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動化生產技術及自動化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其提供用于牙刷自動化生產的一種磨毛機構。
背景技術:
牙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牙刷的生產一般包括植毛、切毛、磨毛等工序;
植毛:是指利用植毛機和刷毛輸送機配合完成于牙刷刷柄上進行刷毛種植的工序;
切毛:是指利用切毛機對牙刷其刷毛進行仿形切削的工序;
磨毛:是指利用磨毛及進行牙刷其刷毛的磨整工序。
現階段的牙刷生產,一般利用單獨的機器或設備完成單道生產工序后進行下道工序,其存在如下缺陷:
1)當前設備或機器獨立進行完相應工序后由人工進行將進行過相應工序的牙刷的轉移到下一步工序的設備或機器上,生產連續性低,造成生產效率低,且占用大量人力資源;
2)需要設置多個不同切毛高度的切毛設備以應對不同長度刷毛的牙刷其切毛工序,嚴重占據生產資源;
3)磨毛設置單個磨毛頭進行牙刷其刷毛的磨毛,磨毛效率低,且對應不同長度的刷毛需要設置相應的磨毛頭,嚴重浪費生產資源;
4)人工進行牙刷的轉移和下一步工序的上料,照成上料誤差大,影響牙刷的生產質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磨毛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磨毛機構,其磨毛范圍廣且能適應不同高度的刷毛進行磨毛做業。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磨毛機構,包括對應設置的若干組磨毛頭組件,所述磨毛頭組件包括對應設置于連接板上的一組磨毛頭模塊,所述磨毛頭模塊包括磨毛頭、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的且與所述磨毛頭相配合使用的公轉機構、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的且與所述公轉機構對應設置的且與所述磨毛頭相連接的且相配合使用的自轉機構,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磨毛頭相配合使用的上下微調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公轉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的磨毛座、通過公轉軸設置于所述磨毛座內的公轉齒輪、連接于所述公轉齒輪的彈性連接器、連接于所述彈性連接器的轉頭。
進一步的,所述自轉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磨毛座內的且貫穿所述公轉軸的旋轉軟軸、通過轉軸連接體與所述旋轉軟軸連接的且由電機構成的軟軸驅動裝置、連接于所述軟軸的且貫穿所述轉頭的磨毛頭轉軸,所述磨毛頭轉軸與所述磨毛頭連接且相配合使用。
進一步的,所述轉頭與所述磨毛座間設置有磨毛切屑收集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轉頭上設置有覆蓋于其外端的轉頭罩殼。
進一步的,所述上下微調機構包括連接于所述連接板上的上下微調塊、設置于所述上下微調塊上的上下微調轉軸、一端連接于所述磨毛座的且與所述上下微調轉軸對應設置的由梯形絲杠構成的上下微調調節體、連接于所述上下微調調節體與所述上下微調轉軸對應端的由斜齒輪構成的第一微調塊、以及連接于所述上下微調轉軸其與所述第一微調塊對應端的且由與所述第一微調塊相匹配的由斜齒輪構成的第二微調塊。
進一步的,所述公轉齒輪上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板配合使用的滑軌。
進一步的,若干組所述磨毛頭組件設置于由氣缸推動的磨毛固定板上,若干組所述磨毛頭組件其上公轉齒輪彼此嚙合,且所述磨毛固定板上還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且與所述公轉齒輪相匹配的磨毛驅動齒輪。
進一步的,所述磨毛座上設置有微調導柱、所述微調導柱貫穿所述連接板且其與所述連接板連接處設置有有無油襯套構成的微調導套。
