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屬于熱處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目前火電機組使用的600℃超超臨界機組鑄鋼部件主要采用傳統鐵素體耐熱鋼,為了提升能效、降低污染和延長部件使用持久性,部分鑄件已被更高性能的新型鐵素體耐熱鋼所代替。與傳統的鐵素體耐熱鋼相比,新型鐵素體耐熱鋼中B含量大幅提升至100ppm。鋼中的B元素主要有三種存在形式,一是固溶在基體中的B;二是晶界處偏析的B,因B元素在α-鐵素體中的固溶度極低,易在凝固過程中在晶界和亞晶界處產生偏析。這部分B原子與C原子替換形成M23(C,B)6相,對遷移界和位錯施加釘扎力,在蠕變過程中對馬氏體組織的演化起到抑制作用;三是形成BN相,是由于基體中的B與同為強偏析元素的N在凝固過程中形成的BN析出相,一般尺寸較大,達到幾個微米,而較大的BN相(>1μm)將抵消基體中B和N的固溶強化效果。9wt%Cr系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是在1200℃時開始析出,尺寸具有隨冷卻速度的增加而減小的趨勢。目前,對于鋼中析出相形態及分布的熱處理方法的相關專利較為稀少,如:“控制Al-Cu-Mg-Mn合金中含Mn相均勻彌散析出的熱處理方法(CN105239029A)”,材料經過緩慢階段升溫至410~470℃長期保溫再緩慢升溫至470~530℃,充分均勻化,達到Mn相均勻彌散分布的目的。“納米析出相強化及控制的超細晶粒馬氏體鋼的制備方法(CN101713046B)”中的熱處理方法主要指是鋼板經過熱連軋+冷軋工藝后,進行850~980℃保溫10min后的淬火處理。“相變控制氮化物析出硬化型調質鋼(CN1368560A)”在熱處理方面,實行1050~1250℃擴散退火,并進行二次回火。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能有效的細化耐熱鋼中BN相尺寸,并且提升該鋼的抗拉強度和蠕變性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工件以400~500℃/h加熱至1200~1250℃,保溫1~2h,放入超速淬火油中淬火;(2)將工件以90~110℃/h加熱至1050~1150℃,保溫2~4h,風冷至室溫;(3)將工件以90~110℃/h加熱至710~750℃,保溫1~4h,爐冷。所述的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超超臨界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08~0.15%;Si:0.15~0.3%;Mn:0.7~1.1%;Cr:9.0~11.0%;Mo:0.5~1.0%;Co:2.5~3.5%;Re:0.3~0.6%;Zr:0.1~0.2%;V:0.1~0.2%;Nb:0.05~0.08%;N:0.02~0.03%;B:0.008~0.014%,余量是Fe和雜質。所述的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雜質為:P≤0.01%;S≤0.001%;Cu≤0.02%。所述的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優選地,將工件以450℃/h加熱至1250℃,保溫1h,放入超速淬火油中淬火。所述的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優選地,將工件以100℃/h加熱至1120℃,保溫3h,風冷至室溫。所述的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優選地,將工件以90℃/h加熱至730℃,保溫3h,爐冷。本發明的設計思想是:本發明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的設計思路來自鋼中BN相凝固過程的機理研究,通過較高的加熱溫度將鋼中BN相重熔,并且利用BN相隨冷卻速度增加尺寸減小的特點采用超速淬火油進行快速冷卻,控制BN相的尺寸,由于快速冷卻強化了材料的強度,卻降低了材料的韌性,因此配合隨后的二次奧氏體化工藝,在保證穩定BN相的基礎上重新得到致密的馬氏體組織,配合高溫回火獲得高強度、高韌性的超超臨界耐熱鋼鑄件。本發明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提出通過熱處理工藝設計(高溫淬火+高溫正火+一次高溫回火)控制新型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的形態,獲得細小、彌散分布BN相的工藝控制技術,增強其在鋼中的析出強化效果,提升耐熱鋼綜合使用性能。與所涉及通過熱處理方法調控鋼中析出相的相關專利文獻相比,存在較大差異。2、本發明提供的熱處理方法,能有效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尺寸,細化基體中BN相并彌散分布,提高其力學性能。3、采用本發明獲得超超臨界耐熱鋼的力學性能如下:抗拉強度:σb=750~850MPa,屈服強度:σ0.2=650~750MPa,伸長率:A=35~45%,斷面收縮率:Z=45~55%。4、采用本發明獲得超超臨界耐熱鋼的高溫持久試驗使用性能如下:在溫度650℃、應力240~260N/mm2下,斷裂時間T≥300小時。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中BN相形貌。圖2為實施例2中BN相形貌。圖3為實施例3中BN相形貌。圖4為實施例4中BN相形貌。具體實施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本發明通過采用真空感應爐中初煉,再經電渣重熔精煉,澆注成型,鑄件經900±20℃保溫8~12h后,退火緩冷出爐至室溫,再經加熱至1120~1170℃、保溫2~4h、空冷至室溫的奧氏體化工藝,以及加熱至710~750℃、保溫2~4h、爐冷至室溫的回火工藝處理,得到超超臨界耐熱鋼,其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08~0.15%;Si:0.15~0.3%;Mn:0.7~1.1%;Cr:9.0~11.0%;Mo:0.5~1.0%;Co:2.5~3.5%;Re:0.3~0.6%;Zr:0.1~0.2%;V:0.1~0.2%;Nb:0.05~0.08%;N:0.02~0.03%;B:0.008~0.014%,余量是Fe和雜質。