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滲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GH4049球體滲鋁方法。
背景技術:
如圖1和2所示,某航空發動機在研制過程中,設計圖要求球體(材料GH4049)硬度為HB285~352,并對球面D進行滲鋁,深度30μm~50μm。
GH4049是一種復雜合金化的鎳基難變形高溫合金,采用標準規定的硬度值范圍HB302~363對應的熱處理制度進行熱處理后,都很難保證該范圍的硬度值,常出現返工仍不合格,報廢零件的情況。而設計要求的硬度值為HB285~352,比標準中規定的更嚴格,增加了熱處理的難度。且球體熱處理后還需進行滲鋁,然而在滲鋁前進行的固溶+時效處理,其硬度都一直難以達到設計要求。目前同行業中沒有類似工藝可以使其能夠達到設計要求,必須發明一種新的方法在滿足滲鋁層深度的同時保證硬度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GH4049球體滲鋁方法,確保滲鋁層深度30μm~50μm的同時保證硬度要求達到HB285~352。
技術要求中需對球面進行滲鋁,滲鋁層深度30μm~50μm,且同時保證零件的硬度要求HB285~352,傳統方法路線:固溶+時效→滲鋁;本發明的路線:固溶→時效+滲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法來實現:
一種GH4049球體滲鋁方法,首先對GH4049毛坯料進行固溶處理,然后將固溶處理后的毛坯料加工成帶有球面D的半成品,最后在時效溫度下對半成品球面D進行滲鋁的同時對半成品整體進行時效處理。
所述GH4049毛坯料固溶包括一次固溶和二次固溶,其中一次固溶溫度為1200±10℃;保溫時間為2~2.5h;冷卻劑為空氣;二次固溶溫度為1050±10℃;保溫時間為4~4.5h;冷卻劑為空氣。
所述半成品以其時效溫度進行滲鋁,溫度為450±30℃;保溫時間為2~2.5h;升溫至950±10℃;保溫時間為10~12h;冷卻劑為空氣。
所述滲鋁劑由經焙燒的鋁鐵粉末按重量與1.5%~2.0%的經干燥的氯化銨粉末配成,其中鋁鐵粉末中新鋁鐵粉末按重量占15%~30%。
所述GH4049毛坯料為圓棒坯料。
所述圓棒坯料截面直徑為Ф14mm,長度為500mm。
所述帶有球面D的半成品還包括一對平行平面。
所述球面D的直徑為Ф10mm,一對平行平面的距離為6.4mm。
本發明在對毛料進行熱處理時只進行固溶處理,不進行時效處理,不保證設計要求的硬度符合HB285~352,待進行滲鋁工序時,將滲鋁與時效處理同時進行(即用其時效溫度進行滲鋁),這樣既保證了滲鋁深度要求又保證了硬度要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先固溶,然后滲鋁與時效同時進行的方法,節約了成本,縮短了生產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傳統熱處理觀念一般都是先進行固溶+時效處理保證其硬度,然后再進行滲鋁保證滲鋁層的深度。但本發明采用先固溶,然后滲鋁與時效同時進行的方法,既減小了后續滲鋁時降低零件硬度的風險,又減少了零件的熱處理時間。此項工藝方法的應用,改變了技術人員對零件進行熱處理時的工藝排布的傳統思維,為今后對類似零件的熱處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截止目前共加工零件2批次共108件,生產驗證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球體零件毛料狀態示意圖;
圖2為球體零件示意圖(圖中S代表sphere);
圖3為球體毛坯料的化學成分表(按質量百分比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傳統的熱處理方案是先對圖1所示的毛坯料(圓棒坯料截面直徑為Ф14mm,長度為500mm,毛坯料的化學成分如圖3所示)進行固溶+時效處理,保證硬度HB285~352,待零件加工到圖2所示的形狀時(球面D的直徑為Ф10mm,一對平行平面的距離為6.4mm),再進行滲鋁。其弊端是后續滲鋁時零件的硬度及滲鋁層深度會受到影響,達不到要求的硬度值和滲層深度。
本發明的熱處理方法打破了傳統方法的思路,先對圖1所示的毛料進行固溶處理,待零件加工到圖2所示的形狀時,再用其時效溫度進行滲鋁,既保證了設計要求的硬度HB285~352,又保證了滲鋁層深度達到30μm~50μm。
其中,毛坯料的固溶參數為:一次固溶:溫度1200±10℃;保溫時間2~2.5h;冷卻劑:空氣。二次固溶:溫度1050±10℃;保溫時間4~4.5h;冷卻劑:空氣。半成品以其時效溫度進行滲鋁,溫度450±30℃;保溫時間2~2.5h;升溫至950±10℃;保溫時間10~12h;冷卻劑:空氣,滲鋁介質:滲鋁劑由經焙燒的鋁鐵粉末(按重量)與1.5%~2.0%的經干燥的氯化銨粉末配成,其中鋁鐵粉末中新鋁鐵粉末(按重量)占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