進一步的,所述上下微調轉軸連接有微調顯示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磨毛機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磨毛范圍大,且可調節其磨毛高度:通過設置公轉機構,對應設置的一組磨毛頭模塊同步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進行磨毛,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時一組磨毛頭模塊其彼此間不會相互干涉,增大磨毛范圍;通過上下微調機構調整磨毛座于連接板上的相應高度,進而調節磨毛頭的相應高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之六;
圖7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8為圖4中B部分的放大圖;
圖9為圖5中C部分的放大圖;圖10為圖6中D部分的放大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載具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1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載具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1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一次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切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1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切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1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切毛機構中上下調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分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磨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1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磨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20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磨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中數字表示:
1植毛模塊;11牙刷移位組件,12刷柄輸送組件,13刷毛輸送組件,14植毛機;2輸送加工模塊;3生產輸送架,31循環輸送帶;4切毛機構;41橫向切毛組件;411刀架底板;412刀架組件,4121刀架墊板,4122刀架立板,41221調節銷釘槽;413成型刀具裝置,4131刀具固定板,41311調節銷釘;414刀架組件前后調位裝置,4141調位支架,4142第一調節軸;415成型刀具上下調位裝置,4151調位小齒輪,4152第二調節軸,4153大齒輪,4154調位凸輪,4155擺線輪廓;416切削驅動裝置;42縱向切毛組件;43擺動組件,431調節銷釘槽,432擺動偏心輪;44分毛組件,441分毛調節塊,442第三調節軸,443分毛板;5磨毛機構,51磨毛頭模塊,511磨毛頭,512連接板;513公轉機構,5131磨毛座,5132公轉齒輪,5133公轉軸,5134彈性連接器,5135轉頭;514自轉機構,5141旋轉軟軸,5142軟軸驅動裝置,5143轉軸連接體,5144磨毛頭轉軸;515上下微調機構,5151上下微調塊,5152上下微調轉軸,5153上下微調調節體,5154第一微調塊,5155第二微調塊;52磨毛固定板,53磨毛驅動齒輪;6牙刷檢測機構,61上限位裝置;62一次檢測傳感裝置,621一次檢測固定座,622一次檢測光電傳感器,623一次檢測復位件;63一次檢測推動裝置,64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5不良品排出裝置;7載具;71