加工和在線檢測;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中,軸承外圈儲料盤與第一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與第一輸送帶的末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與第一平板式退磁機相連,第一平板式退磁機與第二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與第二輸送帶的末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與第二平板式退磁機相連,第二平板式退磁機與第三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與第三輸送帶的末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與第三平板式退磁機相連,第三平板式退磁機與第四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四輸送帶的末端與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相連,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與第五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與第五輸送帶的末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與第四平板式退磁機相連,第四平板式退磁機與第六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六輸送帶的末端與第五龍門機械手相連,第五龍門機械手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與第七輸送帶的首端相連,第七輸送帶的末端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相連。
[0003]本發明的應用方法: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中,軸承外圈儲料盤與第一輸送帶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從第一輸送帶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取出放到第一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進入第二輸送帶,第二龍門機械手從第二輸送帶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內加工,力口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取出放到第二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進入第三輸送帶,第三龍門機械手從第三輸送帶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取出放到第三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進入第四輸送帶,第四輸送帶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送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內進行自動檢測,檢測合格后自動進入第五輸送帶,第四龍門機械手從第五輸送帶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取出放到第四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進入第六輸送帶,第五龍門機械手從第六輸送帶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內超精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取出放到第七輸送帶,第七輸送帶再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放到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中。
[000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填補了國內在該項目上的空白,可以實現大批量的產出高品質和高穩定性的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而且還在調整方便、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產品加工智能化、降低能耗、清潔環保上進行了優化。
[0005]【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圖1為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 2、軸承外圈儲料盤 3、第一輸送帶 4、第一龍門機械手 5、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 6、第一平板式退磁機 7、第二輸送帶 8、第二龍門機械手 9、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 10、第二平板式退磁機 11、第三輸送帶 12、第三龍門機械手 13、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 14、第三平板式退磁機 15、第四輸送帶 16、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 17、第五輸送帶 18、第四龍門機械手 19、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 20、第四平板式退磁機 21、第六輸送帶 22、第五龍門機械手23、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 24、第七輸送帶 25、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發明是由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1、軸承外圈儲料盤2、第一輸送帶3、第一龍門機械手4、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第二輸送帶
7、第二龍門機械手8、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第三輸送帶11、第三龍門機械手12、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第四輸送帶15、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第五輸送帶17、第四龍門機械手18、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第六輸送帶21、第五龍門機械手22、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第七輸送帶24、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連接而成,它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磨超加工及外徑檢測所需設備用龍門式機械手和自動輸送帶進行連線整合,實現一端半成品進入生產線,另一端直接自動出成品的高度智能化加工和在線檢測;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2中,軸承外圈儲料盤2與第一輸送帶3的首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與第一輸送帶3的末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與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相連,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與第二輸送帶7的首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8與第二輸送帶7的末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8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與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相連,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與第三輸送帶11的首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12與第三輸送帶11的末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12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與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相連,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與第四輸送帶15的首端相連,第四輸送帶15的末端與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相連,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與第五輸送帶17的首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18與第五輸送帶17的末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18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與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相連,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與第六輸送帶21的首端相連,第六輸送帶21的末端與第五龍門機械手22相連,第五龍門機械手22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與第七輸送帶24的首端相連,第七輸送帶24的末端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相連。
[0006]實施例2、本發明的應用方法是: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2中,軸承外圈儲料盤2與第一輸送帶3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從第一輸送帶3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5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一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進入第二輸送帶7,第二龍門機械手8從第二輸送帶7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三輸送帶11,第三龍門機械手12從第三輸送帶11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四輸送帶15,第四輸送帶15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送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內進行自動檢測,檢測合格后自動進入第五輸送帶17,第四龍門機械手18從第五輸送帶17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六輸送帶21,第五龍門機械手22從第六輸送帶21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內超精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I取出放到第七輸送帶24,第七輸送帶24再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I放到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中。
【權利要求】
1.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它是由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軸承外圈儲料盤(2)、第一輸送帶(3)、第一龍門機械手(4)、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第二輸送帶(7)、第二龍門機械手(8)、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第三輸送帶(11)、第三龍門機械手(12)、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第四輸送帶(15)、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第五輸送帶(17)、第四龍門機械手(18)、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第六輸送帶(21)、第五龍門機械手(22)、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第七輸送帶(24)、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連接而成,其特征是:它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磨超加工及外徑檢測所需設備用龍門式機械手和自動輸送帶進行連線整合,實現一端半成品進入生產線,另一端直接自動出成品的高度智能化加工和在線檢測;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2)中,軸承外圈儲料盤(2)與第一輸送帶(3)的首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與第一輸送帶(3)的末端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與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相連,第一平板式退磁機(6)與第二輸送帶7的首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8)與第二輸送帶(7)的末端相連,第二龍門機械手(8)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與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相連,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與第三輸送帶(11)的首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12)與第三輸送帶(11)的末端相連,第三龍門機械手(12)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與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相連,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與第四輸送帶(15)的首端相連,第四輸送帶(15)的末端與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相連,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與第五輸送帶(17)的首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18)與第五輸送帶(17)的末端相連,第四龍門機械手(18 )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 )與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 )相連,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與第六輸送帶(21)的首端相連,第六輸送帶(21)的末端與第五龍門機械手(22)相連,第五龍門機械手(22)跨過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與第七輸送帶(24)的首端相 連,第七輸送帶(24)的末端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相連。
2.精密電機軸承外圈自動磨超裝置的應用方法,其特征是: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位于軸承外圈儲料盤(2)中,軸承外圈儲料盤(2)與第一輸送帶(3)相連,第一龍門機械手(4 )從第一輸送帶(3 )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床(5 )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粗磨機(5)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一平板式退磁機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進入第二輸送帶(7),第二龍門機械手(8)從第二輸送帶(7)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粗磨機床(9)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二平板式退磁機(10)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三輸送帶(11),第三龍門機械手(12)從第三輸送帶(11)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精磨機床(13)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內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三平板式退磁機(14)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四輸送帶(15),第四輸送帶(15)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送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外徑自動檢測機(16)內進行自動檢測,檢測合格后自動進入第五輸送帶(17),第四龍門機械手(18)從第五輸送帶(17)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內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精磨機床(19)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取出放到第四平板式退磁機(20)上,退磁后,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I)進入第六輸送帶(21),第五龍門機械手(22)從第六輸送帶(21)的末端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半成品(I)拿起后放入到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內超精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從數控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溝道超精機(23)內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I)取出放到第七輸送帶(24),第七輸送帶(24)再將精密電機軸承外圈成品(I)放到軸承外圈成品接料盤(25)中。`
【文檔編號】B24B33/05GK103506899SQ201310363634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王玉峰, 張振林 申請人:濮陽貝英數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