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材料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金屬鈦表面制備納米孿晶層的方法。
背景技術:
孿晶界是一種特殊的低能態共格晶界,孿晶界兩側的晶格呈鏡面對稱;由于孿晶界與位錯間存在特殊的相互作用,利用納米尺度孿晶界可實現晶體材料的增強增韌;因此,納米孿晶可以明顯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和耐腐蝕性能。
強流脈沖電子束是最近幾年發展的一種新型表面改性技術,其作為一種高密度能量源,在材料近表層附近沉積了大量的能量,并且產生了快速加熱和冷卻過程,該過程的循環往復導致了表面復雜的溫度場和應力場的產生,進而導致材料組織發生了明顯變化;由于快速熔化或蒸發加熱,熱應力以及自淬火等過程的產生,導致了表面非平衡結構的形成,例如納米晶,準晶,非晶等亞穩態結構,這些結構的產生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物理和化學性能。
工業純鈦具有優良的沖壓工藝性能和焊接性能,對熱處理及組織類型不敏感,在令人滿意的塑性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強度;它的強度主要取決于間隙元素氧、氮的含量。它在海水中具有高的抗腐蝕性能,但在無機酸中較差,一般用于制造在-253~350℃溫度下工作的、受力不大的各種板材零件或鍛件,也可制造鉚釘線材和管材,甚至可以應用于醫學種植體器件等;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能夠明顯細化工業純鈦表面的組織,從而使得其表面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盡管國內外文獻報道過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純鈦的研究,但沒有報道納米孿晶層的制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金屬鈦表面制備納米孿晶層的方法,將工業純鈦經過軋制和再結晶退火處理形成退火孿晶,然后將電子束施加在經過再結晶退火處理的工業純鈦表面上,從而獲得了納米孿晶,顯著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蝕性。
本發明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將海綿鈦放入真空自耗電弧爐的坩堝中,利用控溫儀將溫度調節在300±10℃,預熱海綿鈦至少30分鐘以除去水份,然后將溫度升到1800±10℃,熔煉至少1小時以保證海綿鈦完全熔化,再將熔化的物料澆注到鑄鐵模具內,冷卻至常溫得到工業純鈦鑄錠;
2、加熱工業純鈦鑄錠至800~900℃,保溫0.5~1h,然后熱軋,開軋溫度850~900℃,終軋溫度700~750℃,總壓下量為60~70%,最后再進行再結晶退火處理,退火溫度600~700℃,時間10~50分鐘;退火后冷卻到室溫,獲得鑄錠;
3、利用線切割在鑄錠上切出斷面,然后對斷面進行機械拋光和研磨至表面光亮,再用有機溶劑將其表面清洗干凈,獲得試樣;
4、將試樣置于真空≤6×10-3Pa條件下,對其表面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加速電壓為20~25KV,脈沖次數為25次,能量密度為2~4J/cm2,在金屬鈦表面獲得納米孿晶層。
上述步驟(3)的有機溶劑為乙醇或丙酮。
本發明通過工業純鈦的軋制消除冶煉純鈦過程中的鑄造缺陷,以優化其微觀組織結構;通過再結晶退火處理先向工業純鈦中引入退火孿晶,然后對其表面施加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從而獲得納米孿晶,使得材料表面的電化學耐腐蝕性明顯提高;并且電子束表面改性工藝是在真空條件下進行,能夠有效避免合金表面被氧化;本發明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工業純鈦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納米孿晶,這對于提高材料表面性能具有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表面SEM形貌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表面SEM形貌圖;
圖3為圖2的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表面SEM形貌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表面SEM形貌圖;
圖6為圖5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采用的真空自耗電弧爐型號為ZHT100。
本發明實施例中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采用的設備型號為MMLAB-HOPE-Ⅰ。