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中,超超臨界鑄件用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15%;Si:0.15%;Mn:1.1%;Cr:9.0%;Mo:1.0%;Co:2.5%;Ce:0.6%;Zr:0.1%;V:0.2%;Nb:0.05%;N:0.03%;B:0.008%,余量是Fe和雜質,所述雜質為:P≤0.01%;S≤0.001%;Cu≤0.02%。本實施例中,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步驟如下:(1)將工件以450℃/h加熱至1250℃,保溫1h,放入超速淬火油(如:煙臺恒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THIF-516超速淬火油)中淬火至室溫;(2)將工件以110℃/h加熱至1150℃,保溫2h,風冷至室溫;(3)將工件以110℃/h加熱至750℃,保溫2h,爐冷至室溫。如圖1所示,從BN相形貌上看,通過本實施例控制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的形態,獲得細小、彌散分布BN相,基體中BN相平均尺寸為1.8μm。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力學性能指標應達到如下:抗拉強度:σb=770MPa;屈服強度:σ0.2=680MPa;伸長率:A=36.3%;斷面收縮率:Z=46.1%;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高溫持久試驗:實驗條件:溫度650℃;應力251N/mm2;斷裂時間T=311小時。實施例2:本實施例中,超超臨界鑄件用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08%;Si:0.3%;Mn:0.7%;Cr:11.0%;Mo:0.5%;Co:3.5%;Ce:0.3%;Zr:0.2%;V:0.1%;Nb:0.08%;N:0.02%;B:0.014%,余量是Fe和雜質,所述雜質為:P≤0.01%;S≤0.001%;Cu≤0.02%。本實施例中,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步驟如下:(1)將工件以400℃/h加熱至1200℃,保溫2h,放入超速淬火油(如:山東大德熱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蛟龍-1018超速淬火油)中淬火至室溫;(2)將工件以100℃/h加熱至1100℃,保溫4h,風冷至室溫;(3)將工件以90℃/h加熱至710℃,保溫4h,爐冷至室溫。如圖2所示,從BN相形貌上看,通過本實施例控制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的形態,獲得細小、彌散分布BN相,基體中BN相平均尺寸為1.5μm。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力學性能指標應達到如下:抗拉強度:σb=790MPa;屈服強度:σ0.2=685MPa;伸長率:A=37.2%;斷面收縮率:Z=47.1%;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高溫持久試驗:實驗條件:溫度650℃;應力248N/mm2;斷裂時間T=305小時。實施例3:本實施例中,超超臨界鑄件用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14%;Si:0.17%;Mn:0.8%;Cr:9.4%;Mo:0.7%;Co:2.8%;Ce:0.32%;Zr:0.12%;V:0.15%;Nb:0.06%;N:0.024%;B:0.011%,余量是Fe和雜質,所述雜質為:P≤0.01%;S≤0.001%;Cu≤0.02%。本實施例中,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步驟如下:(1)將工件以430℃/h加熱至1220℃,保溫1h,放入超速淬火油(如:南通潤澤工業油料有限公司生產的RZQuench18C超速淬火油)中淬火至室溫;(2)將工件以100℃/h加熱至1140℃,保溫3h,風冷至室溫;(3)將工件以100℃/h加熱至740℃,保溫3h,爐冷至室溫。如圖3所示,從BN相形貌上看,通過本實施例控制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的形態,獲得細小、彌散分布BN相,基體中BN相平均尺寸為1.1μm。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力學性能指標應達到如下:抗拉強度:σb=795MPa;屈服強度:σ0.2=685MPa;伸長率:A=37.9%;斷面收縮率:Z=49.4%;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高溫持久試驗:實驗條件:溫度650℃;應力255N/mm2;斷裂時間T=332小時。實施例4:本實施例中,超超臨界鑄件用耐熱鋼按重量百分比化學組成為:C:0.09%;Si:0.2%;Mn:0.9%;Cr:10.0%;Mo:0.8%;Co:3.0%;Ce:0.4%;Zr:0.15%;V:0.2%;Nb:0.08%;N:0.025%;B:0.013%,余量是Fe和雜質,所述雜質為:P≤0.01%;S≤0.001%;Cu≤0.02%。本實施例中,控制超超臨界耐熱鋼中BN相形態的熱處理方法,步驟如下:(1)將工件以450℃/h加熱至1250℃,保溫1h,放入超速淬火油(如:南京航達熱加工材料研究所生產的NH-B型超速淬火油)中淬火至室溫;(2)將工件以100℃/h加熱至1120℃,保溫3h,風冷至室溫;(3)將工件以90℃/h加熱至730℃,保溫3h,爐冷至室溫。如圖4所示,從BN相形貌上看,通過本實施例控制鐵素體耐熱鋼中BN相的形態,獲得細小、彌散分布BN相,基體中BN相平均尺寸為700nm。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力學性能指標應達到如下:抗拉強度:σb=800MPa;屈服強度:σ0.2=730MPa;伸長率:A=41.5%;斷面收縮率:Z=50.3%;本實施例超超臨界耐熱鋼的高溫持久試驗:實驗條件:溫度650℃;應力245N/mm2;斷裂時間T=34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