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包括用于存放磨料的貯砂箱以及用于混砂的混砂箱,所述貯砂箱底面上設置的出料口與混砂箱下部設置的進砂口通過進砂管相連通,所述混砂箱的進砂口位于貯砂箱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進砂管與混砂箱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2°~45°;所述混砂箱位于進砂口下方的側壁上還設置進氣口,進氣口與氣壓大于0.5MPa的進氣管相連通;混砂箱的頂端側壁上設置出砂口,出砂口通過出砂管與待噴砂管件連通。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噴砂時磨料的吸入方式,解決了內徑為的兩端開口的小直徑管件內壁的噴砂問題。
【專利說明】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進行表面處理時使用的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噴砂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噴砂主要用于零部件表面的處理,是指采用壓縮空氣為動力,將銅礦砂、石英砂、金剛砂、鐵砂或海砂等磨料以高速度形成高速噴射束,噴射到需處理的工件表面以除去銹、氧化皮或其它表面污物,利用磨料對工件表面的沖擊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獲得一定的清潔度和合適的粗糙度。噴砂是噴漆等表面處理方法的前期處理,可使工件表面的機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勞性,增加了工件表面和涂層之間的附著力,延長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裝飾。
[0003]現有噴砂技術按照磨料與氣流混合形成砂氣射流的方式可分為射吸式和壓力式兩種噴砂方式。其中壓力式噴砂的砂氣混合方式是:采用壓力容器貯砂箱,將貯砂箱中的磨料通過調節閥利用氣壓壓入噴砂管,在噴砂管中磨料與助推氣體混合后通過砂氣噴嘴形成工作砂氣射流。射吸式噴砂的砂氣射流形成方式是:高壓氣體通過噴嘴形成高速氣體射流,高速氣流產生負壓吸附效應,高速空氣射流吸引磨料混入其中并使之加速,再通過砂氣噴嘴形成砂氣射流。
[0004]射吸式噴砂形成砂氣射流的方法簡便、成本低廉,適用于對零件的外表面和不受空間約束有自由空間零件內腔的處理,目前使用廣泛。但是對于直徑小于(plOmm的管件內壁進行噴砂處理時,由于管件的直徑較小、管腔內的氣阻較大,此類裝置就會失去射吸作用,從而不能實現對管件內壁的噴砂處理。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可以對內徑為(p2miri ~ (plOmm之間的管件內壁進行噴砂處理。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包括用于存放磨料的貯砂箱以及用于混砂的混砂箱,貯砂箱底面上設置的出料口與混砂箱下部設置的進砂口通過進砂管相連通,所述混砂箱的進砂口位于貯砂箱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進砂管與混砂箱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2°?45。;所述混砂箱位于進砂口下方的側壁上還設置進氣口,進氣口與氣壓大于0.5MPa的進氣管相連通;混砂箱的頂端側壁上設置出砂口,出砂口通過出砂管與待噴砂管件連通。
[0008]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貯砂箱下部的側壁上設置用于觀察貯砂箱中的磨料剩余量的觀察窗,所述觀察窗的耐壓值與貯砂箱的耐壓值相對應。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貯砂箱的頂端設置有用于密封貯砂箱的端
至JHL ο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端蓋包括由耐壓密封材料組成的中間隔層、與中間隔層形狀相應的頂層和設置有與貯砂箱加料口相應的通孔的底層,所述底層與貯砂箱固定連接,頂層和中間隔層與底層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0012]本實用新型將貯砂箱中的磨料通過進砂管加入混砂箱,在混砂箱中依靠磨料的重力和進氣管中的氣體混合,改變了噴砂時磨料的吸入方式,解決了內徑為φ2ιπηι ~ φ?Omm的兩端開口的小直徑管件內壁的噴砂問題。