載具主體,711載具滑動槽,712開合滑塊,713頂進板,714開合滑塊復位件,715開合滑塊連接柱;72第一抓取固定塊,721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2載具調節塊,723載具調節體;73底端頂塊,731底端頂塊復位件,732底端頂塊頂槽;74端部抓取塊,741端部抓取件,742端部抓取頂塊,743端部抓取頂塊復位件;8載具開合裝置,81開合驅動件,82開合推塊;9燙標機構,91貼標機構;92成品輸送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照圖1-圖20,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牙刷自動化生產線,包括對應設置的植毛模塊1和輸送加工模塊2;
輸送加工模塊2包括其上設置有循環輸送帶31的生產輸送架3、設置于循環輸送帶31上的載具7、對應設置于生產輸送架3其一側的且與其下端的循環輸送帶31相配合使用的切毛機構4、與切毛機構4相對應設置的且相配合使用的磨毛機構5;
植毛模塊1包括與載具7相配合使用的牙刷移位組件11。
植毛模塊1包括對應設置的刷柄輸送組件12、刷毛輸送組件13、以及與二者均相對應設置的且相配合使用的植毛機14。
通過刷柄輸送組件12將牙刷刷柄輸送到植毛機14上,相應的通過刷毛輸送組件13將刷毛輸送到植毛機14上進行對牙刷刷柄的植毛,植毛機14可采用市場上常見植毛機,同時將刷柄輸送組件12和刷毛輸送組件13均設置成常見的步進傳輸帶形式,便于植毛工序的連續進行。
進行植毛做業后的牙刷,經由牙刷移位組件11專業到達載具7,并由載具抓取;牙刷移位組件11可由常見的設置于線性模組上的抓取夾爪構成,進行植毛做業后的牙刷經由抓取夾爪抓取并由線性模組帶動使牙刷到達相應載具7處進行載具7的對牙刷的抓取。
循環輸送帶31為步進式輸送帶,且生產輸送架3上設置有與切毛機構4相對應的牙刷檢測機構6,牙刷檢測機構6包括設置于生產輸送架3上的且與載具7相對應的上限位裝置61、設置于上限位裝置61下方的且與上限位裝置61相配合使用的一次檢測傳感裝置62、與載具7相對應設置的一次檢測推動裝置63、以及與載具7相配合使用的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
上限位裝置61與載具7對應設置,其用于檢測抓取于載具7上的牙刷其端部是否上揚,抓取于載具7上的牙刷其端部上揚時,循環輸送帶31帶動設置于其上的且抓取有牙刷的載具7經過上限位裝置61處時,牙刷其端部碰觸上限位裝置61,一次檢測傳感裝置62接取上限位裝置61被觸碰信號,并控制一次檢測推動裝置63于循環輸送帶31其步進停位節拍時進行牙刷其抓取校正,后通過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檢測牙刷其抓取位置是否合格。
上限位裝置61由感應片構成。
一次檢測裝置62包括用于轉動設置上限位裝置61的一次檢測固定座621、設置于一次檢測固定座621上的且與上限位裝置61相配合使用的一次檢測光電傳感器622。
一次檢測固定座621和上限位裝置61間設置有由彈簧構成的一次檢測復位件623,一次檢測復位件623兩端分別連接一次檢測固定座621和上限位裝置61。
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由位移傳感器構成。
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底端設置有不良品排出裝置65。
不良品排出裝置65由輸送帶構成,其用于經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檢測任然抓取不合格的產品。
載具7包括與循環輸送帶31連接的載具主體71、設置于載具主體71上的且相對應的第一抓取固定塊72、底端頂塊73和端部抓取塊74;
載具主體71上開設有載具滑動槽711,載具滑動槽711內可滑動設置有與端部抓取塊74和底端頂塊73均相配合使用的開合滑塊712,開合滑塊712與端部抓取塊73對應端呈三角形板狀另一端設置有頂進板713。
載具滑動槽711底端設置有由彈簧構成的開合滑塊復位件714,開合滑塊712通過開合滑塊連接柱715滑塊復位件714連接。
底端頂塊73由彈簧構成的底端頂塊復位件731設置于第一抓取固定塊72前方的載具滑動槽711內,底部頂塊73上開設有與開合滑塊712其呈三角形板狀端相配合使用的底端頂塊頂槽732。
