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出坯輥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包括輥道底座,輥道底座的一側均勻設有傳動電機,傳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輥子,輥子的兩端與輥道底座的兩側轉動連接,所述輥道底座設置于輥道升降機構上。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出坯輥道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在輥道底座下設置了輥道升降傳動機構,讓輥道與滑軌冷床對接,避免了鑄坯與輥子長期的連續滑動摩擦,有效延長了輥道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本身的安裝調試也較為方便,實際使用效率較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市場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升降出坯輥道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連鑄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升降出坯輥道。
技術背景
[0002]連鑄機鑄坯生產過程中,均要頻繁使用鑄坯出坯裝置,然而,現有出坯方式中使用的出坯輥道輥子表面標高均是不變的,每次橫向出坯時,高溫鑄坯與輥子表面滑動摩擦,連續生產過程中,輥子表面磨損嚴重,降低輥子使用壽命,頻繁修復或者更換輥子會加大生產成本;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有的生產廠家在出坯輥道下面安裝翻鋼裝置,把鑄坯翻到高于出坯輥面的滑軌面上再向兩側橫向出坯,避免了熱坯與輥子的連續摩擦,但是現有翻坯裝置本身機構也較復雜,也會造成在出坯輥道區域設備布置安裝困難,從而造成經濟成本不降反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升降出坯輥道。該裝置能有效減少出坯輥道與鑄坯之間長期的滑動摩擦,延長了出坯輥道的使用壽命。
[0004]為實現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升降出坯輥道,包括輥道底座,輥道底座的一側均勻設有傳動電機,傳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輥子,輥子的兩端與輥道底座的兩側轉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道底座設置于輥道升降機構上。
[0005]進一步地,所述輥道升降機構包括升降框架,升降框架的底部設有第一滑輪,第一滑輪與升降支座滑動連接,升降支座頂部設有與水平面呈夾角的支座滑道,第一滑輪與支座滑道配合滑動,輥道底座設置于升降框架上。
[0006]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框架包括兩側的升降橫梁,兩側的升降橫梁之間通過升降連桿固定連接,每側升降橫梁的底部兩側設有第一滑輪,頂部兩側設有第二滑輪,輥道底座的底部設有輥道滑道,第二滑輪與輥道滑道配合滑動。
[0007]進一步地,所述升降框架的一側的升降連桿的中部連接有升降傳動桿,升降傳動桿連接有升降傳動軸,升降傳動軸與液壓缸的輸出端鉸接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輥道底座的底面設有導向連接板,導向連接板與導向桿的一端鉸接連接,導向桿的另一端鉸接于固定板上。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連接板有兩塊,分別設置于輥道底座的底面兩側。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出坯輥道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在輥道底座下設置了輥道升降傳動機構,讓輥道與滑軌冷床對接,避免了鑄坯與輥子長期的連續滑動摩擦,有效延長了輥道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本身的安裝調試也較為方便,實際使用效率較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和市場應用價值。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4]其中,I一輥道底座,2—傳動電機,3—輥子,4一輥道升降機構,5—升降框架,6—第一滑輪,7—升降支座,8—支座滑道,9一升降橫梁,10—升降連桿,11 一第二滑輪,12—輥道滑道,13—升降傳動桿,14一升降傳動軸,15—液壓缸,16—導向連接板,17-導向桿,18—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如圖1?3所示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包括輥道底座I,輥道底座I的一側均勻設有傳動電機2,傳動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輥子3,輥子3的兩端與輥道底座I的兩側轉動連接,所述輥道底座I設置于輥道升降機構4上。輥道升降機構4帶動輥道底座I下降,當出坯輥道降到與滑軌冷床平齊的位置,再由移坯機構將鑄坯移到滑軌冷床(或步進冷床)上,鑄坯移走后再通過輥道升降機構4帶動輥道底座上升至原位置,等待下次出坯。
