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高溫耐蝕合金電極錠的生產方法,屬于特殊鋼冶煉領域。
背景技術:
NS1402合金是一種用Ti穩定化的Ni-Fe-Cr-Mo-Cu高溫耐蝕合金。它具有良好的耐一般腐蝕和局部腐蝕性能,以及良好的工藝性能,主要用于氫裂化和渣油加氫裝置中的高壓空冷器主體材料,具有較高附加值。這種高溫耐蝕合金采用模鑄方錠或扁錠直接軋制板材時,容易產生裂紋、中心疏松和夾雜等缺陷。目前,主要通過模鑄電極棒,然后電渣重熔,最后軋制的方式來生產。經過重熔渣洗和逐步冷卻,可以得到夾雜少,并且裂紋和疏松缺陷低的合金棒材。
現有的通過模鑄生產該高溫耐蝕合金電極錠還有很多問題。如中心縮孔深度較大,最大可達到1m;縮孔半徑較大,超過40mm。這種大縮孔缺陷會嚴重影響電渣重熔過程電壓的穩定,不利于電渣重熔工藝的順行。因此冒口下需要切除較長的鑄錠,嚴重降低了該合金的成材率。
目前,有大量研究報道了電極錠的澆注方法,如胡小東等發表于《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的文獻“細長電極錠凝固缺陷的模擬”,針對45鋼,調整冒容比(從5%到10%),發熱劑用量,以及澆注速度,優化了直徑500mm,高4500mm電極錠的內部質量。
劉楚威等發表于《鑄造技術》中的文獻“Φ450mm電極錠澆注中疏松縮孔的模擬研究”,于海龍等發表于《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的文獻“Φ450mm電極錠澆注時間的模擬研究”,以及張振山等發表于《鑄造技術》的文獻“基于Procast的Φ650mm電極錠澆注方案優化研究”,這三篇文獻都通過調整電極錠冒口和錠身的澆注時間,優化了冒口補縮,減小了電極錠縮孔深度。但是文獻的鋼種為9Cr2Mo,與高溫耐蝕合金有重大差異。
申請號201310174419.4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大斷面自耗電極的澆注方法,該技術主要是針對S44SY、H13和TSM166三個鋼種,設計了一種澆注電極錠的方法,目的是減少鑄錠軋制或鍛造成電極錠的工序,將鋼液直接澆注成電極錠,降低生產成本。而對于高溫耐蝕合金NS1402,采用該方法并不能制備得到很好的模鑄電極。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溫耐蝕合金電極錠的生產方法,該方法適用于高溫耐蝕合金NS1402的生產。
本發明高溫耐蝕合金電極錠的生產方法,采用模鑄法:
所述電極錠的鋼種為NS1402;
錠模為金屬模,金屬模內徑為上小下大,上口內徑540~580mm,下口內徑590~630mm,錐度1~1.5%;金屬模上口厚度110~150mm,下口厚度為180~220mm;金屬模冒口高480~520mm,絕熱板高度480~520mm,絕熱板厚度20~40mm;金屬模高3500~4500mm;
澆注采用下注法,出鋼溫度為1480~1510℃,錠身澆注時間為810~870s,冒口澆注時間≥400s;
澆注時加入保護渣10~14kg/支,澆注結束加入發熱劑15~17kg/支,動模時間3.5~4小時。
優選的,所述金屬模上口內徑560mm,下口內徑610mm,錐度1.25%;金屬模上口厚度130mm,下口厚度為200mm;金屬模冒口高500mm,絕熱板高度500mm,厚度30mm;金屬模高4000mm。
優選的,冒口澆注時間為400~500s。
進一步的,優選錠身澆注時間840s,冒口澆注時間400s。
作為優選方案,澆注時加入保護渣12kg/支,澆注結束加入發熱劑16kg/支,動模時間3.7小時。
優選的,所述保護渣的加入具體方法為:澆注前將保護渣懸掛在金屬模內,距離底部80~120mm;優選距離底部100mm。
本發明所述金屬模的材質優選為30#鋼。
優選的,澆注前金屬模烘烤至少2小時。