頂進板713由外部動力頂進時,開合滑塊712于載具滑動槽711內向前滑動,通過其呈三角形板狀端與底端頂塊73其上開設的底端頂塊頂槽732配合使用下壓底端頂塊73,外部動力消失時,通過開合滑塊復位件714和底端頂塊復位件731,開合滑塊712和底端頂塊73復位。
第一抓取固定塊72設置于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1上,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1設置于載具滑動槽711內且載具主體71端部通過載具調節塊722設置有與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1相配合使用的由螺栓構成的載具調節體723。
通過載具調節體723可調節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1于載具滑動槽內的位置,進而調整第一抓取固定塊72位置,實現不同型號牙刷抓取時的切換。
端部抓取塊74包括對應分布的可轉動設置于載具主體71上的一組端部抓取件741、設置于載具滑槽711內的且與端部抓取件741相連接的且相配合使用的端部抓取頂塊742,端部抓取頂塊742與開合滑塊712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其與一端與載具主體71內部連接的由彈簧構成的端部抓取頂塊復位件743另一端連接。
開合滑塊712頂動端部抓取頂塊742,端部抓取頂塊742壓縮端部抓取頂塊復位件743并帶動端部抓取件741轉動打開,當開合滑塊712退出時,通過端部抓取頂塊復位件743,端部抓取頂塊742復位,并抓取置于其內的牙刷。
生產輸送架3上設置有與頂進板713相配合使用的載具開合裝置8,載具開合裝置8包括設置于生產輸送架上的由氣缸構成的開合驅動件81、以及連接于開合驅動件81且與載具7配合使用的開合推塊82。
載具開合裝置8可利用相應的線性驅動模組帶動對頂進板713進行頂進的頂進塊替代亦可。
切毛機構4包括對應設置的橫向切毛組件41和縱向切毛組件42,橫向切毛組件41包括設置于擺動組件43上的刀架底板411、可滑動且橫向設置于刀架底板411上的刀架組件412,設置于刀架組件412上的成型刀具裝置413、設置于刀架底板411上的且與刀架組件412相配合使用的刀架組件前后調位裝置414、設置于刀架組件412上的且與成型刀具裝置413相配合使用的成型刀具上下調位裝置415、以及設置于刀架組件412的且與成型刀具裝置413相配合使用的切削驅動裝置416。
通過擺動組件43驅動帶動刀架底板411及其其上設置的刀架底板411和成型刀具裝置413擺動;擺動時,通過切削驅動裝置416帶動成型刀具裝置413進行牙刷其刷毛的刷毛切削,成型刀具裝置413可選用市場上常見的刷毛切削刀裝置。
切削驅動裝置416由電機構成,其通過“V”型與成型刀具裝置配合使用。
刀架組件412包括可滑動設置于刀架底板411上的刀架墊板4121、設置于刀架墊板4121上的刀架立板4122,成型刀具裝置413通過刀具固定板4131設置于刀架立板4122上。
刀架組件前后調位裝置414包括設置于刀架底板411上的調位支架4141、設置于調位支架4141上的由調節螺栓軸構成的第一調節軸4142,第一調節軸4142與刀架墊板4121連接。
刀架墊板4121其下端端面設置有調節滑塊(圖中未標出),刀架底板411上開設有與調節滑塊(圖中未標出)相匹配的滑槽(圖中未標出)。
通過轉動第一調節軸4142,第一調節軸4142帶動刀架墊板4121通過調節滑塊(圖中未標出)和調節滑槽(圖中未標出)進行刀架組件412其前后位置的調節。
成型刀具上下調位裝置415包括與刀架立板4122上設置的調位小齒輪4151連接的第二調節軸4152,設置于刀架立板4122上的且與調位小齒輪4152相對應且相配合使用的大齒輪4153;
大齒輪4153背端端面上設置有調位凸輪4154,調位凸輪4154其一端為呈波浪狀的擺線輪廓4155,刀具固定板4131可滑動設置于刀架立板4122上且其上設置有與擺線輪廓4155相配合使用的調節銷釘41311,且刀架立板4122上開設有與調節銷釘41311相對應的調節銷釘槽41221。
通過轉動第二調節軸4152,第二調節軸4152通過調位小齒輪4151帶動調位大齒輪4153轉動,調位大齒輪轉動4153時,其背端端面設置的調位凸輪4154隨之轉動,此時調位凸輪4154其呈波浪狀的擺線輪廓4155隨調位大齒輪4153轉動,由于調節銷釘41311與擺線輪廓4155配合使用,調節銷釘41311一端位于調節銷釘槽41221內,隨擺線輪廓4155于調節銷釘槽41221處的不同位置調節刀具固定板4131及其其上連接的成型刀具裝置413的高度。
