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鑄造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鑄造用原料攪拌機。
背景技術: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約在公元前1700—公元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待其冷卻凝固后,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鑄造物質多為原為固態但加熱至液態的金屬(例:銅、鐵、鋁、錫、鉛等),而鑄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屬甚至陶瓷。因應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型砂在鑄造中用來造型的材料。型砂一般由鑄造用原砂、型砂粘結劑和輔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型砂按所用粘結劑不同,可分為粘土砂、水玻璃砂、水泥砂、樹脂砂等。以粘土砂、水玻璃砂及樹脂砂用的最多。
型砂在鑄造生產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因型砂的質量不好而造成的鑄件廢品約占鑄件總廢品的30~50%。通常對型砂的要求是:①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熱穩定性,以承受各種外力和高溫的作用。②良好的流動性,即型砂在外力或本身重力作用下砂粒間相互移動的能力。③一定的可塑性,即型砂在外力作用下變形,當外力去除后能保持所給予的形狀的能力。④較好的透氣性,即型砂孔隙透過氣體的能力。⑤高的潰散性,又稱出砂性,即在鑄件凝固后型砂是否容易破壞,是否容易從鑄件上清除的性能。
型砂中各個材料需要放入攪拌罐中攪拌混合,現有技術攪拌罐僅依靠底部的攪拌葉輪進行攪拌,各材料易結塊,且粉碎不徹底,影響型砂的加工成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鑄造用原料攪拌機,本發明的旋轉筒體內壁上設置有凸起,自身旋轉的時候旋轉筒體內部的型砂在刀片的作用下粉碎,型砂同時還受到旋轉筒體內壁的凸起的作用,兩者同時作用效果更好,粉碎更徹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鑄造用原料攪拌機,包括支架,支架上設置外殼,外殼頂部設置外殼入口,外殼底部設置出口,所述的外殼內設置旋轉筒體,旋轉筒體的內壁上設置凸起和篩網,旋轉筒體通過轉軸一與減速電機一相連接,轉軸一上螺旋設置刀片,旋轉筒體下方設置轉軸二,轉軸二與減速電機二相連接,轉軸二上設置葉片。
所述的旋轉筒體內壁的四分之三為凸起,內壁的四分之一為篩網。
所述的旋轉筒體上與外殼入口相對應的位置設置筒體入口,筒體入口外側設置推拉蓋。
所述的外殼底部內側設置斜面。
所述的轉軸一與旋轉筒體焊接為一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旋轉筒體內壁上設置有凸起,自身旋轉的時候旋轉筒體內部的型砂在刀片的作用下粉碎,型砂在旋轉筒體內轉動時還會碰撞到旋轉筒體內壁的凸起,在凸起的作用下粉碎,兩者同時作用效果更好,粉碎更徹底;本發明有轉軸一和轉軸二兩個轉軸,能把型砂粉碎的更徹底,混合的也更均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旋轉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筒體入口,2、外殼入口,3、推拉蓋,4、凸起,5、轉軸一,6、刀片,7、篩網,8、轉軸二,9、葉片,10、出口,11、支架,12、斜面,13、減速電機二,14、外殼,15、旋轉筒體,16、減速電機一。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鑄造用原料攪拌機,包括支架11,支架11上設置外殼14,外殼14頂部設置外殼入口2,外殼14底部設置出口10,所述的外殼14內設置旋轉筒體15,旋轉筒體15的內壁上設置凸起4和篩網7,旋轉筒體15通過轉軸一5與減速電機一16相連接,轉軸一5上螺旋設置刀片6,旋轉筒體15下方設置轉軸二8,轉軸二8與減速電機二13相連接,轉軸二8上設置葉片9。
所述的刀片6焊接在轉軸一5上,轉軸一5與旋轉筒體15固定焊接在一起,減速電機一16帶動轉軸一5轉動,轉軸一5轉動時,旋轉筒體15也隨著轉軸一5轉動。
所述的旋轉筒體15內壁的四分之三為凸起4,內壁的四分之一為篩網7。
旋轉筒體15內的物料在旋轉過程中被粉碎后會從篩網7中出來,進入到殼體下部。
所述的旋轉筒體15上與外殼14入口相對應的位置設置筒體入口1,筒體入口1外側設置推拉蓋3。推拉蓋3上設置有鎖扣,當旋轉筒體15旋轉時,將鎖扣扣住,防止推拉蓋移動。
所述的外殼14底部內側設置斜面12,粉碎并混合均勻后的型砂混合物會落在斜面上,并且會在斜面12的作用下流向出口。
本發明在使用時,從外殼入口2處打開旋轉筒體15的推拉蓋,將需要粉碎的型砂、粘結劑和輔加物等一起從筒體入口1放入旋轉筒體15,然后關上推拉蓋3,啟動減速電機一16和減速電機二13,減速電機一16帶動轉軸一5轉動,減速電機二13帶動轉軸二8轉動,轉軸一5的轉動帶動旋轉筒體15轉動,轉軸一5轉動的同時型砂會在刀片6的作用下切割粉碎,當型砂落到旋轉筒體15內壁上時,會在內壁的凸起4的作用下再次被撞擊粉碎,在刀片6和凸起4共同作用下,型砂被粉碎的更快,當型砂粉碎到需求的粒度時,會在旋轉筒體15的旋轉作用和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從旋轉筒體15的篩網7處落下,進入到機器的下部,粉碎后的型砂在機器下部轉軸二8上葉片9的作用下混合的更均勻,混合均勻后的型砂會在斜面12的作用下流向出口10,然后從出口10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