[0013]進砂口設置在出料口的下方以及將進砂管與混砂箱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42°~45°,保證了貯砂箱中的磨料依靠重力可以通過進砂管順利進入混砂箱中。在貯砂箱的下部設置觀察窗,方便確定貯砂箱中的磨料剩余量,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磨料短缺的情況,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0014]在貯砂箱頂端設置用于密封貯砂箱的端蓋,確保貯砂箱中的壓力穩定。端蓋設置成三層,底層與貯砂箱固定連接,其余兩層與底層通過螺栓連接,在底層上設置有與加料口對應的通孔,有利于端蓋的拆裝,加料方便。中間隔層有耐壓密封材料組成,有利于貯砂箱保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其中,1、貯砂箱,2、觀察窗,3、進砂管,4、進氣管,5、混砂箱,6、出砂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貯砂箱1、混砂箱5和出砂管6。所述貯砂箱I用于存放磨料,混砂箱5用于混砂。
[0019]本實施例在使用過程中,貯砂箱中的壓力設置為0.7MPa。所述貯砂箱I的頂端連接一端蓋,用于密封貯砂箱1,保持貯砂箱I內的壓力穩定。所述端蓋分為三層:頂層、中間隔層和底層。其中中間隔層由橡膠組成,也可選用其它的耐壓密封材料。頂層與中間隔層外形相對應;底層外形也與中間隔層相對應,并且在與貯砂箱I加料口相對應的位置處還開設通孔,方便添加磨料。所述底層的下端面與貯砂箱I焊接固定,頂層和中間隔層與底層通過螺栓連接,在加料時方便拆裝。貯砂箱I的出料口設置在在貯砂箱I的底面上。
[0020]貯砂箱I的下部的側壁上設置一觀察窗2,用于觀察貯砂箱I中的磨料剩余量。為不影響貯砂箱I的正常使用,所述觀察窗2需要能承受大于0.7MPa的壓力值。
[0021]混砂箱5的進砂口開設在混砂箱5下部的側壁上,且混砂箱5的進砂口位于貯砂箱I出料口的下方;混砂箱5的進砂口與貯砂箱I的出料口通過進砂管3相連通。為保證磨料能夠順利從貯砂箱I進入混砂箱5,所述進砂管3與混砂箱5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42°~45°,在本實施例中該夾角設置為45°。在混砂箱5的下部、與進砂口相背離的的另一側側壁上設置進氣口,為確保磨料混合均勻,將進氣口設置在進砂口的下方。進氣口通過進氣管4與高壓氣源連通,進氣管4所承受的氣壓大于0.5MPa。在混砂箱5的頂端側壁上設置出砂口,出砂口通過出砂管6與待噴管件相連通。[0022]本實用新型可以實現對內徑為φ2〗τυη ~ φ I Omm管件內壁的噴砂處理。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若待噴管件距離較遠,可以在出砂管6處通過噴砂管與待噴管件連通 。
【權利要求】
1.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包括用于存放磨料的貯砂箱(I)以及用于混砂的混砂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貯砂箱(I)底面上設置的出料口與混砂箱(5)下部設置的進砂口通過進砂管(3)相連通,所述混砂箱(5)的進砂口位于貯砂箱(I)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進砂管(3)與混砂箱(5)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2°?45° ;所述混砂箱(5)位于進砂口下方的側壁上還設置進氣口,進氣口與氣壓大于0.5MPa的進氣管(4)相連通;混砂箱(5)的頂端側壁上設置出砂口,出砂口通過出砂管(6)與待噴砂管件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貯砂箱(I)下部的側壁上設置用于觀察貯砂箱(I)中的磨料剩余量的觀察窗(2 ),所述觀察窗的耐壓值與貯砂箱(I)的耐壓值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項所述的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貯砂箱(I)的頂端設置有用于密封貯砂箱的端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直徑管件內壁噴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包括由耐壓密封材料組成的中間隔層、與中間隔層形狀相應的頂層和設置有與貯砂箱(I)加料口相應的通孔的底層,所述底層與貯砂箱(I)固定連接,頂層和中間隔層與底層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文檔編號】B24C3/02GK203438081SQ201320404967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8日
【發明者】張磊, 王保民, 李勝利, 張志軍, 李建新, 韓靜, 張國庭, 孔國平, 高文憲 申請人:河北華北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