本發明實施例中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時的束斑直徑為30mm,脈沖寬度為0.5~5μs,脈沖間隔為30s。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熱軋采用CVC+軋機,坯料的尺寸為1280mm×100mm×6000mm。
實施例1
將海綿鈦放入真空自耗電弧爐的坩堝中,利用控溫儀將溫度調節在300±10℃,預熱海綿鈦30分鐘,然后將溫度升到1800±10℃,熔煉1.5小時,再將熔化的物料澆注到鑄鐵模具內,冷卻至常溫得到工業純鈦鑄錠;
加熱工業純鈦鑄錠至800℃,保溫1h,然后熱軋,開軋溫度850℃,終軋溫度700℃,總壓下量為60%,最后再進行再結晶退火處理,退火溫度600℃,時間50分鐘;退火后冷卻到室溫,獲得鑄錠;
利用線切割在鑄錠上切出斷面,然后對斷面進行機械拋光和研磨至表面光亮,再用乙醇將其表面清洗干凈,獲得試樣;
將試樣置于真空度≤6×10-3Pa條件下,對其表面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加速電壓為20KV,脈沖次數為25次,能量密度為4J/cm2,在金屬鈦表面獲得納米孿晶層;
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表面SEM形貌如圖1所示,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表面SEM形貌如圖2所示,放大圖如圖3所示;由圖可見,未經電子束處理時試樣表面形成微米級的退火孿晶,其特征為:孿晶面平直,孿晶片較厚,貫穿整個晶粒;而經過25次脈沖處理后孿晶明顯細化到納米級別,而且晶粒也明顯得到細化;
對試樣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腐蝕介質為3.5wt%NaCl溶液,測得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為29.8μA/cm2,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為5.15μA/cm2。
實施例2
將海綿鈦放入真空自耗電弧爐的坩堝中,利用控溫儀將溫度調節在300±10℃,預熱海綿鈦40分鐘,然后將溫度升到1800±10℃,熔煉2小時,再將熔化的物料澆注到鑄鐵模具內,冷卻至常溫得到工業純鈦鑄錠;
加熱工業純鈦鑄錠至900℃,保溫0.5h,然后熱軋,開軋溫度900℃,終軋溫度750℃,總壓下量為70%,最后再進行再結晶退火處理,退火溫度700℃,時間10分鐘;退火后冷卻到室溫,獲得鑄錠;
利用線切割在鑄錠上切出斷面,然后對斷面進行機械拋光和研磨至表面光亮,再用丙酮將其表面清洗干凈,獲得試樣;
將試樣置于真空度≤6×10-3Pa條件下,對其表面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加速電壓為22KV,脈沖次數為25次,能量密度為3J/cm2,在金屬鈦表面獲得納米孿晶層;試樣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表面SEM形貌如圖4所示,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表面SEM形貌如圖5所示,放大圖如圖6所示;由圖可見,未經電子束處理時合金表面形成微米級的退火孿晶,其特征如下:孿晶面平直,孿晶片較厚,貫穿整個晶粒;而經過25次脈沖處理后孿晶明顯細化到納米級別,而且晶粒也明顯得到細化;
對試樣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腐蝕介質為3.5wt%NaCl溶液,測得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前的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為31.4μA/cm2,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后的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為7.26μA/cm2;
電子束處理后的試樣的腐蝕電流密度顯著下降,降低了1個數量級,證明電子束處理后材料表面耐腐蝕性顯著提高。
實施例3
將海綿鈦放入真空自耗電弧爐的坩堝中,利用控溫儀將溫度調節在300±10℃,預熱海綿鈦50分鐘,然后將溫度升到1800±10℃,熔煉1小時,再將熔化的物料澆注到鑄鐵模具內,冷卻至常溫得到工業純鈦鑄錠;
加熱工業純鈦鑄錠至850℃,保溫0.6h,然后熱軋,開軋溫度880℃,終軋溫度720℃,總壓下量為65%,最后再進行再結晶退火處理,退火溫度650℃,時間30分鐘;退火后冷卻到室溫,獲得鑄錠;
利用線切割在鑄錠上切出斷面,然后對斷面進行機械拋光和研磨至表面光亮,再用丙酮將其表面清洗干凈,獲得試樣;
將試樣置于真空度≤6×10-3Pa條件下,對其表面進行強流脈沖電子束處理,加速電壓為25KV,脈沖次數為25次,能量密度為2J/cm2,在金屬鈦表面獲得納米孿晶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