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金剛石磨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包括基體和刀頭;所述基體呈環形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套環和套環蓋;所述刀頭錯位排列的焊接于套環上;所述套環環套于基體上;所述套環蓋配合裝配于基體的端面上,且按壓套環的端部。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套環,刀頭焊接于套環上再與基體裝配,使基體可以避免焊接過程中因高溫而導致變形。刀頭的錯位排列,可以合理利用基體位置增加刀頭數量和避免刀頭脫落,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更換頻率;此外,刀頭寬度可以變窄,在配方相同的情況下提高產品的鋒利度,提高生產效率。套環采用物理方式固定在基體上面,回收時可以簡單的從基體上取下,避免通過高溫方式取下廢舊刀頭后需再次機加工切削,延長了基體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組合式金剛石磨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剛石磨輪,特別涉及一種組合式金剛石磨輪。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金剛石磨輪一般由刀頭和基體組成,刀頭直接焊接在基體上面組成金剛石磨輪成品。生產中,由于需要進行持續高溫焊接,基體容易出現變形,從而出現震動;回收時,需要通過高溫取下刀頭,大大縮短基體壽命。中國專利文獻號為CN2925751Y于2007年7月25日公開了一種金剛石磨輪,包括設置在基體上的金剛石磨塊,金剛石磨輪為分體結構;基體包括相互套接的環形基板和安裝板,金剛石磨塊環狀嵌設在基板上,基板上對應的設置有凹槽。第一基板與第一安裝板之間設置有對接螺紋;第一基板與第一安裝板之間設置有對應的第一裝配臺階;第一裝配臺階包括第一基板臺階和第一安裝板臺階。該結構的安裝方式,長時間使用螺紋容易打滑,或者影響效果。因此,有必要做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裝配簡單、性能可靠、壽命長、更換率低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0004]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包括基體和刀頭;所述基體呈環形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套環和套環蓋;所述刀頭錯位排列的焊接于套環上;所述套環環套于基體上;所述套環蓋配合裝配于基體的端面上,且按壓套環的端部。
[0005]所述刀頭呈扇形的塊狀體,其中外弧面為加工面,內弧面為焊接面;所述套環呈環形體,表面徑向間斷焊接若干個刀頭,同一平面上的刀頭均布設置于套環表面,相鄰平面的刀頭彼此錯位排列設置。
[0006]所述基體的側壁設置有第一臺階面和第二臺階面,其中第一臺階面直徑比第二臺階面小;所述套環環套于第一臺階面上,第二臺階面定位套環一端。
[0007]所述套環蓋呈圓環形,其內徑大于或等于基體的內徑,外徑大于第一臺階面的直徑;所述套環長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臺階面的長度,以使套環蓋延邊周向按壓套環另一端。
[0008]所述第一臺階面與套環內壁通過粘合物粘貼固定。或者,所述第一臺階面與套環的裝配面上分別對應均布至少兩矩形凹槽,對應的凹槽內設置有矩形定位銷,利用定位銷進行固定?;蛘撸龅谝慌_階面與套環的裝配面對稱設置至少兩處平面;所述基體內壁對應平面處徑向設置有階梯通孔;所述套環對應階梯通孔設置有螺紋孔;定位螺釘從基體內壁穿過階梯通孔,與套環螺紋連接。
[0009]所述套環蓋上對稱設置若干階梯孔,基體對應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螺紋孔用于裝配螺釘,使套環蓋與基體固定連接;通孔用于插設螺釘,使本磨輪與機體固定連接。
[0010]所述套環的材質為鋼材。
[0011]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套環,刀頭焊接于套環上再與基體裝配,使基體可以避免刀頭在焊接過程中因持續高溫而導致基體變形,從而導致在安裝時上機困難和使用過程中出現震動。刀頭的錯位排列,可以合理利用基體位置增加刀頭數量和避免刀頭脫落,大大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更換的頻率;此外,刀頭寬度可以變窄,即在配方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提高產品的鋒利度,從而使生產效率得到較大提高。套環采用物理方式固定在基體上面,回收重復利用時可以較為簡單的從基體上取下,避免通過高溫方式取下廢舊刀頭后需再次機加工切削,延長了基體的使用壽命。其具有結構簡單合理、裝配簡單、性能可靠、壽命長、刀頭更換率低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3]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視圖。
[0014]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8]第一實施例
[0019]參見圖1-圖3,本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包括基體1、刀頭2、套環3和套環蓋4、其中基體I呈環形體,其內部為階梯通孔設置;刀頭2錯位排列的焊接于套環3上,套環3為鋼材;套環3環套于基體I的側壁上;套環蓋4配合裝配于基體I的端面上,且按壓套環3的端部。通過增加套環3,刀頭2焊接于套環3上再與基體I裝配,使基體I可以避免刀頭2在焊接過程中因持續高溫而導致基體I變形,從而導致在安裝時上機困難和使用過程中出現震動