第一調節軸4142和第二調節軸4152均連接有小型位置顯示器(圖中未標出),且成型刀具裝置上連接有切屑收集裝置(圖中未標出)。
通過設置小型位置顯示器(圖中未標出)可實時顯示第一調節軸4142或第二調節軸4152其調節量,便于調位的進行,其可選用市場上常用的顯示裝置。
縱向切毛組件42與橫向切毛組件41構成基本一致,位于區別在于其包括的縱向切毛組件42其上刀架組件412呈縱向設置于刀架底板411上。
擺動組件43包括由電機構成的擺動驅動裝置431、連接于擺動驅動裝置431的擺動偏心輪432、以及設置于擺動偏心輪432上的用于連接刀架底板411的擺動凸輪隨動塊(圖中未標出)。
橫向切毛組件41上方對應設置有分毛組件44,分毛組件44包括分毛調節塊441、設置于分毛調節塊441上的第三調節軸442、連接于第三調節軸442的且一端滑動設置于分毛調節塊441的另一端開設有分毛槽(圖中未標出)的分毛板443。
通過設置分毛組件44,其可使刷毛切削時具有明顯高度變化,避免刷毛被整體切削。
磨毛機構5包括對應設置的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包括對應設置于連接板上的一組磨毛頭模塊51,磨毛頭模塊51包括磨毛頭511、連接于連接板512上的且與磨毛頭511相配合使用的公轉機構513、連接于連接板512上的且與公轉機構513對應設置的且與磨毛頭511相連接的且相配合使用的自轉機構514,連接板512上設置有與磨毛頭511相配合使用的上下微調機構515。
通過設置公轉機構514,對應設置的一組磨毛頭模塊51同步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進行磨毛,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時一組磨毛頭模塊51其彼此間不會相互干涉,增大磨毛范圍。
公轉機構513包括連接于連接板512上的磨毛座5131、通過公轉軸5133設置于磨毛座5131內的公轉齒輪5132、連接于公轉齒輪5132的彈性連接器5134、連接于彈性連接器5134的轉頭5135。
自轉機構514包括設置于磨毛座5131內的且貫穿公轉軸5133的旋轉軟軸5141、通過轉軸連接體5143與旋轉軟軸5141連接的且由電機構成的軟軸驅動裝置5142、連接于軟軸5141的且貫穿轉頭5135的磨毛頭轉軸5144,磨毛頭轉軸5144與磨毛頭511連接且相配合使用。
通過設置自轉機構514,其用于驅動磨毛頭511進行自轉:
軟軸驅動5142裝置驅動,通過轉軸連接體5143帶動軟軸5141旋轉,軟軸5141將旋轉傳遞至磨毛頭轉軸5144,最終將轉動傳遞至磨毛頭511,帶動磨毛頭511轉動進行磨毛工序。
轉頭5135與磨毛座5131間設置有磨毛切屑收集裝置(圖中未標出),且轉頭5135上設置有覆蓋于其外端的轉頭罩殼(圖中未標出)。
通過設置磨毛切屑收集裝置(圖中未標出),其用于收集磨毛做業時產生的磨毛切屑,保持做業環境的清潔,通過設置轉頭罩殼(圖中未標出),其避免磨毛切屑進入磨毛座5131影響磨毛做業。
上下微調機構515包括連接于連接板512上的上下微調塊5151、設置于上下微調塊5151上的上下微調轉軸5152、一端連接于磨毛座5131的且與上下微調轉軸5152對應設置的由梯形絲杠構成的上下微調調節體5153、連接于上下微調調節體5153與上下微調轉軸5152對應端的由斜齒輪構成的第一微調塊5154、以及連接于上下微調轉軸5152其與第一微調塊5154對應端的且由與第一微調塊5154相匹配的由斜齒輪構成的第二微調塊5155。
通過上下微調機構調515整磨毛座于連接板上的相應高度,進而調節磨毛頭511的相應高度:
通過轉動上下微調轉軸5152、上下微調轉軸5153通過其連接的第二微調塊5155以及連接于上下微調條調節體5153的第一微調塊5154帶動上下微調調節體5153轉動,通過上下微調調節體5153轉動調節磨毛座5131于連接板512上的相應高度。
公轉齒輪5132上設置有與連接板512配合使用的滑軌(圖中未標出)。
滑軌(圖中未標出)的設置,其使進行上下微調時,公轉齒輪5132的移動更為穩定。
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設置于由氣缸推動(圖中未標出)的磨毛固定板52上,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其上公轉齒輪5132彼此嚙合,且磨毛固定板52上還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且與公轉齒輪5132相匹配的磨毛驅動齒輪53。
