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鑄造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鑄造艙,由支架、艙門、艙室及控制系統構成,艙室安裝在機架上,艙門與艙室鉸接,控制系統安裝在艙室外側,艙室底部及頂部分別設置下滑軌及上滑軌,艙室壁上另設安全閥、電子壓力表、電子真空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攝像機、電磁真空電磁閥、電磁加壓電磁閥及緊急泄壓閥,其中真空電磁閥、加壓電磁閥另通過管道與氣泵連接,控制系統由數據處理模塊、驅動模塊、通訊模塊及視頻采集模塊構成。本新型較傳統的生產設備,極大簡化了生產工序,同時自動化程度顯著提升,且自動化系統運行穩定強,同時可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從而有效的實現了澆鑄過程自動完成,從而極大的穩定產品質量,降低殘次品及廢品率。
【專利說明】一種全自動鑄造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鑄造艙,屬鑄造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現有的鑄造工藝中,在針對大表面積薄壁零件的使用的壁式結構進行生產時,傳統的工藝往往需要由澆鑄設備增壓設備至少兩臺設備共同來完成,因為場地限制、使用設備分布位置等因素,往往需要對澆鑄沙箱進行多次轉運,由此一方面增加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也在轉運過程中因為沙箱內溫度及壓力等變化劇烈,且易出現顛簸等現象,極易草成零件不易澆鑄成型或存在嚴重缺陷,產品質量難以穩定,為了克服這一問題,目前也專用的一體式集澆鑄、增壓等功能與一體的設備,雖然目前該類設備可以有效的減少沙箱轉運次數,有助于提高產品品質,但由于其自動化程度較低,生產過程中極易收到操作人員影響,且勞動強度也較大,因此也不能有效滿足實際生產使用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全自動鑄造艙。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全自動鑄造艙,由支架、艙門、艙室及控制系統構成,艙室安裝在機架上,艙門與艙室鉸接,控制系統安裝在艙室外側,艙門與艙室結合處另設氣密圈,艙室底部及頂部分別設置下滑軌及上滑軌,下滑軌上另設置升降工作臺,升降工作臺上表面至少設置一個沙箱,上滑軌另設倒流器及澆鑄器,所述的下滑軌及上滑軌上均設驅動機構,所述的驅動機構另分別與升降工作臺、倒流器及澆鑄器連接,所述的升降工作臺、倒流器及澆鑄器上均設置至少兩個限位開關,所述的艙室壁上另設安全閥、電子壓力表、電子真空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攝像機、電磁真空電磁閥、電磁加壓電磁閥及緊急泄壓閥,其中真空電磁閥、加壓電磁閥另通過管道與氣泵連接,所述的控制系統由數據處理模塊、驅動模塊、通訊模塊及視頻采集模塊構成,其中通訊模塊分別與數據處理模塊、通訊模塊、視頻采集模塊、驅動機構、限位開關、電子壓力表、電子真空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磁真空電磁閥、電磁加壓電磁閥及氣泵電氣連接,所述的通訊模塊另設通訊端口,且嵌于艙室外表面,所述的視頻采集模塊另與攝像機電氣連接。
[0006]本新型較傳統的生產設備,在有效的減少了設備使用數量,極大簡化了生產工序,同時自動化程度顯著提升,且自動化系統運行穩定強,同時可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監控,從而有效的實現了澆鑄過程自動完成,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小,人為因素影響小,從而極大的穩定產品質量,降低殘次品及廢品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新型電氣原理框圖。【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全自動鑄造艙,由支架1、艙門2、艙室3及控制系統4構成,艙室3安裝在機架I上,艙門2與艙室3鉸接,控制系統4安裝在艙室3外側,所述艙門2與艙室3結合處另設氣密圈24,所述的艙室3底部及頂部分別設置下滑軌6及上滑軌7,所述的下滑軌6上另設置升降工作臺5,升降工作臺5上表面至少設置一個沙箱8,所述上滑軌7另設倒流器9及澆鑄器10,所述的下滑軌6及上滑軌7上均設驅動機構11,所述的驅動機構11另分別與升降工作臺5、倒流器9及澆鑄器10連接,所述的升降工作臺5、倒流器9及澆鑄器10上均設置至少兩個限位開關12,所述的艙室3壁上另設安全閥13、電子壓力表14、電子真空表15、壓力傳感器16、溫度傳感器17、攝像機18、電磁真空電磁閥19、電磁加壓電磁閥20及緊急泄壓閥21,其中電磁真空電磁閥19、電磁加壓電磁閥20另通過管道與氣泵22連接,所述的控制系統由數據處理模塊、驅動模塊、通訊模塊及視頻采集模塊構成,其中驅動模塊分別與數據處理模塊、通訊模塊、視頻采集模塊、驅動機構11、限位開關12、電子壓力表14、電子真空表15、壓力傳感器16、溫度傳感器17、電磁真空電磁閥18、電磁加壓電磁閥19及氣泵22電氣連接,所述的通訊模塊另設通訊端口 23,且嵌于艙室3外表面,所述的視頻采集模塊另與攝像機18電氣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鑄造艙,由支架、艙門、艙室及控制系統構成,艙室安裝在機架上,艙門與艙室鉸接,控制系統安裝在艙室外側,艙門與艙室結合處另設氣密圈,艙室底部及頂部分別設置下滑軌及上滑軌,下滑軌上另設置升降工作臺,升降工作臺上表面至少設置一個沙箱,上滑軌另設倒流器及澆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滑軌及上滑軌上均設驅動機構,所述的驅動機構另分別與升降工作臺、倒流器及澆鑄器連接,所述的升降工作臺、倒流器及澆鑄器上均設置至少兩個限位開關,所述的艙室壁上另設安全閥、電子壓力表、電子真空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攝像機、電磁真空電磁閥、電磁加壓電磁閥及緊急泄壓閥,其中真空電磁閥、加壓電磁閥另通過管道與氣泵連接,所述的控制系統由數據處理模塊、驅動模塊、通訊模塊及視頻采集模塊構成,其中通訊模塊分別與數據處理模塊、通訊模塊、視頻采集模塊、驅動機構、限位開關、電子壓力表、電子真空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電磁真空電磁閥、電磁加壓電磁閥及氣泵電氣連接,所述的通訊模塊另設通訊端口,且嵌于艙室外表面,所述的視頻采集模塊另與攝像機電氣連接。
【文檔編號】B22D25/02GK203495192SQ20132056539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孫尚松 申請人:河南正旭精密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