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冶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冰鎳的冶煉技術。
背景技術:
由于鎳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可塑性以及磁性,已經被廣泛用于冶金、電池、軍工制造業、民用機械制造業以及電鍍工業等領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鎳產品的需求模式發生了改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純鎳的需求在顯著下降,而適用于不同用途的其它含鎳產品的需求在上升。單一化的產品結構不僅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鎳產品種類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鎳工業的發展。
高冰鎳作為一種冶金中間產物,其的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三鎳(Ni3S2)、輝銅礦(Cu2S),以及少量的鈷的硫化物、鎳鐵銅合金等。大量的硫元素限制了高冰鎳濕法冶金體系——硫酸鹽體系。如果將硫酸鹽體系轉換為其他體系生產多樣化的鎳產品,成本也較高。高冰鎳的氧化焙燒脫硫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可以將焙燒后的物料應用于不同體系的濕法過程。但是高冰鎳的氧化焙燒到目前為止仍是產業界的難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冰鎳中的二硫化三鎳(Ni3S2)的著火點與軟化點在630.0℃-650.0℃之間,而二硫化三鎳(Ni3S2)的中間產物硫酸(NiSO4)鎳分解為氧化鎳(NiO)的溫度在780.0℃-830.0℃之間。所以在高冰鎳氧化焙燒過程中會發生嚴重的結爐現象,導致無法正常生產,更難以獲得理想的高冰鎳氧化焙砂。安紹勤在《有色冶煉》1995年第4期公開了一種在高冰鎳粉礦中摻入一定量煙灰后制粒的方法,該方法提高了二硫化三鎳(Ni3S2)的軟化點溫度,雖然可以避免結爐問題,但是該工藝需要將粉礦制粒,將增加額外的成本,得到的高冰鎳氧化焙砂的殘硫量仍有0.5%。
因此,確有必要研發一種操作簡便、成本較低、易于控制、可以實現產業化的高冰鎳氧化焙燒方法,制備得到的高冰鎳氧化焙砂應具有更低的殘硫量,從而推動高冰鎳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鎳產品多樣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操作簡便、成本較低、易于控制、可以實現產業化,且制備高冰鎳氧化焙砂具有更低的殘硫量。
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明采取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高冰鎳破碎、細磨;
(2)低溫焙燒,將細磨后的高冰鎳置于加熱設備中,在氧化氣氛下升溫至500.0℃-560℃保溫;
(3)高溫焙燒脫硫,將低溫焙燒后的高冰鎳緊接著在氧化氣氛下升溫至820.0℃-1000.0℃保溫;
(4)待物料隨爐冷卻后,得到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經細磨后得到的高冰鎳粒度為100目-300目。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的加熱設備為管式爐、馬弗爐、回轉窯、沸騰焙燒爐中的任意一種。
優選的,所述步驟(2)、(3)中氧化氣氛中的氧氣含量大于等于21%。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以1℃/min-20℃/min的加熱速度升溫至500.0℃-560℃。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保溫時間為3h-15h。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以1℃/min-5℃/min的升溫速度升溫至820.0℃-1000.0℃。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保溫時間為3h-15h。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制備高冰鎳氧化焙砂的方法,該方法在低溫焙燒階段實現了二硫化三鎳(Ni3S2)到硫化鎳(NiS)的物相轉變,在高溫焙燒脫硫階段,隨著溫度升高,硫化鎳(NiS)首先轉變為硫酸鎳(NiSO4),進一步升溫時硫酸鎳(NiSO4)分解為氧化鎳(NiO)。本發明所述方法在焙燒過程中有效避免了高溫下二硫化三鎳(Ni3S2)的著火與軟化,從根本上解決了高冰鎳氧化焙燒過程中的結爐問題,使得高冰鎳氧化焙燒工序得以正常開展,最終可以得到含硫量在0.1%以下的高冰鎳氧化焙砂。該工藝流程簡單、可操作性強、安全性高,便于實現產業化。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經細磨后的高冰鎳細粉的掃描電鏡(SEM)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經細磨后的高冰鎳細粉的能譜儀(EDS)元素測試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高冰鎳氧化焙砂的掃描電鏡(SEM)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高冰鎳氧化焙砂的能譜儀(EDS)元素測試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文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文發明做更全面、細致地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
除非另有定義,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術語與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含義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專業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本發明中用到的各種原材料、試劑、儀器和設備等均可通過市場購買得到或者可通過現有方法制備得到。
實施例: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高冰鎳在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得到小顆粒的高冰鎳;將小顆粒的高冰鎳在振動磨中進行細磨,將細磨后的高冰鎳粉末過200目篩;將細磨后的高冰鎳裝在燒舟中,放置于管式爐中間,在純氧氣氛下以5℃/min速度進行升溫,到達520℃后保溫5h;在純氧氣氛下,以2℃/min速度升溫至820℃后保溫5h;待物料隨爐冷卻后,得到高冰鎳氧化焙砂。
如圖1、圖2所示,經細磨后的高冰鎳粉末的粒度較細,硫元素較多且均勻分布在高冰鎳中,而銅元素以類質同象的形式部分存在于二硫化三鎳(Ni3S2)中。經細磨后的高冰鎳粉末的粒度較細,所含元素主要為Ni、S、Cu、Fe等,其它元素在高冰鎳中分布很少。
如圖3、圖4所示,焙燒后物料的顆粒更加細小,這是因為在高冰鎳焙燒過程中,先后經歷了:由二硫化三鎳(Ni3S2)到硫化鎳(NiS)的物相轉變,從硫化鎳(NiS)氧化為硫酸鎳(NiSO4),硫酸鎳(NiSO4)分解為氧化鎳(NiO)的轉變,硫酸鹽的分解使得物料得到進一步破碎。同時,硫元素經過焙燒之后基本消失,說明得到了低殘硫量的高冰鎳氧化焙砂。
對所得高冰鎳氧化焙砂進行感應耦合等離子體(ICP)檢測,得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含硫量為0.073%。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高冰鎳在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得到小顆粒的高冰鎳;將小顆粒的高冰鎳在振動磨中進行細磨,將細磨后的高冰鎳粉末過300目篩;將細磨后的高冰鎳裝在燒舟中,放置于管式爐中間,在純氧氣氛下以15℃/min速度升溫至540℃后保溫15h;在含氧量為50%的氧氣氛下,以3℃/min速度升溫升溫至850℃后保溫10h;待物料隨爐冷卻后,得到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對所得高冰鎳氧化焙砂進行感應耦合等離子體(ICP)檢測,得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含硫量為0.048%。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高冰鎳在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得到小顆粒的高冰鎳;將小顆粒的高冰鎳在振動磨中進行細磨,將細磨后的高冰鎳粉末過100目篩;將細磨后的高冰鎳裝在燒舟中,放置于馬弗爐中,在空氣氣氛下以18℃/min速度進行升溫至560℃后保溫10h;在空氣氣氛下,以5℃/min速度升溫至870℃后保溫15h;待物料隨爐冷卻后,得到所述高冰鎳氧化焙砂。對所得高冰鎳氧化焙砂進行感應耦合等離子體(ICP)檢測,得到高冰鎳氧化焙砂的含硫量為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