[0017]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輥道升降機構4包括升降框架5,升降框架5的底部設有第一滑輪6,第一滑輪6與升降支座7滑動連接,升降支座7頂部設有與水平面呈夾角的支座滑道8,第一滑輪6與支座滑道8配合滑動,輥道底座I設置于升降框架5上。第一滑輪6與支座滑道8配合滑動,帶動升降框架5上升或下降,再由升降框架5帶動輥道底座I上升或下降,實現整體結構的升降功能。
[0018]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升降框架5包括兩側的升降橫梁9,兩側的升降橫梁9之間通過升降連桿10固定連接,每側升降橫梁9的底部兩側設有第一滑輪6,頂部兩側設有第二滑輪11,輥道底座I的底部設有輥道滑道12,第二滑輪11與輥道滑道12配合滑動。第二滑輪11和輥道滑道12配合滑動,保證輥道底座I與升降框架5的滑動連接平穩可靠。
[0019]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升降框架5的一側的升降連桿10的中部連接有升降傳動桿13,升降傳動桿13連接有升降傳動軸14,升降傳動軸14與液壓缸15的輸出端鉸接連接。液壓缸15帶動升降傳動軸14,升降傳動軸14帶動升降傳動桿13,升降傳動桿13帶動升降框架5滑動,實現工作過程的全自動,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0]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輥道底座I的底面設有導向連接板16,導向連接板16與導向桿17的一端鉸接連接,導向桿17的另一端鉸接于固定板18上。且所述導向連接板16有兩塊,分別設置于輥道底座I的底面兩側。輥道底座I在導向桿17的帶動下,平穩升降,進一步保證了升降的穩定性,結構簡單,實用效果好。
[0021]本實用新型在保證輥道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合理設置了輥道升降機構4,升降框架5與輥道底座I之間滑動平穩,升降框架5帶動輥道底座I下降至滑軌冷床平面時,利用移坯機構將鑄坯移到滑軌冷床上,避免了鑄坯與輥道的長期連續摩擦,延長了輥道的使用壽命。且由于升降框架5是沿斜坡做滑動運動,實現上升或下降的功能,因此整體結構的運動較為平穩。通過導向桿17的結構調節限制輥道底座I的水平位置,進一步保證了出坯輥道升降平穩。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合理,實用性好。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升降出還棍道,包括棍道底座(I),棍道底座(I)的一側均勻設有傳動電機(2),傳動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輥子(3),輥子(3)的兩端與輥道底座(I)的兩側轉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道底座(I)設置于輥道升降機構(4)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道升降機構(4)包括升降框架(5),升降框架(5)的底部設有第一滑輪(6),第一滑輪(6)與升降支座(7)滑動連接,升降支座(7 )頂部設有與水平面呈夾角的支座滑道(8 ),第一滑輪(6 )與支座滑道(8 )配合滑動,輥道底座(I)設置于升降框架(5)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5)包括兩側的升降橫梁(9),兩側的升降橫梁(9)之間通過升降連桿(10)固定連接,每側升降橫梁(9)的底部兩側設有第一滑輪(6),頂部兩側設有第二滑輪(11),輥道底座(I)的底部設有輥道滑道(12 ),第二滑輪(11)與輥道滑道(12)配合滑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5)的一側的升降連桿(10 )的中部連接有升降傳動桿(13 ),升降傳動桿(13)連接有升降傳動軸(14 ),升降傳動軸(14)與液壓缸(15)的輸出端鉸接連接。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輥道底座(I)的底面設有導向連接板(16 ),導向連接板(16 )與導向桿(17 )的一端鉸接連接,導向桿(17 )的另一端鉸接于固定板(18)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升降出坯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連接板(16)有兩塊,分別設置于輥道底座(I)的底面兩側。
【文檔編號】B22D11/128GK203541477SQ201320576076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楊秀勤, 張 杰 申請人:武漢旺姆連鑄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