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砂芯模具排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砂芯模具狹窄處排氣結構。
背景技術:
砂芯模具在制芯時需要排氣,模具排氣效果越好,模具射出的砂芯就越飽滿結實。模具的排氣結構一般通過在模具型腔內開設射砂嘴、布頂芯桿或者加排氣塞等方法來實現。但模具型腔一般都比較復雜,有些砂芯模具狹窄處的型腔由于種種原因而無法布置射嘴、頂芯桿或者排氣塞等排氣結構。而如果這些狹窄處沒有排氣結構,則此處的砂芯就不飽滿結實,容易形成死角。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適用于各種類型的砂芯模具狹窄處排氣的排氣結構。在所述的下芯盒鑲塊上設計有木螺釘安裝孔和溝槽狀的排氣槽。其中,木螺釘模樣安裝在下芯盒鑲塊上,形成砂芯的木螺釘孔。下芯盒鑲塊安裝在下芯盒背面,并用下芯盒鑲塊壓板固定。下芯盒鑲塊設計有砂芯模具的一部分型腔,下芯盒、木螺釘模樣與下芯盒鑲塊一起形成完整的下芯盒型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砂芯模具排氣結構,包括下芯盒、木螺釘模樣、下芯盒鑲塊和下芯盒鑲塊壓板,其特征在于下芯盒(I)底內腔安裝有下芯盒鑲塊
(2),下芯盒鑲塊(2)底面有下芯盒鑲塊壓板(6)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與下芯盒(I)固緊,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木螺釘安裝孔(7),和有溝槽狀的排氣槽(9)。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模具砂芯型腔(8)。排氣槽(9)設在模具砂芯型腔(8)和下芯盒鑲塊(2)的面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簡單,裝卸靈活,易于清理;2、模具排氣效果好,射出砂芯飽滿結實;3、模具尺寸精度好。4、可以應用于各種類型的砂芯模具狹窄處的排氣。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具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芯盒鑲塊三維示意圖。圖1 圖2中,下芯盒(I)、下芯盒鑲塊(2)、木螺釘模樣(3)、芯盒分型面⑷、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下芯盒鑲塊壓板(6)、木螺釘安裝孔(7)、模具砂芯型腔(8)、排氣槽(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結構和使用方法。[0016]本實用新型一種砂芯模具狹窄處的排氣結構,包括下芯盒、木螺釘模樣、下芯盒鑲塊、下芯盒鑲塊壓板。在所述的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木螺釘安裝孔(7)和溝槽狀的排氣槽(9)。下芯盒鑲塊(2)安裝在下芯盒(I)的內腔底面,并相互通過下芯盒鑲塊壓板(6)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固緊。使用時,把下芯盒鑲塊(2)從下芯盒I背面安裝在下芯盒(I)上,然后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把下芯盒鑲塊壓板(6)固定在下芯盒(I)上,從而把下芯盒鑲塊(2)固定在下芯盒(I)上。然后把木螺釘模樣(3)安裝在下芯盒鑲塊(2)上,形成砂芯的木螺釘孔。下芯盒鑲塊(2)安裝在下芯盒(I)背面,并用下芯盒鑲塊壓板(6)固定。射砂充型時,雖然下芯盒鑲塊(2)上的模具砂芯型腔(8)在下芯盒(2)上比較深比較窄,但由于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12處寬0.2MM-0.3MM的槽溝狀的排氣槽(9),此處芯砂隨著氣體迅速填滿下芯盒鑲塊(2)上的模具砂芯型腔(8)。其中,木螺釘模樣(3)形成砂芯的木螺釘孔。下芯盒鑲塊(2)上的模具砂芯型腔(8)形成下芯盒型腔的一部分。下芯盒(I)、木螺釘模樣(3)與下芯盒鑲塊(2) —起形成完整的下芯盒型腔。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砂芯模具排氣結構,包括下芯盒、木螺釘模樣、下芯盒鑲塊和下芯盒鑲塊壓板,其特征在于下芯盒(I)底內腔安裝有下芯盒鑲塊(2),下芯盒鑲塊(2)底面有下芯盒鑲塊壓板(6)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與下芯盒(I)固緊,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木螺釘安裝孔(7),和有溝槽狀的排氣槽(9)。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芯模具排氣結構,其特征在于下芯盒鑲塊(2)上設計有模具砂芯型腔(8)。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砂芯模具排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排氣槽(9)設在模具砂芯型腔(8)和下芯盒鑲塊(2)的 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砂芯模具排氣結構,包括下芯盒、木螺釘模樣、下芯盒鑲塊和下芯盒鑲塊壓板。特征是所述的下芯盒鑲塊上設計有木螺釘安裝孔和溝槽狀的排氣槽。本實用新型把砂芯模具成型部分的狹窄處做成鑲塊的形式,具有結構簡單,裝卸方便,易于清理,模具排氣效果好,射出砂芯飽滿結實等的優點。對于冷芯盒,此排氣結構還可以讓固化氣體穿透整個砂芯,保證模具狹窄處的砂芯不產生死角。該新型模具排氣結構能適應各種類型的砂芯模具狹窄處的排氣。
文檔編號B22C15/24GK203076539SQ201320023628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楊基, 謝永澤, 傅顯珍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