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用于氧化鎵晶體的防解理加工方法,屬于半導體材料的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氧化鎵(β-Ga2O3)被認為是一種新型的第四代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室溫下的禁帶寬度為4.8-4.9 eV,具有透明導電、與GaN晶格失配小、成本低等優點,在深紫外光電器件、LED、功率器件等領域都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β-Ga2O3為單斜晶體結構,其中a軸和c軸夾角為104°,存在(100)和(001)解理面,在加工過程中晶體很容易沿著解理面開裂。氧化鎵晶體在切割之后,晶片表面會留下切割刀痕和微裂紋,通常先采用游離磨料研磨工藝快速消除刀痕、減少損傷層厚度和改善面型精度,隨后采用金剛石磨料對其進行機械拋光,最后采用化學機械拋光工藝獲得無損傷平坦化表面。在傳統的晶體加工過程中,為了獲得合適的材料去除率,必須對晶片施加一定的壓力,因此,采用傳統的加工工藝對氧化鎵進行加工時,晶體很容易發生開裂,從而降低加工成品率。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狀況及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用于氧化鎵晶體的防解理加工方法,相比傳統的加工工藝,簡化工序步驟,減少工件因移動破碎的風險,能夠獲得更好的晶片厚度一致性、表面質量和加工效率,同時可以有效的防止晶體在加工過程中發生開裂。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氧化鎵晶體的防解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將陶瓷盤加熱到100度,均勻涂上黃蠟,將一片2英寸氧化鎵切割單晶片粘貼在陶瓷盤中心上,冷卻至室溫,將陶瓷盤表面殘余的蠟清洗干凈,打開橫向減薄機,把貼好氧化鎵的陶瓷盤真空吸附在工件臺上;
第一步,先使用2000#樹脂金剛石砂輪,將金剛石砂輪最外緣調整到過陶瓷盤的中心1mm,設置工藝參數,工件轉速150-2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金剛石砂輪轉速300-4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進給速度0.5-1μm/min,冷卻液流量500ml/min,去除量30μm;
首先打開冷卻液,冷卻液體積配比是純水:雙氧水:質量分數30%鹽酸=10:0.5:0.01,共配置20L,直接排放,不循環使用,啟動金剛石砂輪轉速,再啟動工件轉速,當工件到達結束位置時,金剛石砂輪和工件的轉速均保持不變,空轉時間為60s,對表面進行磨削修復,這樣有利于減少晶片表面的損傷,提高表面質量;
第二步、再使用10000#樹脂氧化鈰金剛石砂輪,將金剛石砂輪最外緣調整到過陶瓷盤的中心1mm,設置工藝參數,工件轉速300-400r/min、轉速方向順時針,金剛石砂輪(2)轉速600-8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進給速度0.05-0.1μm/min,冷卻液流量800ml/min,去除量10μm;
首先打開冷卻液,冷卻液液體積配比是純水:雙氧水:質量分數30%鹽酸=10:1:0.01,共配置20L,直接排放,不循環使用,啟動金剛石砂輪轉速,再啟動工件轉速,當工件到達結束位置時,金剛石砂輪和工件的轉速均保持不變,空轉時間為60s,工藝結束后將陶瓷盤取下來,進行清洗,減薄工藝完成,最終測量,晶片的Ra≤1nm,TTV≤2μm。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減薄機,配上不同材質和型號的金剛石砂輪,調整金剛石砂輪和工件中的轉速方向和轉速比,采用較低的進給速度,從而大大降低晶片發生解理的風險。總之,在保證加工效率的前提下,解決了加工過程中晶體解理的問題,并有效的防止了晶體在加工過程中發生開裂,大大提高了晶片表面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金剛石砂輪、陶瓷盤、單晶片加工時的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減薄工藝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一種用于氧化鎵晶體的防解理加工方法,步驟如下:
將陶瓷盤3加熱到100度,均勻涂上黃蠟,將一片2英寸氧化鎵切割單晶片1粘貼在陶瓷盤3中心上,冷卻至室溫,將陶瓷盤3表面殘余的蠟清洗干凈,打開橫向減薄機,把貼好氧化鎵的陶瓷盤3真空吸附在工件臺上;
第一步,先使用2000#樹脂金剛石金剛石砂輪2,將金剛石砂輪2最外緣調整到過陶瓷盤3的中心1mm,如圖1所示,設置工藝參數,工件轉速150-2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金剛石砂輪2轉速300-4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進給速度0.5-1μm/min,冷卻液流量500ml/min,去除量30μm。
首先打開冷卻液,冷卻液體積配比是純水:雙氧水:質量分數30%鹽酸=10:0.5:0.01,共配置20L,直接排放,不循環使用,啟動金剛石砂輪2轉速,再啟動工件轉速,當工件到達結束位置時,金剛石砂輪2和工件的轉速均保持不變,空轉時間為60s,對表面進行磨削修復,這樣有利于減少晶片表面的損傷,提高表面質量。
第二步、再使用10000#樹脂氧化鈰金剛石砂輪2,將金剛石砂輪2最外緣調整到過陶瓷盤3的中心1mm,設置工藝參數,工件轉速300-400r/min、轉速方向順時針,金剛石砂輪2轉速600-800r/min、轉速方向為順時針,進給速度0.05-0.1μm/min,冷卻液流量800ml/min,去除量10μm。
首先打開冷卻液,冷卻液體積配比是純水:雙氧水:質量分數30%鹽酸=10:1:0.01,共配置20L,直接排放,不循環使用,啟動金剛石砂輪2轉速,再啟動工件轉速,當工件到達結束位置時,金剛石砂輪2和工件的轉速均保持不變,空轉時間為60s,工藝結束后將陶瓷盤3取下來,進行清洗,減薄工藝完成,最終測量,晶片的Ra≤1nm,TTV≤2μm。
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往冷卻液中添加一定濃度的雙氧水是為防止氧化鎵沿著解理面破碎,晶片表面與冷卻液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較軟的新物質,金剛石砂輪2對新生成的物質進行去除,而對氧化鎵表面的損傷較小,Ra≤1nm,TTV≤2μm,可以大大減少后續化學機械拋光的去除量,減小晶片解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