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鈦合金工具的表面處理多按鋼制工具表面處理工藝進行處理,采用此種工藝不能完全去除鈦合金表面因熱鍛產生的頑固鱗皮,表面不光滑,影響使用時的手感,并且表面耐磨性需要提高。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噴砂:將鈦合金工件放入空氣相對濕度為60-68%,溫度為50-54℃環境下放置2小時,磨料選擇鑄鐵砂,粒徑為1.2mm與0.5mm,采用1.2mm磨料時噴射壓力為0.55-0.58MPa,然后采用0.5mm磨料進行第二次噴射,噴射壓力為0.66-0.69MPa,噴嘴到鈦合金表面均保持120mm的距離,噴射方向與鈦合金工件表面法線的夾角控制在25°;(2)化學處理:將噴砂后的工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混合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0min;(3)粗拋光:將浸泡后的工件在拋光機上用100目的砂子進行粗拋光;(4)打刺:粗拋光后的工件用刺輪進行打刺處理;(5)細拋光:打刺后的工件用150目的砂子進行細拋光;(6)精拋光:細拋光后的工件用500目的砂子進行精拋光;(7)電暈處理:將精拋后的工件放在空氣相對濕度為18-20%、溫度為86-88℃、場強為250-26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小時;(8)酸洗處理:將在電暈場中處理的鈦合金工件在加熱至45℃,然后進行酸洗處理,處理的時間為3min,然后用停沸的水充分沖洗,酸洗溶液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檸檬酸2、氨基磺酸1、硫酸4、甘氨酸0.5、水80;(9)煮干涂油:將酸洗處理后的工件放入質量濃度為8%的季戊四醇溶液中煮沸3min后取出,烘干,浸入防銹油進行涂油,油層厚度0.05mm,取出后風干。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磨料噴射前預熱至30℃。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按2:1:3:100的質量比例配制成溶液。進一步的,所述停沸的水為清水煮沸后停止加熱5min后的清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經過本發明工藝處理的鈦合金表面光滑、光亮,顏色均勻,不變色,無氧化皮等缺陷,并且,經過本發明處理的鈦合金還能極大的提高其抗氧化性和蠕變性能,有效的細化了表面微觀組織,本發明通過對鈦合金表面進行2次噴砂處理結合后續電暈處理,協同配合其它處理步驟的作用,能夠使得鈦合金表面發生劇烈塑性變形,使得晶粒顯著細化,并且引入了殘余壓應力,從而使鈦合金工件表面硬度顯著提高,經測試,對TC11鈦合金經過本發明工藝處理后的表面最大硬度為526HV0.5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噴砂:將鈦合金工件放入空氣相對濕度為60%,溫度為50℃環境下放置2小時,磨料選擇鑄鐵砂,粒徑為1.2mm與0.5mm,采用1.2mm磨料時噴射壓力為0.55MPa,然后采用0.5mm磨料進行第二次噴射,噴射壓力為0.66MPa,噴嘴到鈦合金表面均保持120mm的距離,噴射方向與鈦合金工件表面法線的夾角控制在25°;(2)化學處理:將噴砂后的工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混合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0min;(3)粗拋光:將浸泡后的工件在拋光機上用100目的砂子進行粗拋光;(4)打刺:粗拋光后的工件用刺輪進行打刺處理;(5)細拋光:打刺后的工件用150目的砂子進行細拋光;(6)精拋光:細拋光后的工件用500目的砂子進行精拋光;(7)電暈處理:將精拋后的工件放在空氣相對濕度為18%、溫度為86℃、場強為25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小時;(8)酸洗處理:將在電暈場中處理的鈦合金工件在加熱至45℃,然后進行酸洗處理,處理的時間為3min,然后用停沸的水充分沖洗,酸洗溶液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檸檬酸2、氨基磺酸1、硫酸4、甘氨酸0.5、水80;(9)煮干涂油:將酸洗處理后的工件放入質量濃度為8%的季戊四醇溶液中煮沸3min后取出,烘干,浸入防銹油進行涂油,油層厚度0.05mm,取出后風干。實施例2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噴砂:將鈦合金工件放入空氣相對濕度為68%,溫度為54℃環境下放置2小時,磨料選擇鑄鐵砂,粒徑為1.2mm與0.5mm,采用1.2mm磨料時噴射壓力為0.58MPa,然后采用0.5mm磨料進行第二次噴射,噴射壓力為0.69MPa,噴嘴到鈦合金表面均保持120mm的距離,噴射方向與鈦合金工件表面法線的夾角控制在25°;(2)化學處理:將噴砂后的工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混合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0min;(3)粗拋光:將浸泡后的工件在拋光機上用100目的砂子進行粗拋光;(4)打刺:粗拋光后的工件用刺輪進行打刺處理;(5)細拋光:打刺后的工件用150目的砂子進行細拋光;(6)精拋光:細拋光后的工件用500目的砂子進行精拋光;(7)電暈處理:將精拋后的工件放在空氣相對濕度為20%、溫度為88℃、場強為26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小時;(8)酸洗處理:將在電暈場中處理的鈦合金工件在加熱至45℃,然后進行酸洗處理,處理的時間為3min,然后用停沸的水充分沖洗,酸洗溶液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檸檬酸2、氨基磺酸1、硫酸4、甘氨酸0.5、水80;(9)煮干涂油:將酸洗處理后的工件放入質量濃度為8%的季戊四醇溶液中煮沸3min后取出,烘干,浸入防銹油進行涂油,油層厚度0.05mm,取出后風干。實施例3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噴砂:將鈦合金工件放入空氣相對濕度為64%,溫度為52℃環境下放置2小時,磨料選擇鑄鐵砂,粒徑為1.2mm與0.5mm,采用1.2mm磨料時噴射壓力為0.56MPa,然后采用0.5mm磨料進行第二次噴射,噴射壓力為0.68MPa,噴嘴到鈦合金表面均保持120mm的距離,噴射方向與鈦合金工件表面法線的夾角控制在25°;(2)化學處理:將噴砂后的工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混合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0min;(3)粗拋光:將浸泡后的工件在拋光機上用100目的砂子進行粗拋光;(4)打刺:粗拋光后的工件用刺輪進行打刺處理;(5)細拋光:打刺后的工件用150目的砂子進行細拋光;(6)精拋光:細拋光后的工件用500目的砂子進行精拋光;(7)電暈處理:將精拋后的工件放在空氣相對濕度為19%、溫度為87℃、場強為255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小時;(8)酸洗處理:將在電暈場中處理的鈦合金工件在加熱至45℃,然后進行酸洗處理,處理的時間為3min,然后用停沸的水充分沖洗,酸洗溶液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檸檬酸2、氨基磺酸1、硫酸4、甘氨酸0.5、水80;(9)煮干涂油:將酸洗處理后的工件放入質量濃度為8%的季戊四醇溶液中煮沸3min后取出,烘干,浸入防銹油進行涂油,油層厚度0.05mm,取出后風干。以上實施例中:所述步驟(1)中磨料噴射前預熱至30℃。所述步驟(2)中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按2:1:3:100的質量比例配制成溶液。所述停沸的水為清水煮沸后停止加熱5min后的清水。對比例1: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只采用0.5mm磨料進行一次噴砂處理。對比例2: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不經過電暈場處理。采用實施例、對比例方法對TC11鈦合金鈦硬度測試:表1表面硬度HV0.5實施例1527實施例2527實施例3526對比例1472對比例2458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工藝能夠顯著提高鈦合金表面硬度。經行業內標準實驗檢測,本發明工藝能夠提高鈦合金抗拉強度2-4%。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