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定位臺的頂面內凹形成凹槽,凹槽為圓柱體結構,凹槽的底面內凹形成螺紋孔,凹槽中設置有限位臺,限位臺的底端與凹槽的底面接觸,限位臺的側壁與凹槽的側壁接觸,且限位臺的頂端和定位臺的頂端設置在同一平面內,限位臺上設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一端穿過限位臺后設置在螺紋孔內部;定位臺的頂面上設置有若干塊定位塊,定位塊的底端均與定位臺的頂面固定,限位臺設置在定位塊構成的區域中心處,定位塊朝向限位臺的側壁為弧面,定位塊朝向限位臺的弧面設置在同一個圓柱面上。該定位裝置通過設置定位塊、定位柱以及磁性的吸附圈共同作用,將鎢金合金制成的圓筒位置固定,在磨削時能夠防止圓筒的移動,使得端面磨削質量能夠保證。
【專利說明】 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屬于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磨削是指用磨料,磨具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磨削加工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切削加工方法之一。磨削加工,在機械加工隸屬于精加工(機械加工分粗加工,精加工,熱處理等加工方式),加工量少、精度高。在機械制造行業中應用比較廣泛,利用高速旋轉的砂輪等磨具加工工件表面的切削加工。磨削用于加工各種工件的內外圓柱面、圓錐面和平面,以及螺紋、齒輪和花鍵等特殊、復雜的成形表面。由于磨粒的硬度很高,磨具具有自銳性,磨削可以用于加工各種材料,包括淬硬鋼、高強度合金鋼、硬質合金、玻璃、陶瓷和大理石等高硬度金屬和非金屬材料。磨削速度是指砂輪線速度,一般為30?35米/秒,超過45米/秒時稱為高速磨削。磨削通常用于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精度可達IT8?5甚至更高,表面粗糙度一般磨削為/Pal.25?0.16微米,精密磨削為TPa0.16?0.04微米,超精密磨削為TPa0.04?0.01微米,鏡面磨削可達TPa0.01微米以下。磨削的比功率(或稱比能耗,即切除單位體積工件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比一般切削大,金屬切除率比一般切削小,故在磨削之前工件通常都先經過其他切削方法去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僅留0.1?I毫米或更小的磨削余量。隨著緩進給磨削、高速磨削等高效率磨削的發展,已能從毛還直接把零件磨削成形。也有用磨削作為荒加工的,如磨除鑄件的澆冒口、鍛件的飛邊和鋼錠的外皮等。
[0003]在磨削鎢金合金材料制成的圓筒端面時,由于鎢金材料的特殊性,不容易固定位置,使得鎢金材料制成的圓筒定位容易失效,在磨削時部件存在很大的移動,造成了端面磨削的質量不穩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鎢金材料制成的圓筒定位容易失效,在磨削時部件存在很大的移動,造成了端面磨削的質量不穩定的問題,設計了一種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利用其獨特的結構設計,解決了現有鎢金材料制成的圓筒定位容易失效,在磨削時部件存在很大的移動,造成了端面磨削的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臺,所述定位臺的頂面內凹形成凹槽,凹槽為圓柱體結構,凹槽的底面內凹形成螺紋孔,凹槽中設置有限位臺,限位臺的底端與凹槽的底面接觸,限位臺的側壁與凹槽的側壁接觸,且限位臺的頂端和定位臺的頂端設置在同一平面內,限位臺上設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一端穿過限位臺后設置在螺紋孔內部;定位臺的頂面上設置有若干塊定位塊,定位塊的底端均與定位臺的頂面固定,限位臺設置在定位塊構成的區域中心處,定位塊朝向限位臺的側壁為弧面,且所有定位塊朝向限位臺的弧面設置在同一個圓柱面上。