通過將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設置于由氣缸推動的磨毛固定板52上其便于調整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其磨毛位置,同時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其上公轉齒輪5132彼此嚙合,且磨毛固定板52上還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且與公轉齒輪5132相匹配的磨毛驅動齒輪53,由磨毛驅動齒輪53可帶動若干組磨毛頭組件(圖中未標出)其上公轉齒輪5132轉動,節省電力資源。
磨毛座5131上設置有微調導柱(圖中未標出)、微調導柱(圖中未標出)貫穿連接板512且其與連接板512連接處設置有有無油襯套構成的微調導套(圖中未標出)。
通過設置微調導柱(圖中未標出)和微調導套(圖中未標出),其使磨毛座5131于連接板512上相對位置的微調更為穩定。
上下微調轉軸5152連接有微調顯示裝置(圖中未標出)。
微調顯示裝置(圖中未標出)用于實時顯示上下微調轉軸5152的微調狀態,其可選用市場上常見的顯示裝置。
生產輸送架3其另一側上端設置有與生產輸送架3相對應的且與循環輸送帶31上設置的載具7相配合使用的燙標機構9和貼標機構91。
燙標機構9和貼標機構91用于牙刷組裝后的燙標和貼標,其可選用市場上常用的貼標設備和燙標設備。
生產輸送架3上設置有與燙標機構9和貼標機構91相對應的成品輸送帶裝置92。
成品輸送帶裝置92,其用于成品牙刷的輸送,其可選用市場上常用的輸送帶。
其中:
1)其集植毛、切毛、磨毛于一體,牙刷自動化生產連續性高,同時不需配置人工進行生產輔助,牙刷自動化生產效率高,減少對人力資源的占用,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2)其輸送時利用上限位裝置61對抓取于載具7上的牙刷進行一次檢測,一次檢測后利用一次檢測推動裝置63對抓取不合格牙刷的抓取校正,后通過二次檢測傳感裝置64檢測牙刷其抓取位置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抓取牙刷經由不良品排出裝置65排除;
3)抓取牙刷的載具7可適應不同型號牙刷的抓?。和ㄟ^載具調節體723可調節第一抓取固定塊調整板721于載具滑動槽內的位置,進而調整第一抓取固定塊72位置,實現不同型號牙刷抓取時的切換;
4)抓取牙刷的載具7其抓取形式便捷:頂進板713由外部動力頂進時,開合滑塊712于載具滑動槽711內向前滑動,通過其呈三角形板狀端與底端頂塊73其上開設的底端頂塊頂槽732配合使用下壓底端頂塊73,外部動力消失時,通過開合滑塊復位件714和底端頂塊復位件731,開合滑塊712和底端頂塊73復位;
5)用于切毛的切毛機構4可便捷調整其切毛高度和切毛位置:通過轉動第一調節軸4142,第一調節軸4142帶動刀架墊板4121通過調節滑塊(圖中未標出)和調節滑槽(圖中未標出)進行刀架組件412其前后位置的調節;通過轉動第二調節軸4152,第二調節軸4152通過調位小齒輪4151帶動調位大齒輪4153轉動,調位大齒輪轉動4153時,其背端端面設置的調位凸輪4154隨之轉動,此時調位凸輪4154其呈波浪狀的擺線輪廓4155隨調位大齒輪4153轉動,由于調節銷釘41311與擺線輪廓4155配合使用,調節銷釘41311一端位于調節銷釘槽41221內,隨擺線輪廓4155于調節銷釘槽41221處的不同位置調節刀具固定板4131及其其上連接的成型刀具裝置413的高度;
6)通過設置分毛組件44,其可使刷毛切削時具有明顯高度變化,避免刷毛被整體切削;
7)用于磨毛的磨毛機構5,其磨毛范圍大,且可調節其磨毛高度:通過設置公轉機構514,對應設置的一組磨毛頭模塊51同步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進行磨毛,進行相反方向的轉動時一組磨毛頭模塊51其彼此間不會相互干涉,增大磨毛范圍;通過上下微調機構調515整磨毛座于連接板上的相應高度,進而調節磨毛頭511的相應高度。
本實施例的一種牙刷自動化生產線,其將牙刷生產各個工序集中,生產連續性高,保證牙刷生產的生產效率及減少對人力資源的占用及對生產資源的占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