[0020]具體地講,刀頭2為扇形的塊狀體,其中外弧面為加工面,內弧面為焊接面;所述套環3呈環形體,表面徑向間斷焊接若干個刀頭2,同一平面上的刀頭2均布設置于套環3表面,相鄰平面的刀頭彼此錯位排列設置。刀頭2的錯位排列,可以合理利用基體I位置增加刀頭數量和避免刀頭脫落,大大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更換的頻率;此外,刀頭2寬度可以變窄,即在配方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提高產品的鋒利度,從而使生產效率得到較大提高
[0021]基體I的側壁設置成臺階狀,形成有第一臺階面1.1和第二臺階面1.2,其中第一臺階面1.1直徑比第二臺階面1.2小,套環3配合環套于第一臺階面1.1上,直到與第二臺階面1.2接觸,即第二臺階面1.2定位套環3的一端。
[0022]所述套環蓋4呈圓環形,其內徑等于基體I的內徑,外徑等于第二臺階面1.2的直徑;套環3長度等于第一臺階面1.1的長度,套環蓋4延邊周向按壓套環3另一端。基體I與套環蓋3的裝配面上設置有連續的環形凹槽,套環蓋3對應設置有周向凸起與凹槽配合,確保整體的穩固性。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內壁之間通過粘合物粘貼固定,套環3采用物理方式固定在基體I上面,回收重復利用時可以較為簡單的從基體I上取下,避免通過高溫方式取下廢舊刀頭后需再次機加工切削,延長了基體I的使用壽命。
[0023]所述套環蓋4上對稱設置若干階梯孔,基體I對應設置有螺紋孔和通孔。螺紋孔用于裝配螺釘,使套環蓋3與基體I固定連接;通孔用于插設螺釘,使本磨輪與機體固定連接。
[0024]第二實施例
[0025]參見圖4,本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處在于:所述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的裝配面上分別對應均布兩矩形凹槽,即凹槽為徑向對稱設置;對應的凹槽內設置有矩形定位銷3.1,利用定位銷3.1進行固定。
[0026]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實施例,這里不再分析說明。
[0027]第三實施例
[0028]參見圖5,本實施例不同于第一實施例之處在于:所述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的裝配面對稱設置至少兩處平面;所述基體I內壁對應平面處徑向設置有階梯通孔;所述套環3對應階梯通孔設置有螺紋孔;定位螺釘3.2從基體I內壁穿過階梯通孔,與套環3螺紋連接,從而實現固定連接。平面的設置有助于基體于套環按指定位置裝配,確保階梯通孔與螺紋孔對應配合,方便裝配。
[0029]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實施例,這里不再分析說明。
[0030]上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其簡單的變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包括基體(I)和刀頭(2);所述基體(I)呈環形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套環(3)和套環蓋(4);所述刀頭(2)錯位排列的焊接于套環(3)上;所述套環(3)環套于基體(I)上;所述套環蓋(4)配合裝配于基體(I)的端面上,且按壓套環(3)的端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頭(2)呈扇形的塊狀體,其中外弧面為加工面,內弧面為焊接面;所述套環(3)呈環形體,表面徑向間斷焊接若干個刀頭(2),同一平面上的刀頭(2)均布設置于套環(3)表面,相鄰平面的刀頭(2)彼此錯位排列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I)的側壁設置有第一臺階面(1.1)和第二臺階面(1.2),其中第一臺階面(1.1)直徑比第二臺階面(1.2)?。凰鎏篆h(3)環套于第一臺階面(1.1)上,第二臺階面(1.2)定位套環(3) —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蓋(4)呈圓環形,其內徑大于或等于基體(I)的內徑,外徑大于第一臺階面(1.1)的直徑;所述套環(3)長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臺階面(1.D的長度,以使套環蓋(4)延邊周向按壓套環(3)另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內壁通過粘合物粘貼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的裝配面上分別對應均布至少兩矩形凹槽,對應的凹槽內設置有矩形定位銷(3.1)。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臺階面(1.1)與套環(3)的裝配面對稱設置至少兩處平面;所述基體(I)內壁對應平面處徑向設置有階梯通孔;所述套環(3)對應階梯通孔設置有螺紋孔;定位螺釘(3.2)從基體(I)內壁穿過階梯通孔,與套環(3)螺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蓋(4)上對稱設置若干階梯孔,基體(I)對應設置有螺紋孔或通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式金剛石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環(3)的材質為鋼材。
【文檔編號】B24D5/00GK204135907SQ201420512810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明者】陶洪亮, 李麗英, 范紅濤, 莫令添, 文平 申請人: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