本發明方法通過設計合理的金屬模,制定合金錠身和冒口澆注工藝參數,以及保護渣和發熱劑的加入時間和重量,最終完全消除了NS1402合金冒口下的縮孔缺陷。本發明的應用對于提高該合金成材率,穩定后續的電渣重熔生產具有重要作用。本方法簡單、易操作,生產成本低,適用于大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高溫耐蝕合金電極錠的生產方法,采用模鑄法:
所述電極錠的鋼種為NS1402;
錠模為金屬模,為了便于通過電極錠自重來脫模,金屬模內徑為上小下大,上口內徑540~580mm,下口內徑590~630mm,錐度1~1.5%;為了減緩電極錠上部的凝固速度,金屬模上口厚度110~150mm,下口厚度為180~220mm;金屬模冒口高480~520mm,絕熱板高度480~520mm,絕熱板厚度20~40mm;金屬模高3500~4500mm;
澆注采用下注法,出鋼溫度為1480~1510℃,液態合金從鋼包底部水口經過中注管和模底磚,從金屬模底部進入,一盤可同時生產6支鑄錠。
為了冒口區域實現更好地填充,防止出現較深的縮孔,錠身澆注時間為810~870s,冒口澆注時間≥400s;澆注速度可通過滑板開度控制;
澆注時加入保護渣10~14kg/支,澆注結束加入發熱劑15~17kg/支,動模時間3.5~4小時。
優選的,所述金屬模上口內徑560mm,下口內徑610mm,錐度1.25%;金屬模上口厚度130mm,下口厚度為200mm;金屬模冒口高500mm,絕熱板高度500mm,厚度30mm;金屬模高4000mm,該金屬模可以生產重量為7.85噸的電極錠。
優選的,冒口澆注時間為400~500s。
進一步的,優選錠身澆注時間840s,冒口澆注時間400s。
作為優選方案,澆注時加入保護渣12kg/支,澆注結束加入發熱劑16kg/支,動模時間3.7小時。
可在澆注初期加入保護渣,具體的操作為:澆注前將保護渣懸掛在金屬模內,距離底部80~120mm,優選距離底部100mm。
本發明所述金屬模的材質優選為30#鋼。
優選的,澆注前金屬模烘烤至少2小時。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將本發明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實施例1
本實施例采用電爐冶煉+LF爐精煉+VOD脫氣,冶煉了一爐NS1402高溫耐蝕合金,采用7.85噸電極錠澆注。
出鋼成分如下:
C 0.018%;Si 0.18%;Mn 0.3%;P 0.025%;S 0.015%;Cr 22.09%
Mo 3.17%;Cu 1.91%;Ti 1.2%;Fe 27.6%;Ni 43.37%;Al 0.12%
金屬模的材質為30#鋼,規格如下:
具體要求與步驟如下:
澆注溫度1490℃,金屬模烘烤溫度60℃,烘烤時間2h。
澆注前將保護渣(12kg/支)懸掛在金屬模內,距離底部100mm;
錠身澆注時間840s,冒口澆注時間400s;冒口澆注結束時加入發熱劑16kg/支,動模時間3.7小時。
脫模得到的電極錠冒口下無縮孔缺陷,采用該電極錠進行電渣重熔,電渣重熔過程中電壓穩定,生產正常,最終軋材的質量優良。
實施例2
本實施例采用的鋼水成分及金屬模同實施例1。
具體要求與步驟如下:
澆注溫度1510℃,金屬模烘烤溫度60℃,烘烤時間2h。
澆注前將保護渣(14kg/支)懸掛在金屬模內,距離底部120mm;
錠身澆注時間810s,冒口澆注時間500s;冒口澆注結束時加入發熱劑15kg/支,動模時間3.5小時。
脫模得到的電極錠冒口下無縮孔缺陷,采用該電極錠進行電渣重熔,電渣重熔過程中電壓穩定,生產正常,最終軋材的質量優良。
實施例3
本實施例采用的鋼水成分及金屬模同實施例1。
具體要求與步驟如下:
澆注溫度1480℃,金屬模烘烤溫度60℃,烘烤時間2h。
澆注前將保護渣(10kg/支)懸掛在金屬模內,距離底部80mm;
錠身澆注時間870s,冒口澆注時間450s;冒口澆注結束時加入發熱劑17kg/支,動模時間4小時。
脫模得到的電極錠冒口下無縮孔缺陷,采用該電極錠進行電渣重熔,電渣重熔過程中電壓穩定,生產正常,最終軋材的質量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