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包括真空泵,爐體和熔煉部件;所述熔煉部件包括坩堝和設置在坩堝外圍的感應線圈;該坩堝的上端設有一溶液出口;坩堝一側的下方設有相對平行的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它們之間相隔開并形成一狹縫;所述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都分別設有進風口與出風口;所述第一轉動管的出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進風口通過風管相連接;還包括一風機,該風機的抽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出風口相連接;該風機的出風口通過一冷卻部件與該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相連接。
【專利說明】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
【背景技術】
[0002]近十年來,真空熔煉技術發展很快。尤其在生產釹鐵硼稀土永磁合金材料及稀土儲氫合金材料中,對真空熔煉速凝爐的應用更加廣泛。在真空熔煉速凝爐中,需要對熔煉后的金屬進行冷卻和壓制成型。請參閱圖1,其為現有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主要由真空系統、加料器la、真空爐殼2a、坩堝3a、中間包4a、冷卻輥5a及轉盤6a組成;在真空環境保護下,從加料器Ia加入原料,然后以中頻感應加熱方式,由坩堝3a加熱使金屬及合金材料熔化,并將熔液澆從中間包4a注在旋轉的冷卻輥5a上,使熔液急速冷卻,結晶成薄片,薄片掉到下方的轉盤6a上繼續冷卻。
[0003]該真空熔煉速凝爐雖然解決了一般真空熔煉爐存在的合金成份不均勻及不適應大批量生產的問題,但亦存在如下缺點:在甩成薄片后,使用轉盤冷卻,冷卻速率相對較慢,鑄態速凝合金薄片的微觀結構還不太理想,甩出的薄片還沒有完全凝固,就進入收料器中,所以造成薄片粘結在一起,形成團聚、結塊的現象。而且由于轉盤快速旋轉,容易將薄片打碎。同時,通過轉盤甩成的薄片,厚度不均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了一種可以同時冷卻和均勻壓制合金溶液的真空熔煉速凝爐。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包括真空泵,爐體和熔煉部件;該真空泵設置在爐體的外面并與爐體上的出氣口相連接;該熔煉部件設置在爐體的內部;所述熔煉部件包括坩堝和設置在坩堝外圍的感應線圈;該坩堝的一側的上端設有一溶液出口 ;還包括一成型部件,該成型部件包括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該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相對平行設置,且相隔形成一狹縫;該狹縫位于坩堝的熔液出口的一側下方;坩堝內的熔液從溶液出口流出,經過該狹縫以壓制成型;所述的第一轉動管為中空;該第一轉動管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 ;該第二轉動管為中空;第二轉動管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另一端設有一出風口 ;所述第一轉動管的出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進風口通過風管相連接;還包括一風機,該風機的抽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出風口相連接;該風機的出風口通過一冷卻部件與該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相連接。通過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并排設置,可將熔煉后的原料進行傳輸;同時,可以通過設定兩個轉動管之間的距離,從而使通過該兩個轉動管之間的間隙的原料形成具有一定厚度,不僅有利于冷卻,同時可以保證原料的厚度均勻。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部件包括熱交換器、壓縮機、冷凝器以及膨脹閥;其中,該熱交換器的進氣口與風機的出風口相連接,且該熱交換其的出氣口與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相連接;所述熱交換機的殼程,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閥依次連接并形成冷卻回路。該風機,第二轉動管,冷卻部件,第一轉動管相連接成一體,形成一個冷卻循環系統。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轉動管貫穿該爐體,且其兩端分別位于爐體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第二轉動管貫穿該爐體,且其兩端分別設在爐體的外表面;所述成型部件還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的外壁,且通過鉸鏈與第一轉動管一端連接;該第二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的外壁,且通過鉸鏈第二轉動管連接;該第一轉動齒輪與電機連接;該電機通過帶動第一轉動齒輪以帶動第一轉動管轉動。通過電機控制齒輪的轉動,以帶動第一轉動管的轉動,可以加快原料的傳輸。同時,通過齒輪與第一轉動管和第一轉動管的連接,可以使轉動時更加順暢,減少對爐體的摩擦。