定位臺作為支撐鎢金合金制成的圓筒結構部件底端面,磁性材料制成的吸附圈能夠起到吸附作用,利用設置在同一圓柱面上的定位塊緊密貼靠在外壁上進行支撐,定位柱插入到圓筒結構部件的內部,利用上述三種結構同時對圓筒結構進行定位,使得其位置固定,在磨削頂端面時,能夠保持固定,使得磨削的質量能夠保證。解決了現有鎢金材料制成的圓筒定位容易失效,在磨削時部件存在很大的移動,造成了端面磨削的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0006]定位臺主要由若干圈支撐圈和若干圈吸附圈構成,支撐圈和吸附圈都是同心圓,由定位臺的外壁至中心,支撐圈和吸附圈的直徑均依次減小,每一圈吸附圈設置在相鄰的支撐圈之間,且吸附圈的壁面與靠近的支撐圈的壁面無縫貼合,定位臺的外壁為最大直徑的支撐圈,吸附圈的頂面和支撐圈的頂面設置在同一平面內,定位臺的中心設置有支撐臺,支撐臺設置在直徑最小的吸附圈內部,支撐臺的側壁與該吸附圈的內壁無縫貼合。通常支撐圈的厚度要大于吸附圈的厚度,支撐圈是定位臺的主要支撐部件,吸附圈采用磁性材料對鎢金合金進行吸附固定,鎢金材料本身的特性使得其磁性吸附比較差,因此要與定位柱和定位塊配合起來使用,才能夠將鎢金材料制成的圓筒結構位置固定。
[0007]支撐臺的頂端設置在該直徑最小的吸附圈的頂面下方,凹槽為支撐臺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之間的高度差形成,限位臺的底端與支撐臺的頂端接觸,限位臺的側壁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的內壁無縫貼合。限位臺是定位柱安裝的部件,圓筒結構的內部中空結構作為定位柱穿過,在一些鎢金材料制成的圓柱結構定位時,不需要采用定位柱,因此定位柱是設計為能夠從定位臺中拆卸式結構,定位柱的下部外壁設置有螺紋,便于與螺紋孔旋合,固定效果更好。
[0008]定位塊的底面尺寸大于支撐圈中相鄰的支撐圈或吸附圈中相鄰的吸附圈的直徑差,定位塊的底面同時與支撐圈和吸附圈的頂面接觸。定位塊采用鋼鐵材料制成,能夠與在吸附圈的吸附作用下牢牢與支撐圈和吸附圈固定,定位塊的底面設計得大一些,能夠同時與多圈的支撐圈或吸附圈接觸,固定的效果更好,在限定加工件時能夠承受更大的磨削力。
[000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定位裝置的結構簡單,通過設置定位塊、定位柱以及磁性的吸附圈共同作用,將鎢金合金制成的圓筒位置固定,在磨削時能夠防止圓筒的移動,使得端面磨削質量能夠保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一定位臺;2—支撐圈;3—吸附圈;4一定位塊;5—限位臺;6—定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
[0013]實施例:
[0014]如圖1所示,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臺1,所述定位臺I的頂面內凹形成凹槽,凹槽為圓柱體結構,凹槽的底面內凹形成螺紋孔,凹槽中設置有限位臺5,限位臺5的底端與凹槽的底面接觸,限位臺5的側壁與凹槽的側壁接觸,且限位臺5的頂端和定位臺I的頂端設置在同一平面內,限位臺5上設置有定位柱6,定位柱6—端穿過限位臺5后設置在螺紋孔內部;定位臺I的頂面上設置有若干塊定位塊4,定位塊4的底端均與定位臺I的頂面固定,限位臺5設置在定位塊4構成的區域中心處,定位塊4朝向限位臺5的側壁為弧面,且所有定位塊4朝向限位臺5的弧面設置在同一個圓柱面上。將鎢金合金制成的圓筒加工件放置在定位臺I上,定位柱6穿過圓筒結構內部,在外壁上利用定位塊4進行接觸定位,結合這三種部件對圓筒結構進行定位,使得磨削圓筒加工件的端面時圓筒加工件不會移動,磨削的質量能夠保證。
[0015]定位臺I主要由若干圈支撐圈2和若干圈吸附圈3構成,支撐圈2和吸附圈3都是同心圓,由定位臺I的外壁至中心,支撐圈2和吸附圈3的直徑均依次減小,每一圈吸附圈3設置在相鄰的支撐圈2之間,且吸附圈3的壁面與靠近的支撐圈2的壁面無縫貼合,定位臺I的外壁為最大直徑的支撐圈2,吸附圈3的頂面和支撐圈2的頂面設置在同一平面內,定位臺I的中心設置有支撐臺,支撐臺設置在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內部,支撐臺的側壁與該吸附圈3的內壁無縫貼合。從圖中能夠明顯地看出,支撐圈2和吸附圈3每一次依次交錯構成,支撐圈2的厚度要大于吸附圈3的厚度,支撐圈2主要是起著支撐作用,吸附圈3是利用磁性材料支撐,將金屬材料吸附在支撐圈2上,增加固定定位的穩固度。
