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銻粉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銻粉吹煉爐。
背景技術:
在銻加工工業中,通常是在高溫吹煉爐中提煉銻粉。在吹煉爐中生成銻粉以后,通過輸送管道輸送到下一道工序。現有的吹煉爐,只設置了一條輸送管道,而吹煉爐在正常工作和松料加煤時,銻粉的純度是不一樣的。在松火加煤時,伴隨在銻粉中的煤灰量大大增加,這種含煤灰量高的銻粉需要重新回爐或者經過其他工序的提純。這就給銻粉加工帶來不便,同時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在吹煉爐內生產的銻粉通過管道輸送到儲存罐內時,往往溫度過高,影響銻粉的純度。
因此,怎樣實現銻粉加工中,吹煉爐在松火加煤時銻粉的分管道輸送、以及能夠快速冷卻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銻粉吹煉爐。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種銻粉吹煉爐,包括:吹煉爐本體、粉塵分流裝置、合格產品收集罐、不合格產品收集罐和總輸送管。
所述粉塵分流裝置架設在所述吹煉爐本體上方,所述粉塵分流裝置與所述吹煉爐本體通過所述總輸送管相連通,在所述總輸送管的外周設置有循環水套,所述循環水套的進水管設置在下端,所述循環水套的出水管設置在上端。
所述合格產品收集罐通過第一轉輸管道與所述粉塵分流裝置相連通,所述不合格產品收集罐通過第二轉輸管道與所述粉塵分流裝置相連通。
所述粉塵分流裝置為長方體結構的空心框體,所述粉塵分流裝置在橫向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調節板、第二調節板、第三調節板和第四調節板,所述第一調節板和所述第四調節板分別設置在所述粉塵分流裝置的兩側并與外界相通,所述第三調節板設置在所述總輸送管與所述第一轉輸管道之間,所述第四調節板設置在所述總輸送管與所述第二轉輸管道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循環水套的內空厚度為所述總輸送管直徑的1/10~1/7。
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以所述循環水套的中心軸對稱地設置在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進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與所述循環水套的連接處設置有喇叭形連接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輸管道的管徑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轉輸管道的管徑,所述總輸送管的管徑是所述第一轉輸管道的1.5倍。
進一步地,在所述合格產品收集罐處設置有引風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設置粉塵分流裝置,合格產品和不合格產品分別通過不同的輸送管道輸送保存,使得銻粉吹煉爐在松火加煤時,可以更換到專用的輸送管道。這樣,該時段含煤灰量大的銻粉臨時性地專門輸送,避免了正常銻粉被污染。
通過在總輸送管的外周設置有循環水套,使銻粉在出爐口處的溫度低于450℃,相比如不設置循環水套,銻粉在出爐口處的溫度要低100℃左右。這樣,銻粉在通過總輸送管時,所含的鉛雜質能夠回落到吹煉爐內,從而提高銻粉的純度,能夠使得銻粉的純度從通常的99.5%提高到99.8%。
通過在合格產品收集罐處設置有引風機,特別是設置高壓風機時,能夠加大、加快銻粉通過總輸送管、第一轉輸管道的速度,使得銻粉快速地被收存。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銻粉吹煉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銻粉吹煉爐的循環水套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銻粉吹煉爐,請結合參考圖1和圖2,該銻粉吹煉爐包括:吹煉爐本體1、粉塵分流裝置2、合格產品收集罐3、不合格產品收集罐4和總輸送管5。
粉塵分流裝置2架設在吹煉爐本體1上方,粉塵分流裝置2與吹煉爐本體1通過總輸送管5相連通,在總輸送管5的外周設置有循環水套6,循環水套6的進水管61設置在下端,循環水套6的出水管62設置在上端。通過在總輸送管的外周設置有循環水套,使銻粉在出爐口處的溫度低于450℃,相比如不設置循環水套,銻粉在出爐口處的溫度要低100℃左右。這樣,由于銻粉中摻雜的五氧化二鉛等在450℃至900℃時是不溶物,而在低于450℃時是可溶物,因此,銻粉在通過總輸送管時,所含的鉛雜質能夠回落到吹煉爐內,從而提高銻粉的純度,能夠使得銻粉的純度從通常的99.5%提高到99.8%。另外,從下端進水上端出水,使冷卻效果更好。
合格產品收集罐3通過第一轉輸管道31與粉塵分流裝置2相連通,不合格產品收集罐4通過第二轉輸管道41與粉塵分流裝置2相連通。總輸送管5、第一轉輸管道31和第二轉輸管道41在豎向位置相互錯開。銻粉在吹煉爐中生成后,在負壓作用下通過總輸送管5進入到粉塵分流裝置2,在粉塵分流裝置2處被選擇性地通過第一轉輸管道31或者第二轉輸管道41輸送到目的收集罐。
粉塵分流裝置2為長方體結構的空心框體,粉塵分流裝置2在橫向上分別設置有第一調節板21、第二調節板22、第三調節板23和第四調節板24,第一調節板21和第四調節板24分別設置在粉塵分流裝置2的兩側并與外界相通,第三調節板23設置在總輸送管5與第一轉輸管道31之間,第四調節板24設置在總輸送管5與第二轉輸管道41之間。圖1中,第一調節板21、第二調節板22、第三調節板23和第四調節板24從圖中不能看到明顯是板體,實際上它們是能夠向前拉出的,某一個調節板拉出后,銻粉或者空氣可以順利通過,某一調節板插緊后,銻粉或者空氣在該處被阻擋。
優選地,循環水套6的內空厚度為總輸送管5直徑的1/10~1/7。這樣,使得循環水冷卻最適宜,確保溫度稍低于450℃,不至于過低。
進水管61和出水管62以循環水套6的中心軸對稱地設置在兩側。充分利用循環水。
進水管61和出水管62與循環水套6的連接處設置有喇叭形連接部。喇叭形連接部能夠提高循環水流動的均衡性,不至于向一個方向流動,而不能達到均勻冷卻的目的。
第一轉輸管道31的管徑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轉輸管道41的管徑,總輸送管5的管徑是第一轉輸管道31的1.5倍。
在合格產品收集罐3處設置有引風機。
工作原理是:
吹煉爐松火加煤時,打開第一調節板21,閉合第二調節板22,打開第三調節板23,閉合第四調節板24。這樣,使第一轉輸管道31抽空,夾帶大量煤灰的銻粉通過第二轉輸管道41輸送到不合格產品收集罐4內,從而進一步的提純或者回爐。
熔煉爐正常生產時,關閉第一調節板21或者調解第一調節板21的大小,打開第二調節板22,關閉第三調節板23,打開第四調節板24。這樣,使第一轉輸管道31正常工作,第二轉輸管道41抽空,合格的銻粉通過第一轉輸管道31輸送到合格產品收集罐3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