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轉動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固定轉盤,該固定轉盤與第一轉動管相對轉動;所述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設在該固定轉盤上;所述第二轉動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固定轉盤,該固定轉盤與第二轉動管相對轉動;所述第二轉動管的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設在該固定轉盤上。通過固定轉盤與第一轉動管,第二轉動管的連接,可以使風管在于進風口與出風口相連接時不會因為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的轉動而使風管造成纏繞或扭曲。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一引流通道,該引流通道的一端正對該坩堝的熔液開口,另一端正對第一轉動管和第一轉動管之間的狹縫。通過該引流通道防止熔液溢出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狹縫,從而保證熔液可以從該狹縫經過,避免熔液的飛濺。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間距為
0.1?2_。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間距是可以調節的,通過改變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成型后的合金薄片的厚度大小。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爐體設有一出料口,該出料口設在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狹縫的下方;還包括一收料槽;該收料槽設置在爐體的外部,其與爐體的出料口相連接。通過該出料槽可以方便地將熔煉后的成品收集起來,方便運輸。
[0012]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現有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剖面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同時參閱圖2和圖3,其中,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剖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包括爐體1,真空泵,熔煉部件2,成型部件3,收料槽4和冷卻單元5。所述的爐體I上設有一出氣口與出料口 11 ;該真空泵設置在爐體I的外部并與該出氣口相連接;該熔煉部件2設置在爐體I的內部,對所增加的原料進行熔煉;該成型部件3與熔煉部件2相連接,對所熔煉完成后的原料傳送至該爐體I的出料口 11 ;該收料槽4與該爐體I的出料口 11相連接,對熔煉后的原料進行收集。該冷卻單元5與該成型部件3相連接,在傳輸原料的同時進行冷卻。
[0017]所述熔煉部件2包括坩堝21和圍繞在坩堝21外表面的感應線圈22 ;所述坩堝21設在爐體I的內部,且該坩堝21的一側上端設有一開口 ;所述成型部件3包括中間包31,第一轉動管32,第二轉動管33,第一齒輪34,第二齒輪35和電機38 ;該第一轉動管32與第二轉動管33平行設在爐體I相對兩內壁之間,且位于坩堝21的一側和爐體I出料口 11的上方;該第一轉動管32與第二轉動管33相間隔開;該中間包31設置在i甘禍21與第一轉動管32、第二轉動管33之間;該中間包31設有一引流通道,該引流通道一端正對該坩堝21的開口,另一端正對第一轉動管32和第一轉動管32的間隔處。進一步,所述第一轉動管32貫穿該爐體1,且其兩端分別設在爐體I的外表面;所述第二轉動管33貫穿該爐體1,且其兩端分別設在爐體I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成型部件3還包括第一齒輪34,第二齒輪35和電機38 ;所述第一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I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過鉸鏈與第一轉動管32 —端連接;該第二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I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過鉸鏈與第二轉動管33連接;該第一轉動齒輪與電機38連接;該電機38通過帶動第一轉動齒輪以帶動第一轉動管32轉動。
[0018]進一步,所述的第一轉動管32為中空;所述第一轉動管32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一固定轉盤36,該第一固定轉盤36與第一轉動管32相對轉動;該第一轉動管32的設置在爐體前表面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 321,設置在爐體后表面的一端設有出風口,且分別設在該轉盤上;該第二轉動管33為中空,所述第二轉動管33的兩端分別設有一第二固定轉盤37,該第二固定轉盤37與第二轉動管33相對轉動;第二轉動管33的設置在爐體前表面的一端設有一出風口 331,設置在爐體后表面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且分別設在該固定轉盤上。所述第一轉動管32的出風口與第二轉動管33的進風口通過風管相連接。
