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鑄模具排氣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壓鑄模具排氣塊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壓鑄模具排氣塊。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實現模具中坯體的局部快速冷卻,壓鑄模具中多根據需要在合適的位置設置排氣塊。但是,通常的排氣塊在使用過程中易于出現如下問題:1、易于造成渣料回流;2、易于飛料;3、溶液易于飛出。發明內容[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鑄模具排氣塊,它具有能夠有效避免渣料回流的特點。進一步,它具有能夠降低飛料幾率以及能夠有效阻止溶液飛出的特點。[0004]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壓鑄模具排氣塊,包括本體,該本體的前表面上沿該本體的豎向設有排氣槽,所述排氣槽為并排設置的3個。[0005]所述本體的后部沿該本體的橫向設有定位卡槽。[0006]所述本體內設有冷卻水腔。[0007]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1、能夠避免渣料回流。本發明的壓鑄模具排氣塊通過將排氣槽分開為3個,增加了在模具尾部進行的排渣到達模具前部的同步性,從而降低了渣料回流的幾率。2、能夠降低飛料幾率。本發明的壓鑄模具排氣塊通過設于其上的定位卡槽和模具上的定位塊卡合,避免了排氣塊的后退,從而避免了飛料現象的產生。3、能夠有效阻止溶液飛出。本發明的壓鑄模具排氣塊內部設有冷卻水腔,該冷卻水腔中添加入冷卻水以后,加速了溶液的降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溶液的飛出。
[0008]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0009]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主視圖;[0010]圖2是圖1的左視圖;[0011]圖3是圖1的俯視圖。[0012]圖中:10、本體,11、排氣槽,12、定位卡槽,13、冷卻水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例,見圖1至圖3所示:壓鑄模具排氣塊,包括本體10,該本體10的前表面上沿該本體10的豎向設有排氣槽11,且該排氣槽11為并排設置的3個。當然,該3個排氣槽11相互之間具有適當的距離。這樣,增加了在模具尾部進行的排渣到達模具前部的同步性,從而降低了渣料回流的幾率。優化的:[0015]該本體10的后部沿該本體10的橫向設有定位卡槽12。當然,此時的模具上設有相應的定位塊,該定位塊和定位卡槽12卡合后,避免了該排氣塊的后退位移,從而避免了飛料現象。[0016]該本體10內設有冷卻水腔13。這樣,向該冷卻水腔13中添加入冷卻水以后,即可加速溶液的降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溶液的飛出。[0017]壓鑄模具排氣塊的其它結構和原理與現有技術相同,這里不再贅述。[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 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壓鑄模具排氣塊,包括本體(10),該本體(10)的前表面上沿該本體(10)的豎向設有排氣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槽(11)為并排設置的3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鑄模具排氣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0)的后部沿該本體(10)的橫向設有定位卡槽(1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鑄模具排氣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0)內設有冷卻水腔(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鑄模具排氣塊,包括本體,該本體的前表面上沿該本體的豎向設有排氣槽,所述排氣槽為并排設置的3個。優化后,所述本體的后部沿該本體的橫向設有定位卡槽;所述本體內設有冷卻水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是能夠避免渣料回流、能夠降低飛料幾率、能夠有效阻止溶液飛出。
文檔編號B22D17/22GK203140728SQ20132004902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陳良進 申請人:佛山市南海里水啟新模具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