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領域,尤其涉及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通過在法蘭體上設置法蘭補縮口并且將法蘭補縮口設置為不與空氣相通的暗帽口結構,產品在鑄造時法蘭補縮口內的鑄液可以法蘭體進行補縮,提高了法蘭體的鑄造精度;另外,通過在本體側面設置內澆道并且使內澆道底面與進料通道頂面平齊,鑄液在澆鑄過程中不會沖擊產品,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進一步的,通過將補縮帽口和法蘭補縮口的縱截面形狀均設置為梯形,使產品便于開模,并且將縱截面設置為梯形,增大了補縮帽口與本體、法蘭補縮口與法蘭體的接觸面積,使產品的合格率可以達到95%以上。
【專利說明】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領域,尤其涉及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具是鑄造領域不可缺少的關鍵工具,模具加工具有成型速度快、質量穩定等優點,在不同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0003]現有技術中用于調溫器殼體的模具,結構設置不合理且在法蘭體處無補縮帽口,致使產品在法蘭體處容易產生缺陷;另外,現有技術中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內部的澆道設置不合理,也容易使產品產生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用于高溫器殼體的模具結構不合理,澆鑄時對產品沖擊大且法蘭體處無補縮結構造成產品容易產生缺陷的不足。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包括本體和與本體為一體式結構的法蘭體,所述本體側面設有內澆道,所述內澆道與進料通道相通,所述本體上端還設有至少三個補縮帽口,所述法蘭體上端設有用于對法蘭體進行補縮的法蘭補縮口,所述補縮帽口與空氣相通,所述補縮帽口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補縮帽口均布在本體的上端,所述法蘭補縮口與空氣不相通,所述法蘭補縮口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內澆道底面與進料通道頂面平齊。
[0006]作為優選,所述內澆道與進料通道垂直,所述內澆道的均布在進料通道上,通過將內澆道均布在進料通道上,內澆道均勻分布在進料通道上,使鑄液分布均勻,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0007]作為優選,所述進料通道上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底面的高度高于進料通道頂面的高度,通過使進料口底面的高度高于進料通道頂面的高度,鑄液澆注時操作方便,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
[0008]作為優選,所述補縮帽口的高度高于法蘭補縮口的高度,所述補縮帽口的體積大于法蘭補縮口的體積,通過使補縮帽口的高度高了法蘭補縮口的高度并且使補縮帽口的體積大于法蘭補縮口的體積,具體使用時,法蘭補縮口內的鑄液具有一定的壓力,提高了法蘭補縮口的補縮效果,提高了產品質量。
[0009]作為優選,所述內澆道與進料通道相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內澆道與本體、法蘭體接觸的一端的寬度,通過使內澆道與進料通道相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內澆道與本體、法蘭體接觸的一端的寬度,鑄液在更容易從進料通道進入內澆道,鑄液流動通暢,在提高產品生廣效率的同時提聞了廣品的精度。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具有如下優點:通過在法蘭體上設置法蘭補縮口并且將法蘭補縮口設置為不與空氣相通的暗帽口結構,產品在鑄造時法蘭補縮口內的鑄液可以法蘭體進行補縮,提高了法蘭體的鑄造精度;另外,通過在本體側面設置內澆道并且使內澆道底面與進料通道頂面平齊,鑄液在澆鑄過程中不會沖擊產品,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進一步的,通過將補縮帽口和法蘭補縮口的縱截面形狀均設置為梯形,使產品便于開模,并且將縱截面設置為梯形,增大了補縮帽口與本體、法蘭補縮口與法蘭體的接觸面積,使產品的合格率可以達到95 %以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開模后模具內腔的產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作進一步說明。由于鑄造工藝是利用模具的內腔鑄造出合格的產品的,為了使模具內腔結構清楚,附圖中僅畫出了鑄造后模具內腔產品的形狀,如圖1所示,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包括本體I和與本體I為一體式結構的法蘭體2,所述本體I側面設有內澆道3,所述本體I的側面即鑄液由本體I側面進入內澆道3,防止鑄液沖擊產品,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相通,所述本體I上端還設有至少三個補縮帽口 5,所述法蘭體2上端設有用于對法蘭體2進行補縮的法蘭補縮口 6,所述補縮帽口 5與空氣相通,所述補縮帽口 5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補縮帽口 5均布在本體I的上端,所述法蘭補縮口 6與空氣不相通,所述法蘭補縮口 6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內澆道3底面與進料通道4頂面平齊。
