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噴砂:將鈦合金工件放入空氣相對濕度為60-68%,溫度為50-54℃環境下放置2小時,磨料選擇鑄鐵砂,粒徑為1.2mm與0.5mm,采用1.2mm磨料時噴射壓力為0.55-0.58MPa,然后采用0.5mm磨料進行第二次噴射,噴射壓力為0.66-0.69MPa,噴嘴到鈦合金表面均保持120mm的距離,噴射方向與鈦合金工件表面法線的夾角控制在25°;
(2)化學處理:將噴砂后的工件放入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混合配制的溶液中浸泡30min;
(3)粗拋光:將浸泡后的工件在拋光機上用100目的砂子進行粗拋光;
(4)打刺:粗拋光后的工件用刺輪進行打刺處理;
(5)細拋光:打刺后的工件用150目的砂子進行細拋光;
(6)精拋光:細拋光后的工件用500目的砂子進行精拋光;
(7)電暈處理:將精拋后的工件放在空氣相對濕度為18-20%、溫度為86-88℃、場強為250-260kv/m的電暈場中處理1小時;
(8)酸洗處理:將在電暈場中處理的鈦合金工件在加熱至45℃,然后進行酸洗處理,處理的時間為3min,然后用停沸的水充分沖洗,酸洗溶液按重量份計由以下成分制成:檸檬酸2、氨基磺酸1、硫酸4、甘氨酸0.5、水80;
(9)煮干涂油:將酸洗處理后的工件放入質量濃度為8%的季戊四醇溶液中煮沸3min后取出,烘干,浸入防銹油進行涂油,油層厚度0.05mm,取出后風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磨料噴射前預熱至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乙二胺四乙酸、三乙醇胺、氟硅酸鈉與水按2:1:3:100的質量比例配制成溶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鈦合金表面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沸的水為清水煮沸后停止加熱5min后的清水。