[0016]支撐臺的頂端設置在該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的頂面下方,凹槽為支撐臺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之間的高度差形成,限位臺5的底端與支撐臺的頂端接觸,限位臺5的側壁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的內壁無縫貼合。限位臺5是能夠從定位臺上拆卸的,在進行定位尺寸與凹槽相配合的圓柱結構加工件時,將限位臺5拆卸后,圓柱結構放置在凹槽中,利用凹槽的側壁與圓柱結構的外壁接觸,凹槽的底端與圓柱結構的底端接觸,而不需要使用定位柱定位,適應了不同尺寸的圓柱或圓筒結構磨削加工,增大了加工范圍。
[0017]定位塊4的底面尺寸大于支撐圈2中相鄰的支撐圈2或吸附圈3中相鄰的吸附圈3的直徑差,定位塊4的底面同時與支撐圈2和吸附圈3的頂面接觸。一般是需要三塊定位塊4,利用弧形的側壁配合圓筒結構的外壁,貼合得更加緊密,貼合的面積更大。鋼鐵材料制成的定位塊4利用底面的尺寸,能夠最大面積的與支撐圈2或吸附圈3進行接觸,在定位臺I上的貼合效果更好,對于圓筒結構的定位效果更好。
[0018]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
1.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臺(1),所述定位臺(I)的頂面內凹形成凹槽,凹槽為圓柱體結構,凹槽的底面內凹形成螺紋孔,凹槽中設置有限位臺(5),限位臺(5)的底端與凹槽的底面接觸,限位臺(5)的側壁與凹槽的側壁接觸,且限位臺(5)的頂端和定位臺(I)的頂端設置在同一平面內,限位臺(5)上設置有定位柱(6),定位柱(6)—端穿過限位臺(5)后設置在螺紋孔內部;定位臺(I)的頂面上設置有若干塊定位塊(4),定位塊(4)的底端均與定位臺(I)的頂面固定,限位臺(5)設置在定位塊(4)構成的區域中心處,定位塊(4)朝向限位臺(5)的側壁為弧面,且所有定位塊(4)朝向限位臺(5)的弧面設置在同一個圓柱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臺(I)主要由若干圈支撐圈(2)和若干圈吸附圈(3)構成,支撐圈(2)和吸附圈(3)都是同心圓,由定位臺(I)的外壁至中心,支撐圈(2)和吸附圈(3)的直徑均依次減小,每一圈吸附圈(3)設置在相鄰的支撐圈(2)之間,且吸附圈(3)的壁面與靠近的支撐圈(2)的壁面無縫貼合,定位臺(I)的外壁為最大直徑的支撐圈(2),吸附圈(3)的頂面和支撐圈(2)的頂面設置在同一平面內,定位臺(I)的中心設置有支撐臺,支撐臺設置在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內部,支撐臺的側壁與該吸附圈(3)的內壁無縫貼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的頂端設置在該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的頂面下方,凹槽為支撐臺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之間的高度差形成,限位臺(5)的底端與支撐臺的頂端接觸,限位臺(5)的側壁與直徑最小的吸附圈(3)的內壁無縫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對圓筒端面磨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4)的底面尺寸大于支撐圈(2)中相鄰的支撐圈(2)或吸附圈(3)中相鄰的吸附圈(3)的直徑差,定位塊(4)的底面同時與支撐圈(2)和吸附圈(3)的頂面接觸。
【文檔編號】B24B7/16GK203566497SQ201320764535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黃鴻春 申請人:成都斯銳特鎢鋼刀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