[0013]可選的,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垂直,所述內澆道3的均布在進料通道4上,為了使鑄液流動更加通暢可以在內澆道3與進料通料相接外設置過渡圓角,使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平滑過渡,提高了鑄液的流動性能。
[0014]可選的,所述進料通道4上設有進料口 7,所述進料口 7底面的高度高于進料通道4頂面的高度,即進料口 7的高度高于進料通道4的高度,鑄液在澆鑄過程中,鑄液更容易進入進料通道4內。
[0015]可選的,所述補縮帽口 5的高度高于法蘭補縮口 6的高度,所述補縮帽口 5的體積大于法蘭補縮口 6的體積,由于法蘭補縮口 6為暗帽口即法蘭補縮口 6不與空氣相通,因此,需要使補縮帽口 5的高度大于法蘭補縮口 6的高度、補縮口的體積大于法蘭補縮口 6的體積,澆注鑄液時,法蘭補縮口 6內會有一定的壓力,提高了法蘭補縮口 6的補縮性能,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0016]可選的,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相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內澆道3與本體1、法蘭體2接觸的一端的寬度,即所述內澆道3的截面形狀為梯形,通過使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相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內澆道3與本體1、法蘭體2接觸的一端的寬度,鑄液在更容易進入內燒道3,提聞了廣品的鑄造效率。
[0017]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過程中,鑄液由進料口 7進入進料通道4內并在進料通道4內流動進入內澆道3內,隨著鑄液的流入,鑄液會進入補縮帽口 5和法蘭補縮口 6,鑄液注入合適的體積后,停止注液,使模具內的鑄液冷卻;通過在法蘭體2上設置法蘭補縮口 6并且將法蘭補縮口 6設置為不與空氣相通的暗帽口結構,產品在鑄造時法蘭補縮口 6內的鑄液可以法蘭體2進行補縮,提高了法蘭體2的鑄造精度;另外,通過在本體I側面設置內澆道3并且使內澆道3底面與進料通道4頂面平齊,鑄液在澆鑄過程中不會沖擊產品,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進一步的,通過將補縮帽口 5和法蘭補縮口 6的縱截面形狀均設置為梯形,使產品便于開模,并且將縱截面設置為梯形,增大了補縮帽口 5與本體1、法蘭補縮口 6與法蘭體2的接觸面積,使產品的合格率可以達到95%以上。
[0018]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旨在體現本發明的突出技術效果和優勢,并非是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發明技術內容所做出的修改、變化或者替代技術特征,皆應涵蓋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主張的技術范疇內。
【權利要求】
1.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I)和與本體(I)為一體式結構的法蘭體(2),所述本體(I)側面設有內澆道(3),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相通,所述本體(I)上端還設有至少三個補縮帽口(5),所述法蘭體(2)上端設有用于對法蘭體(2)進行補縮的法蘭補縮口 ¢),所述補縮帽口(5)與空氣相通,所述補縮帽口(5)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補縮帽口(5)均布在本體(I)的上端,所述法蘭補縮口(6)與空氣不相通,所述法蘭補縮口(6)的縱截面形狀為上底長度小于下底長度的梯形,所述內澆道(3)底面與進料通道(4)頂面平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垂直,所述內澆道(3)的均布在進料通道(4)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通道(4)上設有進料口(7),所述進料口(7)底面的高度高于進料通道(4)頂面的高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補縮帽口(5)的高度高于法蘭補縮口(6)的高度,所述補縮帽口(5)的體積大于法蘭補縮口(6)的體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調溫器殼體模具的澆帽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澆道(3)與進料通道(4)相接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內澆道(3)與本體(I)、法蘭體(2)接觸的一端的寬度。
【文檔編號】B22C9/08GK203956017SQ201420432831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日
【發明者】李義, 李麗雯, 劉國喜, 吳曉佳 申請人:浙江振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