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包括裝有油液的油槽,油槽內設置有加熱元件,油槽外圍安裝有恒溫夾套,在油槽下游端設置有第一過渡槽,在第一過渡槽的下游端設置有第二過渡槽,第一過渡槽的上端設置有油刷,第二過渡槽中間設置一過道。由于油槽中設置有加熱元件,使得油溫可以很容易地被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使得上油程序更加簡單,采用刷毛可以將包芯線上附著的油涂刷均勻,再穿過過道,將包芯線表面多余的油刮掉,真正的做到了機電一體化。
【專利說明】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鋼鐵冶金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氮化釩合金是一種新型合金添加劑,可以替代釩鐵用于微合金化鋼的生產。氮化釩合金添加于鋼中能提高鋼的強度、韌性、延展性及抗熱疲勞性等綜合機械性能,并使鋼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達到相同強度下,添加氮化釩節約釩加入量30-40 %,進而降低了成本。由于直接將氮化釩合金以塊狀形態加入鋼液中的回收率較低,因此現有技術中主要是通過向鋼液中喂入包芯線的方法實現鋼液釩、氮合金化。該方法是把塊狀或球狀氮化釩合金用物理方法破碎,再用鐵皮或鋼皮包制成包芯線,氮化釩合金形成包芯線的芯層,鐵皮或鋼皮形成包芯線的外皮;然后將上述包芯線通過喂線裝置喂入鋼包內的鋼液中,使鋼液釩、氮合金化。
[0003]在包芯線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包芯線的表面涂上一層油,但現有的過油技術會存在過油不均勻,導致浪費油的情況發生,而且生產效率也極低,生產出來的包芯線力學性能不達標。現在市面上中也有采用海綿吸收包芯線表面多余油液的廠家,但是海綿質地較薄,需要經常更換,增加了生產線的操作工序。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可以完全解決上述問題。
[0005]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包括裝有油液的油槽,所述的油槽具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口,所述的包芯線經所述的包芯線入口進入所述油槽并穿過所述的油槽中的油液使其表面附著上油,再經包芯線出口移出油槽,所述的油槽內設置有加熱元件,所述的油槽外圍安裝有恒溫夾套,在所述的油槽下游端設置有第一過渡槽,在所述第一過渡槽的下游端設置有第二過渡槽,所述的第一過渡槽的上端設置有油刷,所述的油刷安裝在刷頭上,所述的刷頭穿在一橫桿上,所述的刷頭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的第二過渡槽中間設置一過道。
[0007]進一步地,所述的過道外殼呈鏤空狀。
[0008]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過渡槽和第二過渡槽的底部設置有與油槽相通的管道,所述的管道上串接一臺油泵。
[0009]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過渡槽和第二過渡槽上均設置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
[001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油槽中設置有加熱元件,使得油溫可以很容易地被控制在適合的范圍內,使得上油程序更加簡單,采用刷毛可以將包芯線上附著的油涂刷均勻,再穿過過道,將包芯線表面多余的油刮掉,刮除的油通過過道鏤空的外殼過濾到第二過渡槽內,生產線開啟一段時間之后,第一過渡槽和第二過渡槽內的油量液面高度到達一定程度時,開啟管道上的油泵,將油液抽回到油槽中,達到了油液再利用的目的,真正的做到了機電一體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I為油槽,2為加熱元件,3為恒溫夾套,4為第一過渡槽,5為第二過渡槽,6為油刷,7為刷頭,8為過道,9為油泵。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包括裝有油液的油槽1,所述的油槽I具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口,所述的包芯線經所述的包芯線入口進入所述油槽I并穿過所述的油槽I中的油液使其表面附著上油,再經包芯線出口移出油槽1,所述的油槽I內設置有加熱元件2,所述的油槽I外圍安裝有恒溫夾套3,在所述的油槽I下游端設置有第一過渡槽4,在所述第一過渡槽4的下游端設置有第二過渡槽5,所述的第一過渡槽4的上端設置有油刷6,所述的油刷6安裝在刷頭7上,所述的刷頭7穿在一橫桿上,所述的刷頭7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的第二過渡槽5中間設置一過道8。所述的過道8外殼呈鏤空狀。所述的第一過渡槽4和第二過渡槽5的底部設置有與油槽I相通的管道,所述的管道上串接一臺油泵9。所述的第一過渡槽4和第二過渡槽5上均設置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口。
【權利要求】
1.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包括裝有油液的油槽,所述的油槽具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口,所述的包芯線經所述的包芯線入口進入所述油槽并穿過所述的油槽中的油液使其表面附著上油,再經包芯線出口移出油槽,所述的油槽內設置有加熱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槽外圍安裝有恒溫夾套,在所述的油槽下游端設置有第一過渡槽,在所述第一過渡槽的下游端設置有第二過渡槽,所述的第一過渡槽的上端設置有油刷,所述的油刷安裝在刷頭上,所述的刷頭穿在一橫桿上,所述的刷頭與電機相連接,所述的第二過渡槽中間設1333'-V.直一過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道外殼呈鏤空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過渡槽和第二過渡槽的底部設置有與油槽相通的管道,所述的管道上串接一臺油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芯線生產線的過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過渡槽和第二過渡槽上均設置有包芯線入口和包芯線出口。
【文檔編號】C21C7/00GK203668447SQ201320690836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4日
【發明者】邵峰 申請人:常州市新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