[0019]所述冷卻單元5包括進風管51,出風管52,風機53和冷卻部件54 ;該冷卻部件54包括熱交換器541、壓縮機542、連接管道543,冷凝器544以及膨脹閥545 ;該熱交換器541的進氣口與風機53的出風口相連接,且該熱交換器541的出氣口與第一轉動管32的進風口 321相連接;所述熱交換機5541的殼程,壓縮機542,冷凝器544和膨脹閥545依次連接并形成冷卻回路。熱交換器541的殼程中充滿冷凝劑,該冷凝劑在熱交換器541內與進風管51內的的風進行熱交換;再通過壓縮機542,將冷凝劑壓縮為液體,通過冷凝管544與膨脹閥545將冷凝劑冷卻并輸送到熱交換器541,形成冷卻回路。通過風機53,第二轉動33管,冷卻部件51和第一轉動管32相連接成一體,形成一個冷卻循環系統。而通過固定轉盤,可以防止在進風管51與出風管52再第一轉動管32與第二轉動管33轉動時,不會跟著一起轉動,避免了風管的纏繞和扭曲。
[0020]在使用該真空熔煉速凝爐時,先將原料加入坩堝21中,關閉該爐體I ;啟動該真空泵,使原料在真空環境中進行加熱。通電后,坩堝21中的感應線圈22開始發熱,由中頻感應下,坩堝21中的材料受熱熔化,通過坩堝21的上端的開口,使熔煉好的合金熔液流向中間包31的通道;并從該通道的另一端流相第一轉動管32和第二轉動管33之間。此時,啟動電機38,使第一轉動管32在第一齒輪34的帶動下轉動。此時,在第一轉動管32的轉動下,可使溶液從第一轉動管32和第二轉動管33之間滲透過去。而由于第一轉動管32和第二轉動管33之間的間距是可以設置的,從0.1mm到2mm之間。所以,壓制的合金的厚度均勻。同時,啟動冷卻單元5,在第一轉動管32和第二轉動管33之間形成冷卻循環,可以使合金溶液在邊壓制,邊冷卻,效率更高。從第一轉動管32和第二轉動管33之間穿過,再從爐體I的出料口 11進入收料槽4之中。
[0021]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真空熔煉速凝爐,包括真空泵,爐體和熔煉部件;該真空泵設置在爐體的外面并與爐體上的出氣口相連接;該熔煉部件設置在爐體的內部;所述熔煉部件包括坩堝和設置在坩堝外圍的感應線圈;該坩堝的一側的上端設有一溶液出口 ;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成型部件,該成型部件包括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該第一轉動管和第二轉動管相對平行設置,且相隔形成一狹縫;該狹縫位于坩堝的熔液出口的一側下方;坩堝內的熔液從溶液出口流出,經過該狹縫以壓制成型; 所述的第一轉動管為中空;該第一轉動管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 ;該第二轉動管為中空;第二轉動管的一端設有一進風口,另一端設有一出風口 ;所述第一轉動管的出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進風口通過風管相連接; 還包括一風機,該風機的抽風口與第二轉動管的出風口相連接;該風機的出風口通過一冷卻部件與該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部件包括熱交換器、壓縮機、冷凝器以及膨脹閥;其中,該熱交換器的進氣口與風機的出風口相連接,且該熱交換其的出氣口與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相連接;所述熱交換機的殼程,壓縮機,冷凝器和膨脹閥依次連接并形成冷卻回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管貫穿該爐體,且其兩端分別位于爐體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第二轉動管貫穿該爐體,且其兩端分別設在爐體的前后表面的外部;所述成型部件還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過鉸鏈與第一轉動管連接;該第二轉動齒輪固定安裝在爐體的前表面的外部,且通過鉸鏈與第二轉動管連接;該第一轉動齒輪與電機連接;該電機通過帶動第一轉動齒輪以帶動第一轉動管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固定轉盤,該固定轉盤與第一轉動管相對轉動;所述第一轉動管的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設在該固定轉盤上;所述第二轉動管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固定轉盤,該固定轉盤與第二轉動管相對轉動;所述第二轉動管的進風口與出風口分別設在該固定轉盤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引流通道,該引流通道的一端正對該坩堝的熔液開口,另一端正對第一轉動管和第一轉動管之間的狹縫。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間距為0.1?2mm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真空熔煉速凝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設有一出料口,該出料口設在第一轉動管與第二轉動管之間的狹縫的下方;還包括一收料槽;該收料槽設置在爐體的外部,且其與爐體的出料口相連接。
【文檔編號】B22D11/06GK203621421SQ20132078017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何勝云 申請人:乳源瑤族自治縣力強磁鐵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